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明華園玄字戲劇團成立於 2001 年,由明華園第二代陳勝發擔任團長兼製作人。 「玄」即「妙」字,象徵著「有」與「無」的虛妙交替,如同團長陳勝發秉持著:「只要努力就是有, 不努力就是無,一切成就都要靠實力」的信念,把野臺戲當作歌仔戲的根本,為 ...

  2. 明華園黃字戲劇團」於民國87年成軍,結合家族內第二代與第三、第四代,為台灣歌仔戲注入新血;一向活動於民間節慶廟會與建醮慶典與歌仔戲有關的展覽活動商演邀約,也曾應邀至校園內演出與師長學生達成藝術交流。

    • (6)
    • 4.2K
    • 08 789 2257
    • 538
  3. 級加大 級縮小 《伐子都》明華園玄字戲劇|2024 承功 新秀舞臺 2024/10/24-2024/10/26 活動類別 戲曲(劇) 主辦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活動地點 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送出愛心 10 場次一 10/24 19:30-21:35 ...

  4. 明華園玄字戲劇. 1,083 likes · 322 talking about this. Artist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歷史
    • 發展
    • 理念
    • 陳勝福
    • 評價
    • 八大子團
    • 戲劇演出
    • 批評

    明華園,以明朝服飾為藍本演繹以明朝故事為主的戲劇,現具備漢服專業研究,服飾手工製作,面料研發與復原等能力。為台灣規模最龐大也最著名的殿堂級歌仔戲劇團,今組織已成規模龐大的文化事業體。明華園為陳明吉於1929年創立,1997年陳明吉過世後,陳家第二代的子女繼承了明華園,是台灣第一個以現代化、企業化、制度化手法經營的傳統劇團, 由總團長陳勝福領軍的明華園戲劇總團,目前旗下共有8個子團與4個協力團隊,是台灣最具規模的表演藝術團隊,足跡遍及全球歐洲,美洲,非洲多個國家,內地的成都,廈門,深圳,廣州,蘇州,浙江,上海,北京等各大都市、以及台灣本土的小鄉鎮,外島、校園等各階層。成為當下年輕人追捧的時尚兼傳統的戲劇。

    •中文名:明華園

    •外文名:twopera

    •表演項目:戲劇

    •所屬地區:中國台灣

    •成立時間:1929年

    •創辦人:陳明吉

    陳明吉1912年出生於今屏東縣車城鄉(日據台灣阿緱廳恆春支廳),早年曾經加入九甲戲班。1929年,陳明吉與戲院老闆蔡炳華共組“明華歌劇團”,為“明華園”的前身。之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為管制戲劇,成立“台灣演劇協會”,當時少數在皇民化運動下獲準演出的劇團之一即包括明華歌劇團。戰後,明華歌劇團更名為“明華園”。1962年,由於台視開播以及本土文化受到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打壓,許多歌仔戲團被迫散班或往野台發展。迫於現況,原本堅持在內台演出的明華園決定轉戰外台,之後明華園成員才在屏東縣潮州鎮定居。

    歷經傳統歌仔戲中落,明華園充分掌握社會脈動,勇於創新,將傳統歌仔戲融入現代劇場、實驗劇場及電影分場的節奏,且巧妙的結合了音樂、戲劇、舞蹈、民俗、美術、聲光等各類藝術,使得明華園的大舞台充滿了魔幻般的魅力與神話的傳奇感。1982年,明華園以《父子情深》獲全國戲劇比賽冠軍,以及最佳團體演技獎、最佳編劇獎(陳勝國)及最佳小生獎(陳昭香),打響了明華園的知名度。進而有機會在隔年,進入國父紀念館演出《父子情深》與《濟公活佛》,再度帶領歌仔戲由“外台”回到“內台”,更走進了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國家戲劇院,建立了明華園的口碑。

    為了更能掌握社會脈動,讓傳統戲曲不致和時代脫節,明華園不斷精心改進傳統歌仔戲的單調格式,並揉合現代劇場、實驗劇場及電影分場的節奏,使歌仔戲充滿了鄉土的親切感與神話的傳奇感。

