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十五神虎幫 , 台灣 早年著名的 黑幫 團體 ,屬於 本省 角頭 團體,約莫於1960年代末組成,成員多活動在 台中市 中區 、 西區 、 北區 等地,實際成員數不明,可能有數十人至百人之間。. 十五神虎在1980年代進入鼎盛時期亦派系眾多,並因幫內成員綽號「美國 ...

  2. 十五神虎幫. 十五神虎幫 , 台灣 早年著名的 黑幫 團體 ,屬於 本省 角頭 團體,約莫於1960年代末組成,成員多活動在 台中市 中區 、 西區 、 北區 等地,實際成員數不明,可能有數十人至百人之間。. 十五神虎在1980年代進入鼎盛時期亦派系眾多,並因 ...

    • 歷史
    • 活動
    • 幫派名稱
    • 名詞和隱語

    明清時期:械鬥活動

    遠在17世紀初期,臺灣明鄭時期就可能有天地會成員在臺灣活動的蹤跡。根據史料記載,目前公認的台灣第一個秘密團體是建立於1726年(雍正四年)的“父母會”,而在清代末期,古老秘密組織天地會分子也實際在臺灣活動。在18世紀中到19世紀末(臺灣清治時期)發生的分類械鬥,逐漸劃分出各地區域的在地勢力,此時地方官府勢力不彰,全台各地門閥士紳的勢力強盛,往往是械鬥的發起人。

    日治時期:浪人角頭

    19世紀末,臺灣進入日本統治時期後,大多數秘密組織幫派勢力為之解散,僅有少量幫派勢力留下來;而其中也有一些角頭勢力因新的市街或商業型態聚落形成而發展起來。直到中國國民黨政權入臺後以各種形式繼續生存至今,如台北市中山區「牛埔幫」、中正區「華山幫」、萬華區艋舺「芳明館」、「河溝頭」、「堀江町」、大同區大稻埕「四崁仔」、「下厝庄」、「大龍峒」、「豬屠口」等等,這些地區從日治時期就已經存在著角頭團體。

    戰後時期:外省掛萌發而本省掛的政商人脈勢力

    1950年代,隨著國民政府退守台灣的幫會分子(如洪門與青幫)迅速找到了新的生存形式,二戰結束後外省幫派等勢力興起也改變了台灣黑社會的生態。這些外省子弟為求生存、及對抗強勢的本省人勢力,他們聯合外省子弟們形成一個團體,並承襲古老幫會洪門與青幫的組織概念,及軍事家庭背景的管理模式,創立擁有組織架構的幫會,為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吸收利用處理檯面上無法處置的問題,外省幫派因而迅速壯大;但沒有地緣或宗親關係因而沒有地方性的號召力,地方組織力不如本省掛,因而格格不入,國民黨政府在「催臺青政策」(催生本省青年上臺)政策執行多年後,逐漸轉而扶植本省掛。本省掛因經營地方有成,多投入縣市參選或變成地方仕紳(地方派系)並間接提升台灣幫派素質,並成為主流,外省掛多位大老也成曾試圖參選,尋求保護傘,但因實力不夠多以落選收場,落選後還是多以「公司」或「社團」等幫派名義半公開活動。

    黃賭毒

    早期的黑幫成員多以經營特種行業,如酒店、色情、賭博,以及充當傭兵進行保鑣、地方圍事、調解糾紛等活動為主要資金來源。近年來許多幫派更企業化,以企業名義招收員工當小弟經營幫派的理念來運作,在台灣,著名的四海幫,可說是此一概念的先驅。

    地下融資

    絕大部份的台灣黑幫經營台灣各種地下融資,如融資六合彩賭博、互助會、股票融資、身份證融資、偽造信用卡、借錢買官、網路賭博等。

    大專生成員

    大多以吸收原先家庭與黑幫有染的成員,絕大部份擁有大專及碩士以上學歷,大專生以身為黑幫智庫為榮,並以刺青圖樣分類堂口,許多人士以臺灣男子必服的義務役習慣稱號,互稱學長、學弟,包含網路打手,網路堂口等。尤其外省掛,早期皆出身校園幫派組織,所以更有系統進入校園,以老鼠會直銷模式吸收學生入幫;雖然號稱數萬幫眾,不過幾乎六、七成以上都只是「玩票」、「跑龍套」、「走路工」性質的學生或中輟生。

    地名類

    台灣黑社會幫派歷史脈絡裡,早年並無組織概念,而是以地區鄉鎮、街道或是顯著標地物所聚合形成固定地盤的角頭勢力而成,因此不同於日本暴力團或美國黑手黨普遍以領導者姓氏來為所屬黑幫勢力所命名,台灣角頭及幫派勢力普遍以區域地名所稱呼,此類名稱也是台灣幫派名稱最多的一個分類。 以知名的「牛埔幫」角頭為例,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帶舊稱為牛埔,混跡於該地盤的黑幫份子皆稱呼為「牛埔仔」而聞名,該區域發展歷史悠久也因此勢力眾多,發展至今該區域的角頭聚合已經並非是出自於單一角頭系統,例如再以該地區的「鐵桶街」、「撫順街」、「雙城街」、「新厝」等地名細分為不同角頭名號,但因為這些角頭皆是位於牛埔地區,也因此皆被稱之為「牛埔仔」或警方所統稱「牛埔幫」,形成同一地區但同時擁有不同勢力的「角頭團體」。 然而地名類並不只侷限在本省的角頭團體,以具有組織性的外省黑幫竹聯幫為例,便是成立於現今新北市永和區竹林路,並取為「竹林路聯盟」而來。松聯幫取自松山區眷村「松基一村」及「婦聯四村」聚合、北聯幫取自北投區眷村「婦聯三村」聚合,上述這些知名的幫派皆是以當時成立的地名來為其幫派命名。 此類知名的角頭及幫派例如有:台北市...

