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月25日 · 新年新希望昆凌邀您助人戒菸把愛傳出去. 出處/ 2014年1、2月號/第323期 2017-01-25. 採訪整理/ 呂姿毅口述昆凌. 瀏覽數 : 2608. 收藏. 快過年了昆凌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她的新年新希望那就是助人戒菸把愛傳出去!. 從小我就在無菸害的 ...

  2. 2019年9月4日 · 6個方法幫你戒掉社群成癮!. 出處/ 《社群假象:不掉進與他人比較的絕望陷阱》 2019-09-04. 採訪整理/ 大家健康雜誌編輯部 圖片來源/PIXABAY. 瀏覽數 : 6971. 收藏. 每天通勤等車、排隊買便當、甚至睡前躺在床上,都會習慣拿手機滑一下臉書、逛一下IG ...

  3. 2020年12月29日 · 3個步驟讓你停止覺得自己很廢.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2020-12-29. 採訪整理/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圖/pexels. 瀏覽數 : 3534. 收藏. 2020年即將結束,曾算過這一年來花了多少時間在追蹤別人的社群媒體嗎? 每天拿起手機第一件事就是看親友的IG、FB? 害怕自己錯失或遺漏參與他們的生活?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不妨改變使用網路的習慣,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減少追蹤他人生活或訊息的時間吧! 根據2020年8月發表於《社會與個人關係期刊》的研究指出,「擔心別人在開心的時候你不在場」的這種社交焦慮症,又稱為「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有高度相關。 常感覺孤獨、低自尊? 可能得了「錯失恐懼症」

  4. 2019年11月5日 · 科普心理作家,同時也是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的兩性專家海苔熊(本名程威銓)表示,在網路曬恩愛的人,可能有更高的關係滿意度,因為滿意度高才會曬恩愛。 此外,「愛」的定義是很模糊的,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不斷在網路上貼恩愛的照片,有三種可能,包括「換取對方的注意力」、「宣示主權」以及「增加愛的感覺」;如果不願意在網路上放閃,也有幾種可能,「也許是逃避依戀、或非常注重自己的隱私、或彼此關係有一些問題、或者是這段戀情需要某種程度上隱藏起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依戀型態. 影響社群媒體使用習慣. 臺大心理學碩士曾郁蓁在2015年曾撰文表示,在臉書上公開感情狀態,除了反映情侶間的感情穩定度外,也會受到雙方的依戀型態(attachment style)影響。

  5. 2024年3月26日 · 研究發現,易產生負面想法的青少年可能較易與網友進行比較,覺得自己不夠好而憂鬱。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觀察孩子使用TikTok、IG等社群的感受,和他們討論,建立健康的社交習慣,遠離憂鬱與網路霸

  6. 2024年3月27日 · 研究也發現,受試者的人格特質,尤其是「外向程度」,在其使用社群媒體的經驗上較具保護性。頻繁地使用Instagram但外向程度較高的青少年可能不會感到憂鬱,而外向程度較低或中等者可能面臨較高的憂鬱症狀風險。

  7. 2018年3月8日 · 研究者哈佛大學心理系Andrew Reece表示,從設計的電腦軟體可以掃描隱藏在照片中的線索,且其診斷出人們罹患憂鬱症的機率高達7成。 研究者邀請166人分享他們在Instagram上的動態消息以及心理健康史,並從這些參與者身上收集了將近4萬4千張照片,以問卷評估其憂鬱程度。 結果發現,與健康的參與者所貼的照片相比,憂鬱的人貼出的照片較模糊、較暗也較偏灰色調。 此外,憂鬱的人也傾向使用Instagram的墨水濾鏡(Inkwell filter),將圖片的顏色轉成黑白;而健康的人則較喜歡使用瓦蘭希亞濾鏡(Valencia filter),將照片的色彩轉成更溫暖、明亮的色調。 另外,憂鬱者分享的照片也包含較少的臉孔,或許是因為參與的社會互動並不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