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生平田生年不詳,一說約莫於1922年6月3日出世在遼寧,青少年時期有可能經歷過 滿州國 統治,具體來到臺灣年份不詳,僅知來臺後擔任情治人員,其他資歷有臺灣省調查處縣調查站祕書、副主任,調查局幹部訓練所組長與科長等 :59,1976年12月27日出任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專門委員,1980年5月1日就任臺北市政府人事二處副處長 ,1985年8月1日出任臺灣省政府人事處副處長,1992年10月22日屆齡退休。
      zh.wikipedia.org/wiki/張繼田
  1. 其他人也問了

  2. 1919年的張繼 辛亥革命爆發後張繼回國,參與創建改組國民黨。民國成立後,經過南京兩次全體會議,通過了新的黨章,宣布同盟會正式改組為政黨。張繼被選為交際部主任,負責黨內聯絡及吸收黨員等工作。1913年張繼在民元國會上被選

  3. 在唐代詩人中,張繼是一位相當出色的詩人,宋人葉夢得《石林詩話》記載其詩在南宋時有三十多首。 《全唐詩》中,有四十餘首。 高仲武 評張繼詩:「員外累代詞伯,積習弓裘。

  4.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 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 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簡介
    • 關於籍貫
    • 詩作

    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漢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生平事跡不詳,約公元753年前後在世,與劉長卿為同時代人。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約天寶十二年(約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曆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本名:張繼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襄州襄陽

    •主要作品:《楓橋夜泊》

    •詩集:《張祠部詩集》

    張繼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與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進士。然銓選落第,歸鄉。唐代宗李豫寶應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軍收復兩京,張繼被錄用為員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從此棄筆從戎,後入內為檢校員外郎又提升檢校郎中,最後為鹽鐵判官。分掌財賦於洪州。大曆末年張繼上任鹽鐵判官僅一年多即病逝於任上,其友人劉長卿作悼詩《哭張員外繼》曰:“世難愁歸路,家貧緩葬期”可見其清廉正直,後來其妻亦歿於其地。張繼有詩集《張祠部詩集》一部流傳後世,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楓橋夜泊》一首最著名。

    高仲武評張繼的詩:「事理雙切」,「比興深矣」,「不雕而自飾,丰姿清迥,有道者風。」他的詩不但「有道者風」,也頗有「禪味」,這是當時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風氣,他自也不例外。但他並無一般仕宦者的官僚習氣,曾作感懷詩:「調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終年帝城裡,不識五侯門」,他不逢迎權貴,與當時同是進士出身的詩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時有往來。

    劉長卿有《哭張員外繼》詩,自注云:“公及夫人忽悠金輝玉潔,都是詩人。高仲武編《中興間氣集》,選錄至德元年至大曆暮年詩人二十六家的詩一百三十二首,其中有張繼詩三首。高仲武評云:“員外累代詞伯,積習弓裘。其於為文,不自雕飾。及爾登第,秀髮當時。詩體清迥,有道者風。如‘女停襄邑杼,農廢汶陽耕’,可謂事理雙切。又‘火燎原猶熱,風搖海未平’,比興深矣。”從評語看來,可知他家世代是詩人,我們已無法知道他是誰的子孫。他的詩見於《全唐詩》者,只有四十餘首,其中還混入了別人的詩。但宋人葉夢得曾說:“張繼詩三十餘篇,余家有之,”(《石林詩話》)可知他的詩,在南宋時已僅存三十餘首了。

    在唐代詩人中,張繼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詩品匯》把他的七言絕句列入“接武”一級中。如果千年絕唱《楓橋夜泊》詩沒有流存下來,可能今天我們已忘記了他的名字。這首詩首先被選入《中興間氣集》,題目是《夜泊松江》。以後歷代詩選,都收入此詩,直到《唐詩三百首》,使這首詩成為唐詩三百名篇之一,傳誦於眾口了。

    關於他的籍貫《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張繼詩一卷” ,下注云“襄州人”。此後的《唐詩紀事》、《唐才子傳》、《全唐詩》都持此說。張繼死後,其託孤摯友劉長卿在《哭張員外繼》中寫道“獨繼先賢傳,誰刊有道碑。故園荒峴曲,旅櫬寄天涯。”直接點出張繼的故鄉是“故園荒峴曲”,即峴山和襄水曲的所在地襄州,今湖北襄陽。

    張繼流傳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詩收錄一卷,然僅《楓橋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賜,成為遠近馳名的遊覽勝地。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①對愁眠。

    姑蘇②城外寒山寺③,

    夜半鐘聲到客船。

  5. 2018年8月24日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用「鐘聲」喚醒古今中外的歡喜、悲哀 跟大曆時候的很多詩人一樣,張繼的生平在史書中記載很少,施蟄存先生也說他「生平不甚可知」。

  6. 辛亥革命後. 1919年的张继. 辛亥革命 爆发后張繼回国,參與创建改组国民党。 民国成立后,经过南京两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新的党章,宣布同盟会正式改组为政党。 张继被选为交际部主任,负责党内联络及吸收党员等工作。 1913年張繼在 民元国会 上被選為第一任參議院議長。 不久因 宋教仁 遇刺事件, 國民黨 人為 袁世凱 驅逐。 張繼赴 九江 讨袁,失败後追隨孫中山流亡赴日本,參與建立 中華革命黨。 1916年, 袁世凱 死後,國會重開,國民黨議員多以張繼在北京的寓所活動。 1917年7月中旬,孫中山在廣州發動 護法運動,張繼和 戴季陶 於8月下旬同到日本,與日本朝野及政府官員會商 [4],張後任廣州軍政府駐日代表,又赴 歐美 爭取 華僑 支持。

  7. 在唐代詩人中,張繼是一位相當出色的詩人,宋人葉夢得《石林詩話》記載其詩在南宋時有三十多首。 《全唐詩》中,有四十餘首。 高仲武 評張繼詩:「員外累代詞伯,積習弓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