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創作態度真誠,運用邊緣演員,獨樹一格。 作品對於社會邊緣與弱勢群體,充滿悲憫之情。 在台灣電影不景氣的艱困環境中,以堅韌生命力,完成作品,有卓越藝術成就,獲得國內外大型影展的肯定。 得主介紹 張作驥,1961年生,台灣台北人,其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他的整個藝術學習和成長的背景,都是來自整體的台灣電影和文化環境,就像侯孝賢和王童一樣從基層做起。 他學生時代目睹當時臺灣新電影的興起,於是由理工科插班考進了文化大學戲劇系,一心想追隨那些心儀的導演共創台灣電影的輝煌歷史。
      www.ncafroc.org.tw/artsaward/winnerDetail@1276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該片描繪十種不同性格的父親,用各自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與關懷:老闆為不良於行的女兒過生日,沒想到小弟竟然買錯了蛋糕,於是展開一場搶救蛋糕大作戰;清早剛下班的工人,為了帶遲到的兒子趕火車,急忙地騎著三輪車載兒子穿過山間與小溪,跟火車 ...

  3. 出,張作驥的電影整體風格呼應著一九三 年代的法國詩意寫實(réalisme poétique)電影,以詩化的手法,非寫實地刻劃人物心理與社會意義。 上述學者們

  4. 2006年6月22日 · 張作驥 導演的作品不多,僅三部《忠仔》( Ah-Chung )( 1996 )、《黑暗之光》( Darkness and Light )( 1999 )、《 美麗時光 》( The Best of Times )( 2002 )。. 第一次看張作驥的作品,便是《黑暗之光》,原以為是一部傳統、忠實的寫實主義作品,不料在 ...

  5. 2019年11月2日 · 台灣名導張作驥第9號作品《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順利入圍金馬最佳導演、女主角、男配角、視覺效果4項大獎,終於要在今年上映,然而這部作品,是張作驥向母親的告別作,也是向過去的致意。

  6. 2019年7月3日 · 1996年上映的《忠仔》,以獨特的影像風格與寫實的敘事,刻寫傳統八家將的家庭與人際,拿下亞太影展、釜山影展的評審團獎,此後,張作驥就成了 ...

  7. 1980年代的臺灣電影,形成一股新浪潮電影風格,電影創作題材與言論自由,逐漸獲得解放,有許多電影題材碰觸以前所未能提及之禁忌,如:李昂小說原著改編的《殺夫》、黃春明小說改編、王童導演的《看海的日子》等。 甚至發展由鄉土文學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涉及前所未有的鄉土題材與本土意識,如:楊青矗小說改編的《在室男》、白先勇小說改編的《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孽子》、王禎和小說改編的《嫁妝一牛車》等,受到現代主義影響甚多,進而推向之後的寫實主義電影風潮。 承襲此風潮,臺灣1980年代的電影,逐漸融合更多元的本土題材與獨特風景,拍攝具有臺灣在地精神與本土意識的電影,甚至探究其所謂的「風景」與「人」的議題: 現代文學中的寫實主義很明顯是在風景中確立起來的。

  8. 本文藉由深入分析《黑暗之光》(1999)與《美麗時光》(2001)兩部電影,結合班雅明的意象與救贖概念,探討張作驥的想像性敘事不僅只是電影美學上的風格式手法,更是為其電影中的邊緣族群開展了在絕望中獲得救贖的可能,在電影敘事上完成了其電影題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