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恆春鎮位於臺灣最南端,在5000年前,便有舊石器文化,諸多新石器文化遺址顯見人類活動頻繁。 恆春原住民大致上是排灣族及西拉雅平埔組的祖先。 大約400年前自大陸移民來台的漢人,陸續由屏東平原象恆春半島推進。 恆春因未嚴重受到現代文明的影響,保留了許多特色。
      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42291&uid=58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恆春鎮 (臺灣話: Hêng-chhun-tìn; 阿美語: Palidaw)隸屬於 臺灣 屏東縣,位於 恆春半島 南端,是臺灣本島最南端的行政區。. 東北鄰 滿州鄉,西北接 車城鄉,東臨 太平洋 (菲律賓海),西臨 台灣海峽 (南海),南臨 巴士海峽 (呂宋海峽),境內的 鵝鑾鼻 ...

  3. 恆春縣城位於臺灣屏東縣恆春鎮,是清朝在牡丹社事件之後所設的恆春縣縣治所在,建於光緒元年十月十八日(1875年11月15日),光緒五年七月十五日(1879年9月1日)落成,是臺灣現存城池之中唯一保存所有城門的一座。

    • 94642 屏東縣恆春鎮天文路一號
  4. 恆春縣城,是位於 臺灣 屏東縣 恆春鎮 的一座城池,是 清朝 在 牡丹社事件 之後所設的 恆春縣 縣治所在,始動工興建於 光緒 元年十月十八日(1875年 11月15日),光緒五年七月十五日(1879年 9月1日)落成,是臺灣現存 城池 之中唯一保存所有城門的一座 [ 註 1 ...

  5. 本所簡介. 歷史沿革. 恆春鎮. 恆春舊稱「瑯嶠」,瑯嶠 (又稱娘嬌、琅嶠、娘嬌、浪嶠)一詞為排灣族語的漢字音譯,其最早見於荷蘭史料,音譯為Longkiauw-Lonckjau。. 日本在恆春半島發動牡丹社事件後,清朝政府才正式重視恆春,並於清光緒元年(1875)派欽差大臣 ...

  6. 歷史沿革. 恆春鎮原名“琅橋”,是 高山族 同胞聚居的“琅橋社”。 清 同治 十三年(1874), 恆春半島 發生 牡丹社事件,欽差大臣 沈葆楨 督辦軍務,到此巡視時,發現此地未設防,考慮到此地位於台灣島最南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四時如春,故取名恆春,並單獨設 縣。 恆春鎮. 清光緒元年(1875)開始動工修築恆春城, 光緒 五年(1879)建成,周長880丈,城基厚達2丈,有東南西北四門,城樓高1丈7尺,寬6丈9尺,威嚴聳立,成為台灣島南部的門戶。 日本侵略者占領時期,恆春隸屬高雄州。 台灣光復 後, 1946年設恆春鎮。 地質地貌. 境內地勢東西兩側高, 中央山脈 的最南端位於該鎮東部,一直抵達台灣島最南端的 鵝鑾鼻。 位於東北部的老佛山海拔674米,為境內最高峰。

  7. 2021年12月4日 · 恆春半島歷史探險記」是 2021 年文化部「世界閱讀日 走讀臺灣」系列活動之一,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主辦,從恆春出發,探索臺灣從 19 世紀萬國勢力競逐到 20 世紀的恆春殖民產業故事。

  8. 恆春古城古蹟歷史. 恆春座落於恆春西臺地與東側中央山脈尾閭之間的縱谷平原間,古稱瑯嶠。. 清同治10年(1871)有琉球漁民發生船難,其中有五十四名漂至南臺灣恆春半島東岸八瑤灣附近,上岸後遭當地原住民殺害。. 同治11年(1872)又有日本人也在南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