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環保志工心得分享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今年慈濟環保三十年,志工說要做到老老老! 張籍尹代表年輕一代,分享她走入慈濟大家庭後的點滴,她受證後第二年開始承擔協力組長,本來擔心自己做不好,但是,組內師姊們「像媽媽一樣」照顧著她、教導她,也一起承擔各項勤務,讓她有了依靠。
專題訪問志工分享第一線故事,並在數位催化下,又有哪些新方法冒出來? 第一代志工故事. 用行動翻轉社會. 1992年,台灣環保觀念剛啟蒙的年代,63歲環保志工陳月美就跟著哥哥陳金海,一起加入慈濟環保志工行列。 她發現,做環保最難的不是捲起袖子做分類,而是讓大家了解什麼是回收資源、什麼是環境保育。 「你如果不放下身段,會常常跟人吵架」。...
- 資源永續、地球永續 下一個30年責無旁貸
- 經濟循環加精神循環 迎向資源永續
- 清淨在源頭、簡約好生活 邁向「地球永續」之路
- 讓數字說話 慈濟倡議永續
全球各地頻傳水災、乾旱、高溫、大雪,未來,每個人有生之年遇上天災、大瘟疫的機率急劇升高。2019年,歐洲議會宣布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警示層級大幅超越過去的氣候變遷。 慈濟推動環保三十年,眼前的環保路,有豐碩的成績,也有追趕不及的急迫。如何加速循環經濟的腳步?如何更有效地減少資源消耗、節能減碳?已成為慈濟人心中最深的掛念。 2017年,服務於半導體科技業的顏博文轉任慈濟基金會執行長,他如何看待慈濟的優勢與過去,帶領全球11萬名環保志工,繼續打這場以地球、人類生存為目標的零垃圾之戰,再造下一個環保30典範? 顏博文說,有理念、有志工、有組織、動員能力強的慈濟,下一個30年,責無旁貸的責任,是以永續為核心,善用優勢達到資源永續、地球永續的目標,並在過程中用數字呈現行動效益。
科技業出身的顏博文,擅於拆解既有的產品製程,改良使它更流暢。他提出慈濟模式的資源永續,將一般人熟知的回收利用「經濟循環」連結人類心靈層面的「精神循環」,兩者合一,啟動無限大的作用。 例如,慈濟在全球19國家地區,設立超過1萬個環保教育站、環保點,每天有超過11萬志工分類回收塑料,並透過環保科技,再製成各種賑災和生活用品,提供人們日常需求。這是慈濟引以為傲的回收「經濟循環」,也符合產業界的概念。 不過,慈濟版的「經濟循環」流程,還蘊藏著另一股「精神循環」力量。 全球各地的環保志工,日復一日地投入資源分類回收,回收所得的經費,挹注大愛電視台,製播正向美善的節目,傳播至全球各地,讓民眾了解環保的重要性,進而號召更多人做環保,進入「經濟循環」。顏博文說,這是經濟與精神兩個循環,輪轉不息的作用。 「經...
不過,以目前人類的科技,再怎麼花心思讓資源回收再生,處理過程中仍消耗能源,甚至造成汙染。顏博文說,要達成地球永續的目標,關鍵是秉持證嚴上人推動「清淨在源頭,簡約好生活」的倡議精神。 「清淨在源頭」,是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裡,落實5R(Refuse、Reduce、Reuse、Repurpose、Recycle)的好習慣。 Refuse最好不用,Reduce減少使用,Reuse重複使用,Repurpose重新調整用途,Recycle回收使用。顏博文解釋,從源頭開始降低消耗,就能減少廢棄物;如果因必要而使用,回收時必須保持乾淨,才能加速資源回收再利用。 茹素20年的顏博文也提倡蔬食、善待地球環境。根據統計,全球畜牧養殖業每年至少排放325億噸二氧化碳,加速溫室效應,影響生態環境。多以蔬食替代葷食,能...
從心靈層面來看,慈善的本質是沒有任何要求或條件的,顏博文說,這就像證嚴上人耳提面命「行善是慈濟人如常的本質,很自然地做,不懷目的地做。」 不過,當今社會對於慈善組織的期望、標準越來越高。倘若缺乏量化指標,外界很難了解組織的運作成效。慈濟產生的社會效益,外界也只能霧裡看花。 顏博文因此找來安侯建業(KPMG)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計算慈濟「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算出慈濟每投入一份愛心資源,加上志工付出無所求的價值投入,即能創造超過五十倍以上的社會價值,讓社會用數字看懂慈濟的貢獻,倡議行動更可長可久。 舉例來說,2018年度慈濟志工動員數,超過1800多萬人次,全年度受益人次超過3000萬人次,這些志工無償付出,所產生的經濟價值超過120億元。行動效益量化成數字,讓慈濟與社會溝通有了共通語言...
2020年8月24日 · 「靜思法脈勤行道,傳承法髓弘誓願,慈濟宗門人間路,悲智雙運無量心……」唱誦聲中,全球環保幹事精進研習會22號在花蓮靜思堂展開,來自全臺各縣市和澎湖、小琉球以及因疫情滯留在臺灣的環保志工共六百七十三位,齊聚花蓮靜思堂,分享也學習。
上人鼓勵年長的環保志工們,保持為社會、為人間、為地球付出的衝勁,以及救苦救難的菩薩精神,不斷地引導民眾發揮愛心與善心;並且叮嚀大家,在照顧環境整潔的同時,更要照顧好個人衛生,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一定要做到,防疫不 ...
隨著慈濟環保三十周年的來臨,雖然還有太多我們來不及記錄的對象,卻很感恩在人生中有幸見證環保志工的精神,但願未來能繼續為土地上的這群菩薩留影像,更期盼愈來愈多人和環保志工一樣珍愛我們的大地,共同努力守護地球的健康。
2024年3月1日 · 「大家法都入心了! 」翁寶輝表示,透過讀書會了解慈濟脈動,志工們從環保點成立至今都沒有離開;除了做環保、讀書,在新冠肺炎疫情前,每週三為民眾量血壓,也持續了十多年。 王嘉雯跟著媽媽一起做慈濟,一向沉默寡言的她,現在不僅可以擔任導讀,人也開朗不少;除了做環保,她投入最多的是醫療志工,「連線每天的靜思晨語及志工早會,讓自己法入心,看到病患的苦,就更感受到照顧好身心靈的重要。 楊秋卿多年前因為同事介紹而加入慈濟會員,有一次聽見大愛臺主播倪銘鈞演講說到:「自己好還不算好,要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 」於是在歲末祝福時填寫「菩薩招生」的報名表,受邀來到土地公廟做環保、參加讀書會,更了解慈濟在做什麼,愈做愈開心,於是進一步參加志工培訓。
其他人也問了
慈濟環保志工是什麼?
慈濟環保站有回收嗎?
慈濟環保輔具平台為何誕生?
慈濟環保是爭利還是爭利?
慈濟的主要事業為何?
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為何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