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8日 · 曾陷食安風暴,痛失市占王. 三養集團是韓國泡麵產業始祖,但卻在 1989 年因為使用工業用油脂製作湯包,聲譽一落千丈,「原本市占率有六成,後來連一成都不到。. 」長期研究韓食的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何撒娜表示。. 隨著農心、不倒翁等競爭品牌 ...

    • 配種孕育獨家「新增丰黑豬」,肉紋與口感獲精品市場肯定
    • 新增丰黑豬成為口蹄疫區拔針後,第一批外銷海外的養豬戶
    • 飼養方式決定屠體表現,成為買方決定回購的關鍵
    • 良好飼料配方 無添加生長激素做好源頭控管
    • 從配種到產銷,顧好規模經濟也管控提供數量
    • 持續在民間接力培育優質本土豬
    • 借重畜試紅豬「夠好吃、很會生、環境抗壓強」雜交優勢

    2005 年台灣加入 WTO 開放引進美國白豬種豬,為避免壓縮本土黑豬市場,鄭育松與行政院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簡稱畜試所)、高雄種畜繁殖場產學技轉合作,培育出「畜試黑豬一號」及「高畜黑豬」2 種台灣黑豬品種,將其生下的母豬,再與市場受歡迎的杜洛克種公豬,配種得出「新增丰黑豬」。 新增丰黑豬肉具有大理石花紋油花、口感軟嫩,屬於頂級市場肉品,在配種成功初期,便受到永豐餘生技旗下的米其林一星餐廳「山海樓」手工台菜品牌青睞並長期合作採用,也由欣伯國際代理供應成為中高價位餐廳食材。

    1997 年台灣口蹄疫爆發、直至 2018 年才實施拔針(不施打疫苗),鄭育松的黑豬成為第一批疫後出口的本土黑豬農。 「2018 年 7 月 1 日宣佈拔針,剛好搭上順風車,檢疫後 7 月 24 日出口到香港,總共出口 60 頭黑豬。」鄭育松表示,當時一頭 135~140 公斤的成豬,是以 4 萬塊出售,且日後以 4 萬元為基準才會出售。

    對自家黑豬的自信源於鄭育松在飼養時所投入的心力與方式。鄭育松表示,香港的養豬廠政策,是以飼料餵養、不吃廚餘。由於活體豬隻運往海外時,會在他國飼養一小段時間,因此在台灣時的養殖方式,是攸關日後屠宰後的屠體表現,也是買方決定再次回購的重要關鍵。 「以往台灣黑豬大多以蒸煮後的廚餘餵養,若外銷到海外,必須改吃飼料,多少會影響到豬隻適應狀況。」鄭育松表示,他並不認為廚餘餵養不好,餿水裡沒有多餘蛋白質,少量多餐,其實反而容易有好的屠體率,只是必須拉長時間飼養,才可能會有肥瘦交錯的良好屠宰率,若太多肥肉,則可能是餵高蛋白的飼料。

    不只育種是門學問,了解飼料配方也倚靠專業評估與精準判斷,才能讓好的品種有更好的肉質,也才有機會進入精品市場。鄭育松自行配比原料配方,大豆、玉米、小麥粉等,加入酵母和菌生菌來飼育但絕不添加生長激素,從源頭控管也具備產銷履歷認證。 鄭育松的牧場,控管飼養環境品質,引流過濾的養豬廢水到文蛤池、回收豬糞再生沼氣能源,養豬廠屋頂架設光電板,也裝設水簾負壓設備、溫控定時設備,調節室內溫度,讓豬隻舒適同時提高受胎率。

    「目前有 600 頭黑母豬,是針對品牌市場,1000~1300 頭成規白豬為肉品市場,雖然因疫情電商銷售,冷凍黑豬肉需求增加,需思考豬隻的養殖空間與飼料成本,當達飽和就要管控通路數量。」鄭育松針對目前養殖場規劃表示,白豬養殖廠佔地 4 公頃,加上正在增建的黑豬養殖廠 2 公頃,經營規模整體在養豬數量約 1 萬頭。

    鄭育松一邊養著白豬、一邊培育與配種黑豬,2022 年也持續參與畜試所新選育的「畜試紅豬」配種計畫。 根據中央畜產所在 2020 年 11 月底調查統計,台灣目前養豬頭數一年平均大約 550 萬頭,並有 1.9 萬多頭種公豬。 曾擔任畜試所副研究員陳佳萱是選育「畜試紅豬」的計畫主持人,她表示,「種公豬擔負重任,對台灣畜產及業者而言相當重要。能夠選育出更具有高產值與經濟價值的種公豬,就顯得任道重遠。」