    標地類

    標地類與上述地名類相似,大多是來自該地區具有顯著代表性的建築物或標地物,該地區的黑幫份子便以這些標地物為地點所聚合,形成一個幫派或角頭勢力。例如西門町「萬國口」取自於萬國戲院聚合、艋舺「芳明館」取自於芳明館戲院聚合、高雄「西北幫」取自於西北戲院聚合等等,往往這些建築物經過拆卸之後,這些角頭名號也取代了原先的建物名稱延續至今。 此類知名的角頭及幫派例如有:台北萬華區「龍山寺口」、「祖師廟口」、中正區「華山車頭」、三重區「天台」、桃園「小南門」、新竹「天橋」、彰化「大道公」、「車頭」、嘉義「黃昏市場幫」、台南「東門」、「南門」等。

    結義類

    除了以地區名及標地物做為幫派勢力名稱以外,尚有以結義人數來做為幫派勢力名稱,例如活躍於桃園的「十三鐵衛」、早年台中的「十五神虎」、高雄的「十八斧頭」等角頭,都是以人數相互結義後所形成的角頭名號,這些成員可能起先並非發跡於固定地盤,或是成員是來自各地聚合並逐漸發展為角頭團體。 此類知名的角頭及幫派例如有:台北「十二生肖」、桃園「十三鐵衛」、新竹「十三神鷹」、「十六兄弟」、台中「九條龍」、「十三鷹」、「十七軍刀」、彰化「十八兄弟」等。

    臺灣三大黑幫

    臺灣三大黑幫,或稱為臺灣三大幫派,是依據1995年中華民國內政部警政署所編列的「警政工作概況」內文所提及,將「竹聯幫」、「四海幫」、「天道盟」等三個跨區域的大型幫派,依列管人數、勢力規模、犯罪活動等數據並列為臺灣三大黑幫,為政府官方認定的統稱,並在媒體報導的渲染下便廣為人知定調至今。後續在大眾媒體創作之下,又有依籍貫、城市、鄉鎮、地區街道等等所延伸相關的幾大幫派或幾大角頭等等的相關統稱族繁不及備載。

    兄弟、大哥、老大、小弟

    因黑幫內的成員間常會有稱兄道弟的行為,故黑幫成員(黑幫分子、黑社會分子、幫派分子)又被稱為「兄弟」;「大哥」則是指黑幫內的領袖人物。在黑幫成員的語境中,一般而言,「老大」的定義是等同於「大哥」。至於「小弟」,則是指黑幫內地位較為下層,或是資歷極淺的成員、僕從,其意義與古代中國秘密社會中的嘍囉相似。

    教父

    「教父」,原是指天主教、正教及部分新教宗派在行洗禮時,為受洗者所設置的男性保證人和監護人。近代因為電影「教父」的影響,在近年臺灣和中國社會的使用上,其亦可指黑幫內深有影響力的領袖人物。

  3. 2021年9月14日 · 林博文自立了「後龍十五神虎幫」,並被警方列為十大槍擊要犯通緝。 十五神虎還運作中. 生在台中、長在台中,卻一直格格不入,常常被人喊做「阿斗仔」的美國博仔,這下再也沒有人敢看不起他,他也沒必要融入別人的幫派,他為自己創造了歸屬。

  4. 2022年2月27日 · 劉煥榮在槍殺大湖幫老大廖龍輝後,開始在黑道中闖出名號,並成為竹聯幫忠堂執事。 但接下來他又接連犯下大樹林幫楊柏峰、新竹一山幫張德憶等黑道大哥的命案,甚至他還槍殺了出賣自己的好友游國麟。

  5. 2022年2月26日 · 幫派. 他是黑道中人人聞之色變,卻也是在獄期間改過向善最為人所知的死刑犯。 他是劉煥榮,曾經殺人不眨眼的竹聯幫冷面殺手,卻也是年少時朋友間口中最講義氣的「小劉」。

  6. 2018年12月4日 · 當地方經濟重心碰上幫派組織. 電影《艋舺》中,「廟口」與「後壁厝」之間的衝突令人印象深刻,由趙又廷飾演的蚊子因被同伴們捉弄, 被騙到了「後壁厝」的地盤上,更打著「廟口」的名義點餐 ,接著蚊子被成群的後壁厝兄弟們抄著武器沿路追趕著。 《艋舺》電影劇照。 (Source: Wikipedia ) 「廟口」與「後壁厝」的幫派類型就與組織型幫派有所不同,這種類型的幫派更注重於特定地域的發展與凝聚,一般稱呼他們為「角頭型」幫派,又或是直接簡稱為「角頭」。 角頭往往會選擇繁榮區域作為固定地盤,例如交通便捷的火車站周邊、貿易往來頻繁的海港、人潮眾多的戲院,甚至是香火鼎盛的廟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