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日 · 1. 叛國 :由以現行「叛逆」罪為藍本改成,針對五類行為,包括加入與中國交戰的外來武裝力量;意圖損害中國在戰爭中的形勢而協助交戰敵方;向中國發動戰爭;鼓動外國以武力入侵中國;以及意圖危害中國主權、統一或領土完整而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 此外將加入「隱匿叛國」罪,若知道有人犯「叛國」罪而沒有上報即屬違法。 2. 叛亂、煽惑叛變或離叛 :將修例擴大煽惑離叛的對象, 由現時只涵蓋警員等,擴大至所有公職人員 ,煽惑有關人員擅離職守也屬違法。 「煽動意圖」則包含煽動引起對國家根本制度、中央與香港特區行政、立法或司法機關等機構的憎恨及離叛行為等。 另外引入「叛亂」罪,處理比一般「暴動」更嚴重行為。 廣告. 3.

    • 法律界擔心人權不獲保障
    • 專家稱香港司法制度受到衝擊
    • 「香港市民似乎有點被忽略」
    • 《國安法》能否平息「港獨」?

    中國和香港政府多番強調,世界各地都有《國安法》,香港也應該有自己的《國安法》,香港市民不應該過分擔心,強調人權亦會得到保障,不過這種說法說服不了兩位受訪的法律專家。 港區《國安法》草案已經透露,一旦《國安法》和香港其他法例有衝突,則以《國安法》為優先,讓外界擔心《基本法》原本保障的人權和言論自由,均不能夠成為被控危害國家安全的辯護原因。 「眾所周知,《國安法》很容易被用作對付政治對手或異見人士。」港大學者陳文敏對BBC表示,「是的,每個國家都有《國安法》,但有些是合理,有些則有絶對權力。一些國家有足夠的制衡機制去避免權力過大,一些國家則是沒有制衡的集權,造成任意行使權力。」 他認為,《國安法》在立法前已經對香港人的生活產生影響,「大型企業被迫表態支持《國安法》,許多人開始刪除臉書(Faceb...

    陳景生對BBC表示,從《國安法》訂立的過程觀察到,中港兩地政府均想把大陸的司法制度應用在香港。 他舉例說,根據草案,中國將會成立駐港國安公署,在特定情況對「極少數」案件行使管轄權,但沒有清晰界定何謂「極少數」,亦沒有交代何謂管轄權。他又批評,「國家安全」這個字的定義可以很廣闊,包括香港內部的治安、食品衛生安全等問題也可被納入成為「國家安全」的一部分,削弱香港的「一國兩制」,字眼上的模糊性,令香港法律界難以接受。 「香港的司法不應該是看有多少人受影響,來決定這條法例對不對,如果說一小撮人受影響,去決定法例的合理性,用普通法的角度來看,這是垃圾的論據,」他說,「如果這條法例是不對的話,一個人被控告也是不合理的,你要看一個系統,如果每宗案件你都逐一看個別人士受不受影響,這就變成人治的制度。」 港大...

    2003年,香港政府推動就《基本法》23條國安相關內容立法引發巨大爭議,陳景生當時出任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希望爭取政府透過「白紙草案」形式(即政府未有既定立場下寫出條文給予公眾討論)就23條立法,但港府拒絶,堅持以「藍紙草案」形式(不會撤回,只會修訂)提交立法會審議,結果觸發當年7月1日50萬人大遊行,港府後來撤回立法草案。 陳景生重申,自己不反對23條立法,認為這是香港的憲制責任,「但何時立法、如何立法、立法的內容是什麼,爭議性很大」。17年後,北京認為香港無法就23條立法,決定度身訂造港版《國安法》,部分內容與23條重迭。 「《基本法》說了香港自行就23條立法,中央這樣做,似乎超越了《基本法》,當然,有觀點認為《基本法》與中國《憲法》是子法和母法的關係,人大是有權立法……但如果人大可以制...

    親北京的陣營指出,過去一年香港示威的暴力化,被指走向「恐怖主義」,「港獨」勢力壯大,也有香港政客游說外國政府制裁中國和香港官員,這些均涉及國家安全的問題,國家有責任和權力去解決。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接受中央電視台訪問時稱形容,當聽到中國人大有關訂立港區《國安法》的消息時,第一反應是「渴望已久」,他說國家對香港非常包容,但不等於縱容,並指香港過去一年因修例風波,出現前所未有的情況,不但對香港治安及社會穩定造成大的損害,同時對國家安全造成風險。曾國衞說,作為政府、香港市民及中國公民,都認為必須盡快訂立國安法,「維護國家安全等於維護香港安全」。 不過,大律師公會前主席陳景生對BBC中文表示,去年的示威浪潮並非訂立《國安法》的借口。他認為,香港原有法例已經足夠去處理示威的暴力事件,數以千...

