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施放天燈時有因風向改變、吹落,或自身著火墜落引發火災、意外;而施放後的天燈殘骸更造成環境污染,甚至使野生動物受傷至死,使得環保人士發起拒放天燈之宣導。

  2. 2024年7月22日 · 天燈構造與施放原理. 天燈是由鐵絲或竹子製作底部框架,上面黏上紙,底小頂大,避免熱空氣流失,底架中間放置簡單的油紙,點燃之後由於裡面的熱空氣較外面冷空氣輕,所以就會冉冉上昇。

  3. 平溪天燈節是臺灣新北市 平溪區在每年元宵節所舉辦的活動,而近年已發展為全臺知名的夜間活動民俗節慶,與台南鹽水蜂炮齊名,有兩大「南蜂炮,北天燈」之譽。

  4. 2017年2月1日 · 事實上,平溪天燈節起源自十分寮每年元宵節各家戶的放天燈習俗,或許原本即是十分寮當地的元宵民俗,只是經由媒體報導後,1989年由平溪鄉公所開始引以為當地觀光活動「來平溪、放天燈」,不久,受到台北縣政府重視,並開始結合大眾交通運輸 ...

  5. 至於平溪天燈的起源,有一說法是約於清朝道光年間,大陸福建移民將天燈傳入台北縣平溪鄉及十分寮地區。 早期台灣地區,尤其山地,治安狀況良好,每逢年節時分,歲末天寒,就有遊民因飢餓而起了盜心,也因有土匪出沒,因此,村民只好往山中躲避,等盜匪走了之後,留守的人就在夜間施放天燈作為信號,告知在山上避難的村民,可以返家了,由於當時他們返家日是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因此,每年元宵節,平溪的村民就會放天燈來互報平安。 因此天燈也稱為「祈福燈」。 還有一說是西元一九二八年,日軍佔領十分寮一帶,民眾紛紛至山中避難,同樣也是以天燈為信號,告知避難的人回來,且日期也是在元宵節前後,後來沿革發展,施放天燈被用來祈求平安,所以又叫「平安燈」。

  6. 民國78年(公元1989年)的放天燈活動,據報導,吸引了2萬餘名遊客參加,也首次對外施放大型天燈。 隨著放天燈活動參與民眾越來越多,後由平溪鄉公所負責元宵天燈活動的策劃和執行等工作,平溪天燈會和由該單位在民國82年(公元1993年)正式登記立案的臺北

  7. 歷史沿革. 天燈又名孔明燈,相傳為三國時期諸葛亮 (公元181年-234年)所發明,剛開始為傳遞軍情之用,也被視為熱氣球的始祖。. 平溪區於清道光年間 (公元1821年-1850年)墾民陸續進入墾拓,經辛勤開墾成為富足聚落,清朝時期山區交通不便、官府管轄不及,遂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