    陳佳萱表示,台灣有 8 成是國產豬,僅有 2 成仰賴進口,且來自不同國家、以加拿大居多,「未來畜試紅豬也能提供國內消費者、業者多一種選擇,民眾對台灣的豬肉可以抱持信心。」 選育出良好種原過程,務必符合 3 項基因特性,同時能具備「多產」、「高肉質」及「抗緊迫」的特性,也就是夠好吃、很會生、環境抗壓強。 鄭育松表示,將會以畜試紅豬和畜試一號黑豬及高試黑豬的雜交試驗配種,新增丰黑豬與畜試紅豬配種的成效,預計改善豬隻屠體性狀,整體長度增加、肉澤也好,將持續以研究精神經營養豬事業,未來,希望能成為畜試紅豬的通路來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 foodNEXT)

  2. 2022年12月15日 · 這群「農場經理人」,如何靠種地瓜創造上億營收? 挖掘農業兩大問題:輕視專業、人口外流. 在農村蹲點的過程中,金欣儀發現到友善耕作農夫面臨兩大問題: 農耕專業不被重視、農村人口外流嚴重。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金欣儀指出,為了找到耕作與環境的平衡,農友得花費許多勞力與心力,更需具備生態學、植物病理學、土壤學等專業知識,然而社會中仍有許多人不理解農耕專業的價值。 若人們不明白友善農法的價值,在採買蔬果時,仍只會以價格低廉者為優先。 因此她認為應從消費者教育做起,使消費者理解友善耕作農友不僅要具備專業,更為了照顧土地與消費者健康,冒著生計的風險減少收成,進而提升消費者對農友的尊重與感謝之心。

    • 曾振農blog1
    • 曾振農blog2
    • 曾振農blog3
    • 曾振農blog4
  3. 2015年12月31日 · 2015-12-31. 整理、撰文、製圖 馬安奇. 從經驗裡學習太慢! 這個習慣讓你「舉一反三」,就是學得比別人快!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明明都是同期進公司的人,為什麼他的表現就是比較亮眼? 你們接受一樣的前輩指導、你付出的努力也絕對不亞於他,難道真的是因為能力不如人嗎? 《別人的想法,九成都能改變》 書中指出, 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從每天的工作中累積出能夠讓自己「自動進化」的模式 。 對於績效普通的人來說,從經驗得來的資訊與知識,就像零星產生的火花,他們除了等待,不知道該如何主動創造下一次的火焰。 但是,績效優異的人, 往往能把這些經驗快速歸納成一套思考與行動模式,也就是「習慣」,讓想事情的速度愈來愈快,執行時也愈來愈能把握關鍵。

  4. 2016年8月5日 · why是更有用的變數,從顧客需求面挖掘洞察. 過去大家認為消費者變幻莫測,不知道該怎麼決定「行銷組合」(販售什麼產品、怎麼定價、做哪些促銷方案、要在哪裡銷售),因此發展出運用人口統計變數、行為和態度等區隔變數,將顧客分成不同的族群,再針對各個族群設計對應的產品和服務。 為了做出這些區隔,廠商找上各種市場調查公司、尋求消費者購物的歷史數據,企圖推論到底是哪些消費者會購買自家商品,以及會在哪個時間點、哪些通路購物。 這個做法的背後有個假設:年紀、居住地和行為相近的顧客,可能會有類似的購買需求。 問題是,難道住在台北市信義區的30歲女生,全部都想買一模一樣的東西嗎? 當然不是。 那究竟什麼才是更有效的市場區隔變數?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5. 2014年9月25日 · 電影《KANO》重新上映,這一次,請你戴上「管理」的眼鏡看電影。. 如果把嘉義農林棒球隊看成現代公司裡的團隊,很可能會出現以下情節:這個團隊總是眼巴巴地看著其他團隊因為績效優異,走路有風、荷包滿滿,他們雖然心有不甘,卻很能安慰自己 ...

  6. 2023年10月16日 · 先行智庫執行長蘇書平曾於微軟、VMwave 任職,後來創業成立「為你而讀」,也就是如今的先行智庫。 他歷經過 1000 場以上的企業提案、300 家以上的企業內訓經驗,總結出一流超業的必學的 12 個情境痛點,布局業務前、中、後的作戰地圖,以及 13 張 Excel 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