    1982年在全國地方戲劇比賽拔得頭籌後,明華園所展現的歌仔戲新風貌,引起戲劇界的強大震撼,受到藝文界的重視與讚賞,在各方推薦下,開始於各大型室內殿堂演出,也為國家戲劇院開幕季壓軸演出。走了半個多世紀的明華園,終於使舞台歌仔戲從「野台」又回到「內台」。

    1987年,明華園應新象第八屆國際藝術節之邀製作新戲「八仙傳奇」,不料卻在演出前三天,明華園潮州團本部發生火災,一場回祿之災不但燒掉了「八仙傳奇」所有的行頭、道具,明華園五十餘年辛苦經營的家當也幾乎付諸一炬。這場大火雖是令人心悸的夢魘,卻燒不掉明華園對歌仔戲新生命的熱愛與執著。媒體的爭相報導、各界溫暖的關懷下,明華園全體團員日夜總動員重整八仙旗鼓。兩周後,「八仙傳奇」正式在台北中華體育場登場,熱情回應的觀眾把現場擠得水洩不通、場場爆滿,明華園果然不負眾望,再度站了起來。

    除在表演上專注於戲劇的創作、表現的創新與自我風格的塑造之外,更積極拓展歌仔戲表演的領域,將歌仔戲推廣到全省各大小鄉鎮甚至外島、醫院、監獄、勞工界、校園等各階層,「多戲多人看」是明華園秉持的原則,一站接著一站的南來北往奔波,經過多年的努力,聽懂台語的、說國語的、客家話的,都漸漸愛上了歌仔戲。

    除了不遺餘力地推廣歌仔戲這項本土藝術,明華園也積極參與歌仔戲薪傳教育工作,1990年代訓宜蘭吳沙國中歌仔戲學員,其後學員也大多順利考上劇校。1989、91年明華園走訪全省各地,尋找優秀歌仔戲藝人組成「全國歌仔戲菁英聯隊」分別於國家戲劇院和台北社教館演出,引起熱烈迴響,並再度喚起世人對歌仔戲藝術傳承的重視。

    1993年起,明華園深入各大專校園歌仔戲社團展開薪傳教育工作,包括台北師範學院、文化大學、高雄文藻語專等都有亮麗的成績。1996年協助台北西湖國小成立歌仔戲團,迄今,西湖國小歌仔戲班已成為社區最佳的親善大使。97年開始教導新莊地區的導護義工媽媽利用閒暇學習歌仔戲,成績斐然,其成立之「秋蘭歌劇團」並成為新莊市政府所屬公立劇團。

    明華劇團時,正值日本統治台灣之際,其形成、發展屢受日本統治當局壓迫,尤其民國26年盧溝橋事變後,隨著「皇民化運動」的積極推行,許多劇團被迫解散,或接受改造成穿和服由西樂伴奏的改良劇。但陳明吉先生從未萌生暫停或改行的心念,反而投注更多心血,期盼劇團更加茁壯。他一生投入歌仔戲表演藝術,將戲裡的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精神融入生活中,不但影響自己的為人處世,並教育下一代與團員。創辦明華園時,陳明吉先生一再提醒團員,除了在台上把戲演好外,還要將戲裡寶貴的忠孝節義、倫理道德化為藝術表演、娛樂表演。

    1979年陳明吉先生將明華園的經營交棒給家族中唯一不會演、不會唱、沒有參與舞台演出的三子陳勝福先生,因為陳勝福先生長期在外工作,聽得到外界的聲音,能夠以客觀的看法的把外界最新、最重要的訊息帶給劇團,開創劇團新的契機。

    陳勝福先生接任團長後對劇團的改革與創新確實不負所望,1982年明華園推出「父子情深」,以異邦戀情及私生子認父的情節,引出一段倫理及人性錯綜複雜的故事,不同於說教八股的一齣戲榮獲全國地方戲劇比賽總冠軍,並獲得最佳團體演技獎、最佳編導獎及最佳小生獎。之後,明華園揚名全省,並獲選國家文藝季演出代表,其際遇可以一戰而霸來形容。

