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春秋時代 概要圖. 春秋時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03年),簡稱 春秋 , 是 東周 的前半段時期。 周室在 平王 東遷 後實力大減, 沒有足夠的威望號令 諸侯 ,因而形成春秋初期之局面。 春秋時代 周天子 的勢力減弱,群雄紛爭,春秋霸政形成, 齊桓公 、 宋襄公 、 晉文公 、 秦穆公 、 楚莊王 相繼稱霸,史稱「 春秋五霸 」。 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併」( 尊王攘夷 )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時期因 孔子 修訂的《 春秋 》而得名。 這部書記載了從 魯隱公 元年(前722年)到 魯哀公 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共二百四十二年。

  2.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周室在 平王 東遷 後實力大減, 没有足夠的威望號令 諸侯 ,因而形成春秋初期之局面。

  3. ja.wikipedia.org › wiki › 春秋時代春秋時代 - Wikipedia

    春秋時代(しゅんじゅうじだい)(簡体字: 春秋时代; 繁体字: 春秋時代; 拼音: Chūnqiū shídài )は、中国における時代区分の一つ。 周 の 平王 が王に即位した 紀元前770年 から現在の 山西省 一帯を占めていた大国「 晋 」が 韓 ・ 魏 ・ 趙 の三国に ...

  4. 春秋時代是東周前半段時期的史稱,因 孔子 修訂《 春秋 》而得名。 一般而言,春秋時代從 周平王 五十年(前722年)起,直到 周敬王 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為止,也有學者認為春秋時代應到 三家滅智 (前453年)或 三家分晉 (前403年),原因是即使到三家分晉,除秦、楚、齊等國外,還有其他大小王國。 平王東遷 [ 編輯] 主條目: 平王東遷. 公元前771年 申侯 聯合 繒國 和 犬戎 推翻周幽王,擁立宜臼為周天子,史稱「周平王」前770年,為避 犬戎 的威脅,加上原國都 鎬京 因內亂而毀, 周平王 將國都東遷至 雒邑 ,是為 東周 的開端。 戰國時代 [ 編輯] 主條目: 戰國時代. 春秋戰國古劍.

  5. 春秋時代是繼周平王東遷洛邑,標誌着西周時代的結束而起。 「春秋」一詞得名於孔子著作《春秋》,這書是魯國一部史書,記錄了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這二百四十二年期間各國的歷史,因此這段時期後人稱為「春秋時代」。

  6. www.wikiwand.com › zh-tw › 春秋时期春秋時期 - Wikiwand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03年),簡稱 春秋 , 是 東周 的前半段時期。 周室在 平王 東遷 後實力大減, 沒有足夠的威望號令 諸侯 ,因而形成春秋初期之局面。 春秋時代 周天子 的勢力減弱,群雄紛爭,春秋霸政形成, 齊桓公 、 宋襄公 、 晉文公 、 秦穆公 、 楚莊王 相繼稱霸,史稱「 春秋五霸 」。 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併」( 尊王攘夷 )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時期因 孔子 修訂的《 春秋 》而得名。 這部書記載了從 魯隱公 元年(前722年)到 魯哀公 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共二百四十二年。

  7. zh-classical.wikipedia.org › wiki › 春秋時代春秋時代 - 維基大典

    春秋時代. 春秋 ,得名於 孔子 《 春秋 》一書。. 春秋之世,始「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驪山下」 [一] , 鎬京 大亂,平王東遷洛邑。. 護平王者,領地百里,王畿僅數里,惟王獨尊,猶不復在。. 諸侯兼併相篡弒,禮崩樂壞,時局動蕩,戰禍不息,時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