    • 四條罪名定義廣泛和模糊。港區《國安法》的條文中並沒有明確就國家安全作出定義,分析認為,體現的立法思路是延續了中國2015年頒布的《國安法》中對國家安全的定義,包括傳統的國土安全、軍事安全、非傳統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等。
    • 兩個權力很大的新機關。根據港區《國安法》,香港會成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處理國安工作,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成員包括主要官員和紀律部隊首長。條文列明,委員會不受任何組織或個人干涉,工作信息不予公開,所作決定不受司法覆核。
    • 警權擴大。根據港區《國安法》,香港警務處成立維護國家安全部門辦理案件,除了可以用香港現行法律所准予的措施調查案件的措施外,亦可以搜查可能存有犯罪證據的的處所、車輛、船隻、航空器以及其他有關地方和電子設備,強制限制離境、凍結資產,對有合理理由懷疑擁有與偵查有關的資料的人提交資料以及在得到行政長官批准下,可對懷疑危害國安的人截取通訊和秘密監察。
    • 香港法院功能被削弱。按港區《國安法》,香港行政長官有權選擇若干名法官,處理國安案件,特首指定法官前可徵詢國安委員會(特首是該委員會的主席)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任期為一年。
    • 「23條」是什麼?香港《基本法》23條是有關國家安全的條款,約定特區政府應自行立法禁止七類危害國安的行為,但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一直未能實現。23條的「七宗罪」包括: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進行政治活動,以及香港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 23條與《國安法》罪行有何差異?「(香港)國安法針對的完全是2019年發生的罪行和情況,而不是一部全面的國家安全法律,也不包含23條全部的七宗罪。」香港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對BBC中文說。
    • 有了《國安法》,23條還有迫切性嗎?香港現行法例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包含23條的要求,但部分法律被指過時。廣告例如涵蓋間諜罪的《官方機密條例》,是將英國1919年訂立的法例本地化,而《刑事罪行條例》下的叛逆罪仍保留了「女皇陛下」等字眼。
    • 23條「政治任務」勢在必行?香港特首李家超近日多番表示23條立法是優先工作,強調「越快越好」、「不是交差」。廣告時事評論員林和立對BBC中文指出,目前的《國安法》已足以維持北京需要的「穩定」,「23條可能主要是形式上,象徵意義大於實際作用」,立法是為了進一步確立香港「二次回歸」。
  2. 2020年5月22日 · 編譯. 張詠晴.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0-05-22. 瀏覽數:10329. 因疫情推遲的兩會登場,卻也讓國際社會與香港惶惶不安。 中國人大預計將推出適用於香港的新國家安全法,禁止所有意在顛覆中央政府的活動,也禁止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同時鎖定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恐怖行為。 中國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捍衛國家安全,但反對者說,這將帶來「香港的終結」,勢必將引發抗議,一如去年橫亙數月的香港街頭抗爭。 末代港督彭定康稱,這項立法是對香港自治的全面性攻擊。 中國人民代表大會會怎麼做? 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人大第三次會議議程,這項議案全名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

  3. 2020年7月1日 · 文. BBC News 中文. 發布時間:2020-07-01. 瀏覽數:6783. 「精心設計」、「無懈可擊」、「非同一般」……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如此形容港區國安法》。 他將該法比喻為層層堆疊的結婚蛋糕」,在香港設立各層次國安相關機構與組織,「幾乎天衣無縫」。 首先中央政府將在香港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並對其監督和問責。 由中央指派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將列席港區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 第48條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公署,職責包括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 第16條規定在香港警務處設立維護國家安全的部門,由中央政府指派。 檢控與審判方面,國家安全委員會及行政長官也將有權干涉人事任命。

  4. 2020年6月21日 ·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0-06-21. 瀏覽數:16001. 中國20日公佈加強控制香港的計劃藍圖將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協助撲滅所有對北京政權的種種挑戰新華社20日公佈人大常委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草案)》的說明也就是港版國安法內容提及聽命於北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有權指定負責審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的法官。 此作法已然侵蝕了香港的獨立管轄權,反對派領袖抗議。 香港泛民派議員、公民黨黨魁楊岳橋形容,北京將其權力,猶如一把利劍直接插入香港的司法和行政機關內。 本身也是律師的楊嶽橋說,讓「行政長官指派法官,這真是基本法裡頭完全沒聽過的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