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邲之戰,指中國 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於西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 滎陽東北)發生的一場大戰。 泌水入滎陽稱「蒗蕩渠」,可寫作「兩棠」,所以此戰又可稱為 「兩棠之役」 。

  2. 鞌之戰 又名 鞍之戰,是 中國 歷史上 春秋時期 齊國 和 晉國 之間發生於前589年 六月十七 的一場戰鬥,作戰的地點是鞌(今 濟南市 歷城區 [1])。 齊頃公討伐 魯國,晉、 衛 出兵救援,齊軍先在新築擊敗衛軍,又與晉軍在鞌地相遇。 齊頃公 輕敵冒進,決戰前部隊不吃早餐,戰馬不披甲。 最終,晉軍大勝,齊頃公在近臣逢丑父的掩護下勉強逃走。 背景. [編輯] 前597年,晉國在 邲之戰 中敗於楚國,一度失去中原霸權,原先親附晉國的諸侯國開始離心。 戰後,晉國中軍將、邲之戰的指揮者 荀林父 向晉景公請求以死謝戰敗之罪,晉景公原本想同意。 但在大臣 士渥濁 勸諫下,景公免其死罪,復其原職。 [2]。

  3. 秦晉殽之戰[1] 首見於《春秋左傳》,乃是 秦國 與 晉國 之間所發生的一場大戰。 此戰發生於公元前627年(魯僖公 三十三年、 周襄王 二十五年、 鄭穆公 二年、 秦穆公 三十三年、 晉襄公 元年)。 戰地位置. [編輯] 主條目: 崤. 崤山 在今 河南省 西部,屬 秦嶺 支脈,分東西兩崤,延伸 黃河 、 洛水 之間,長160餘公里,山勢自西南向東北走向,高峰有 青崗山 (1903m)和 冠雲山 (1666m)等。 背景. [編輯] 燭之武退秦師. [編輯] 主條目: 燭之武退秦師. 公元前630年(魯僖公 三十年、 周襄王 二十二年、 鄭文公 四十三年、 晉文公 七年、 秦穆公 三十年)時, 晉文公 率兵入侵 鄭國 首都,進行武力包圍。 而 秦穆公 也應晉文公所請,率兵加入包圍行列。

  4. 邲之戰,又稱“兩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會戰,是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較量。 前627年 崤之戰 後,秦立即將其在攻鄀之戰中所俘楚將 斗克 釋放,與楚結盟,共同抗晉。 晉國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對付秦、楚兩大國的挑戰。 所以, 楚國 雖未參加 崤之戰,但卻是崤之戰的最大受益者。 公元前597年,楚國圍攻 鄭國, 晉國 派 荀林父 率三軍救鄭,雙方在邲地 (今河南鄭州北)展開爭奪,在作戰中,晉軍內部分歧不斷,將帥不和,缺乏統一指揮而各自為戰,又顧忌秦軍從背後偷襲。 楚軍利用晉軍的弱點,適時出擊,戰勝對手,從而一洗 城濮之戰 中失敗的恥辱,在 中原爭霸 鬥爭中暫時占了上風。 楚莊王 也由於此役的勝利而一舉奠定了“ 春秋五霸 ”的地位。

  5. 邲之戰,又稱“兩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會戰,是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較量。. 公元前597年,楚國圍攻鄭國,晉國派荀林父率三軍救鄭,雙方在邲地 (今河南鄭州北)展開爭奪,在作戰中,楚軍利用晉軍內部分歧 ...

  6. 其他人也問了

  7. 具體來說,邲之戰,又稱「兩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會戰,是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較量。 楚國繼柳棼之戰和穎北之戰被晉軍擊敗受挫後,於公元前597年, 楚莊王 再次親率楚軍圍攻鄭國,晉國派荀林父率軍再次救 ...

  8. 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会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 前627年 崤之战 后,秦立即将其在攻鄀之战中所俘楚将 斗克 释放,与楚结盟,共同抗晋。. 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 ...

  1. 晉楚邲之戰 相關

    廣告
  2. Largest Selection of Select Clearance Styles Up To 50% Off & Free Shipping Orders Over $99. Shop Exclusive Medical Scrubs and Uniforms at unbeatable Prices Online!

    Scrub Tops - From $8.95 - View more items
  1. 相關搜尋

    邲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