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張汝京 (1948年 — ),男, 江蘇 南京 人, 臺灣 出身的企業家,因創辦 中芯國際 被譽為「中國半導體之父」。 [1] [2] 生平 [ 編輯] 1948年,出生於 中華民國 南京 。 1949年,遷居 台灣 。 1970年,於 國立台灣大學 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再於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和 南方衛理會大學 分別取得碩士和博士。 1977年,加入 德州儀器 擔任工程師,這一做就過去了20年。 1997年,決定回來成立 世大積體電路 。 當時的 晶圓代工 才剛剛穩步發展,世大作為臺灣第三家業者快速追趕 聯華電子 和 台積電 [3] 。

  2. 2020年12月17日 · 現年72歲的張汝京1970年從台大機械系畢業後赴美國深造並投入半導體業1997年成立世大半導體當時是台灣第三家晶圓代工業者沒想到2000年在大股東中華開發主導下賣給台積電張汝京並未留在台積電而是前往上海張江創辦 中芯國際 ,從此打開與台積及張忠謀的多年纏鬥。 成立初期的中芯國際迅速壯大,並在2004年先後在港股及紐約證交所掛牌,風光一時,但從2003年底至2010年底,中芯也陷入與台積電的兩次智慧財產訴訟案,而且兩戰皆敗,最後以和解、釋出部分股份給台積電,以及張汝京下台結尾。 不過,張汝京在對岸業界仍有 「中國半導體之父」 外號。 中芯第二任執行長王寧國. 現年74歲的王寧國與張汝京一樣, 都是在大陸出生、台灣長大、美國發展 。

  3. 张汝京 (1948年 — ),男, 江苏 南京 人, 臺灣 出身的企業家,因創辦 中芯国际 被譽為“中国半导体之父”。 [1] [2] 生平. 1948年,出生于 中华民国 南京 。 1949年,迁居 台湾 。 1970年,于 国立台湾大学 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再於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和 南方衛理會大學 分別取得碩士和博士。 1977年,加入 德州仪器 担任工程师,這一做就過去了20年。 1997年,決定回來成立 世大積體電路 。 當時的 晶圓代工 才剛剛穩步發展,世大作為臺灣第三家業者快速追趕 聯華電子 和 台積電 [3] 。

  4. 其他人也問了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經歷
    • 個人生活
    • 人物軼事

    張汝京(Richard Chang) ,畢業於台灣大學,於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獲得工程學碩士學位,並在南方衛理公會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曾在德州儀器工作了20年。他成功地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義大利及中國台灣地區創建並管理了10個工廠的技術開發及IC運作,擔任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總裁。2009年11月10日,中芯國際創始人兼CEO張汝京宣布辭職,正式進入LED研發製造及LED相關套用產品領域,短短3年不到的時間內,已經在國內投資了4家LED企業,涵蓋LED上游襯底材料、晶片和下游照明套用領域,投資金額超過35億元,致力於環保與健康領域。

    張汝京博士創立的中芯學校,成為上海最著名的與海外教育接軌的學校之一。

    •中文名:張汝京

    •外文名:Richard Chang

    •國籍:美國

    •出生地:江蘇南京

    •出生日期:1948年

    •畢業院校:台灣大學,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

    張汝京在上海張江工業園創辦中芯國際集團的4年後,他的公司在香港和美國上市,繼而晉身全球晶圓代工廠的前三甲。與其說張汝京是一位新事業的開創家,不如說他是一位致力打造桃花源的夢想家。張汝京曾經表示很滿意自己在上海的生活,除了與太太和就讀國小的兒子同住上海外,還將原本住在美國的90高齡母親接來上海同住,可見張汝京打算在上海“芯”想事成了。當初就立志在祖國大陸創辦一家世界級的晶圓製造大廠。

    張汝京曾在德州儀器任職就開始了他與半導體的不解之緣。創業後,他要將自己的經驗,全部用於發展大陸的半導體產業。身為半導體發明者德州儀器的建廠前鋒部隊,張汝京先後在美國、新加坡、日本、台灣等地建造並管理近20座晶圓工廠。

    2000年4月,張汝京來到上海創辦中芯國際,目標是成為一流水平的晶圓代工廠,張汝京已經帶領中芯國際在上海蓋了3座8寸晶圓廠,又買下摩托羅拉在天津的一座8寸廠,另外,在北京的一座12寸晶圓廠也已經投產。

    2003年,中芯國際的營收為3.65億美元,雖然與行業龍頭的差距甚遠,但高達6.3倍的年營收成長率,使其成為全球成長力道最驚人的晶圓製造公司。2004年上半年,中芯國際的營收已達4億美元,超越其2003年全年的業績。

    2004年3月在香港和美國兩地掛牌上市時,根據研究機構IDC的研究報告,在2004年第三季度,中芯國際產值已經超越新加坡特許半導體,晉身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成為晶圓製造業的“探花”。

    2009年11月10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中芯國際創始人兼CEO張汝京宣布辭職。有訊息顯示,張汝京離職可能是受台積電指控中芯國際侵犯其專利產權一事所致。