    明華園的歷史,以中國傳統技藝一向為子承父業的角度來看,似乎毫不為奇;但在21世紀的今天,能找到一個持續傳承三代以上的戲曲家庭,而且是一家老小70多人全心投入,視明華園興衰為己任,恐怕是再也找不到了!由於陳明吉先生的領導,全家人的努力,明華園改變了國人對歌仔戲的認知,表演者、觀賞者重新有了共識,也讓學者重新注視傳統戲曲這個領域。

    追溯老團長陳明吉先生在日本人統治下流汗播種,面對光復後經濟起飛、各式新興媒體的強力摧擊,仍能咬牙撐起,並在交棒之後,帶領明華園昂然走進現代化企業經營、跨出國際步伐,讓台灣歌仔戲走向國際的舞台,這份對歌仔戲的奉獻與成就,是台灣歌仔戲發展史上名垂青史的典範。陳明吉先生於1993年獲紐約美華藝術協會頒發「終身藝術成就獎」、1995年榮頒日本民音藝術賞「終身成就獎」、1996年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八十五年文藝榮譽獎章戲劇成就獎」等殊榮。

    在陳明吉過世之後,明華園第二代一度面臨分家危機。為將明華園團結在一起,由明華園第二代陳勝福(陳明吉三子)接掌“明華園戲劇總團”總團長職務後,便協調規劃且與明華園首席編導陳勝國(四子)之命名下,在“明華園”三字之後加上“天、地、玄、黃、日、月、星、辰”為各子團團名,以茲區別,並有繡花園、勝秋團、揚明園、藝華園等四個協力團隊,總計八大獨立子團及四小協力團隊團共十二團,散居於台灣各地。各子團由第三代經營且獨立運作,只有在總團公演時才號召各子團人馬配合演出。例如在與表演工作坊合作的現代舞台劇《暗戀桃花源》里演出的陳勝在原隸屬於明華園日字團,便是透過陳勝福居中牽線。明華園的招牌小生孫翠鳳,名義上也隸屬於明華園戲劇總團。

    作品年表

    1940年,《高苓本奪駙馬》在台南獲戲劇比賽亞軍,創辦人陳明吉飾小生。 1960年,《劉唐賣江山》獲戲劇比賽冠軍。 1973年,《陸文龍》獲戲劇比賽冠軍。 1979年,《父子情深》獲戲劇比賽初賽及南區冠軍。 1982年,《父子情深》獲戲劇比賽冠軍及最佳編導、最佳團體演技、最佳小生獎,獲中視邀請重新拍攝製作成電視歌仔戲。 1984年,《馬車夫與大捕快》;《濟公活佛》再度蟬聯戲劇比賽冠軍及最佳編導獎。 1986年,《劉全進瓜》三度蟬聯戲劇比賽冠軍及最佳編導獎。 1985年,《周公法斗桃花女》,台北市傳統藝術季演出;《搏虎》,戲劇比賽冠軍及最佳編導獎。 1986年,《劉全進瓜》,台灣省藝術季巡迴演出。 1987年,《蓬萊大仙》,國家戲劇院開幕演出,首度進入監獄演出,公共電視邀請拍攝於公共電視頻道播放。 1988年,《紅塵菩提》,國家戲劇院邀請製作演出,作品製作成錄影帶,並於華視頻道播放。 1989年,《財神下凡》,台北市傳統藝術季演出;《真命天子》,台北市戲劇季演出。 1992年,《逐鹿天下》,國家戲劇院邀請製作演出及下鄉巡迴四場。 1993年,《李靖斬龍》,台北市傳統藝術季壓軸,第一部進軍錄影帶出租市場的舞台歌仔戲作品。 1994年,《鴛鴦槍》,半小時短劇,首度進入醫院為病患及醫護人員演出。 1995年,《斬判官》。 1996年,《燕雲十六州》,結合中廣國樂團演出,於全省巡迴演出發表。 1997 《歡喜迎親》 ‧短劇,結合京劇、豫劇、歌仔戲演出 1999 歌仔戲三部曲【戲棚頂‧戲棚腳】,舞台實驗作品,描述一個歌仔戲班從20年代到90年代發展心路歷程,帶出台上台下、幕前幕後,在社會變遷中的興衰沉浮。 1999 創新實驗歌仔戲《溪寮校長》將歌仔戲音樂與現代爵士樂結合,體裁亦取材現代素材編寫而成,屬於創新實驗作品 2000年,《獅子王》。 2001年,白蛇傳《游湖借傘》(折子戲);《乘願再來》(中山堂「歷史開門」壓軸戲,首部DVD視聽作品出版)。 2002 《鴨母王》 2003 《劍神呂洞賓》 2003 《白蛇傳》全本 2004 《韓湘子》 2005 《王子復仇記》 2007 《蓬萊大仙》國際版 2008 《何仙姑》 2009 《貓神》 2010 《 曹國舅》 2011 《蓬萊仙島》,《火鳳凰》。 2013 《麼嘍正傳》

    榮譽

    創辦人陳明吉,1991年獲個人薪傳獎;1996年,創辦人陳明吉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之「文藝榮譽獎章—戲劇成就獎」。獲紐約美華藝術協會頒發「終身藝術成就獎」,榮獲日本民音藝術賞——終身成就獎。 當家小生孫翠鳳因推展戲劇有功,獲文化總會表揚。 1994年,團長陳勝福獲資深青商總會頒發「十大傑出青年薪傳獎」。 1995年,首席編導陳勝國獲資深青商總會頒發「十大傑出青年薪傳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選為「國際家庭年」活動之台灣地區奇特家族代表,並將全家族協心同力奉獻歌仔戲的歷程拍攝記錄,於世界各國放映。該紀錄片榮獲坎城最佳節目獎水晶獎座。獲文建會遴選為「國際扶植團隊」,仍為文建會之「傑出演藝團隊」。明華園首部傳記書籍【台灣戲劇世家-明華園】問世。1992年,獲團體薪傳獎。 ★當家小生孫翠鳳獲青商會頒發「十大傑出青年」。 1997年當家醜角陳勝在資深青商總會頒發「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之地方戲劇獎項。 1999年 郵政總局發行第一套歌仔戲戲曲郵票,以明華園為圖案構成藍本。 明華園並舉辦【歌仔戲郵票發行賑災義演】活動,為 921地震募得五百餘萬元之賑災捐款。 2002年第二套歌仔戲戲曲郵票發行2006年9月12日-明華園劇團第一部文學大戲“祖師爺的女兒”晚間8:00在公共電視播出,由陳勝福製作改編自孫翠鳳同名自傳。 2008年08月10日 《台灣演義——明華園的故事》 介紹明華園創團的發展史以及當家台柱孫翠鳳的成名史。

    外界大多對於明華園致力於改革傳統歌仔戲的作風抱持肯定的態度,不過也有評論家對於明華園的新式作風抱持較保守的態度。有台灣民俗專家指出:身於推廣及保存台灣傳統歌仔戲文化的龍頭,明華園應更審慎拿捏其改革的角度。明華園有時將傳統歷史戲曲劇情過度改編至荒誕離經、新式台詞往往直接翻譯國語文言至閩南語而使觀眾必須依賴字幕並過度依賴特效而失去戲曲原味,這些都是在精湛演技及華麗聲光效果之後必須注意到的環節。不過明華園也不停改革,讓聲光效果和傳統戲曲達到一個水平點!

  5. 光輝10月,明華園藝術家族好戲連台於大稻埕戲苑登場;[散戲][俠女飛星][海賊之王]巡演熱賣中;感動人心的[八堡圳傳奇]將在故事發生地:彰化二水演出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21113明華園玄字團西螺福興宮公演周公鬥桃花女-陳玄宙-2(床母煞) 20221113明華園玄字團西螺福興宮公演周公鬥桃花女-陳玄宙-2(床母煞) About Press ...

    • 1 分鐘
    • 884
    • 洪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