    張汝京是張錫綸的第二個孩子。不滿一歲就被帶到台灣的張汝京,長大後讀書成績優異,一路考上台灣大學,並之後前往美國留學,先後取得工程學碩士和電子學博士的學位。

    以身作則

    張汝京素以克己精神著稱。每天早上,在中芯國際的停車場,一輛白色福特嘉年華總是最早進來。這輛不 起眼的1300cc小轎車,就是“總裁座駕”,親自駕車的張汝京,是每天最早上班的公司高管。張汝京在上海的生活很簡單,一星期上班6天,每天在工廠待12個小時。至於假日,身為虔誠基督徒的他,固定上教會。生活儉樸,加上工作拼勁十足,是張汝京帶領中芯國際領先同儕的重要原因。他是以身作則的領導者。張汝京不僅每天帶頭加班,出差搭飛機時,也一律坐經濟艙,而且儘量當天來回,就是為了要節省旅館費。員工看到老闆這樣,當然也效仿。

    嚴格而不嚴厲

    “蓋廠高手”對紀律的要求也不馬虎。外表福相慈祥的張汝京,生起氣來,罵人的大聲程度,能讓隔好幾間辦公室的人也不禁發抖。但他原諒人的胸襟也很大。所以在中芯國際,不用擔心因為犯錯就被打入冷宮。 “嚴格而不嚴厲”是張汝京的個人魅力,甚至是吸引許多半導體人才前來投效的關鍵。英語成為中芯國際的第一語言,而中芯國際正是倚重這種人才多元化的優勢,迅速崛起。張汝京認為,各種背景的人才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中芯國際就有了最好的管理模式。 張汝京這股獨特的個人魅力,其實是來自於他對事業經營的理想,對中國半導體事業的使命感,以及要透過成功事業來打造一個理想社會。在中芯國際,許多員工都是衝著張汝京的理想而來的。

    事必躬親

    張汝京帶領員工參加運動會 員工們對老闆最深的印象便是認真。中芯國際投產的晶片對質量要求很高,塵埃很容易導致產品的報廢,因此,在創業初期,中芯國際要在廠房中建造晶片生產所必需的無塵室,要求達到每平方米10個灰塵的潔淨標準。張汝京提出全公司各個部門分別承包無塵室的保潔工作,而不止是生產部門去維護。他甚至親自穿戴隔菌衣帽,帶領員工清掃無塵室。

  5. 2009年11月19日 · 中芯自成立以來在高速的產能擴充下已經成為中國扶植半導體產業的樣板企業所以張汝京也成為北京當局眼中的中國半導體之父」,連今年北京奧運會的全中國聖火接力張汝京也以中國半導體產業代表成為傳遞聖火的名人之一不過,「張汝京等於中芯這個命題隨著中芯連年虧損績效不彰已逐漸被打破。 早年中芯成立時,大股東及董事中有不少人具台資背景,包括漢鼎創投徐大麟、華登創投陳立武,及永威創投黃宗仁等創投界大老,另外也有張江高科技及上海實業等具上海市政府背景的官股企業。 不過,中芯在香港及美國掛牌後,由於股價表現不佳,台灣創投資金大都已認賠出場並退出董事會,取而代之的,則是兩年前變成最大股東的北京大唐控股,也等於宣告北京勢力正式介入中芯,過去張汝京與上海幫水乳交融的情景,也開始面臨考驗。

  6. 张汝京 (1948年 — ),男, 江苏 南京 人, 臺灣 出身的企業家,因創辦 中芯国际 被譽為“中国半导体之父”。 [1] [2] 生平 [ 编辑] 1948年,出生于 中华民国 南京 。 1949年,迁居 台湾 。 1970年,于 国立台湾大学 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再於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和 南方衛理會大學 分別取得碩士和博士。 1977年,加入 德州仪器 担任工程师,這一做就過去了20年。 1997年,決定回來成立 世大積體電路 。 當時的 晶圓代工 才剛剛穩步發展,世大作為臺灣第三家業者快速追趕 聯華電子 和 台積電 [3] 。

  7. 2004年6月3日 · 張汝京在五十二歲建了廠成為中芯國際集成電路編號 一的員工四年前張汝京是竹科裡最後一座晶圓廠——世大積體電路的總經理。 四年後的今天,掛在中芯會客室裡的一幅對聯:「中興華夏半導體,芯繫全球高科技」,具體而微道出他的中國夢。 張汝京抓住了中國熱潮他是全球資金流向中國的大趨勢裡崛起最快的半導體明星。 落腳中國 已成為威脅晶圓雙雄的第三勢力. 三月十七日,中芯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三月十八日,中芯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 股票掛牌,距離張汝京二 年決心創業,剛好四年。 上市案,為中芯籌集十億美元新資金,也為三、四年前就投資的老股東,帶來三倍餘,近達八億美元的報酬。 中芯的壯大有跡可尋,令競爭對手正視。 台積電在去年十二月,具狀控告中芯涉嫌竊取營業祕密。

  1. 相關搜尋

    張汝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