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4日 · HER2是第二型人類上皮成長因子受體的簡寫,有這個蛋白質受體的話,代表乳癌細胞會快速分裂、增加轉移的機會。 荷爾蒙治療對此型乳癌無效,需要使用化學治療與標靶治療來提高患者存活率。 三陰性型: 代表患者的荷爾蒙受體ER、PR和HER2均為陰性,因此患者無法接受荷爾蒙治療或標靶治療,需要用化學治療抑制癌細胞,屬於惡性度較高的乳癌。 「現在我們比較常講乳癌有五個亞型,不要再把乳癌一概而論。 隨著癌症基因逐漸被發現,未來說不定有十幾類乳癌呢! 」葉大成醫師強調:「精準醫療是現代癌症治療的概念,會藉由基因序來發展藥物。 面對HER2陽性乳癌,術前標靶輔助療法可提升預後. 根據統計,約有15%-20%左右的乳癌患者屬於「HER2陽性」。

  2. 2022年9月1日 · 美國心理學家劉易斯·特曼(Lewis Madison Terman)曾做過一項關於1200名智商在140以上的「天才兒童」的長期研究,追蹤後發現這些兒童並沒有成為科學家,少部分有點成就,而大部分都非常平凡,跟一般人一樣。 在當時的常識中遺傳是影響智商高低的最大因素。 但經過此次研究後,特曼認為高智商的兒童有其共通點,但與遺傳無關。 高智商兒童的共通點. 想要知道孩子是否為高智商,其實從5歲前就能看出端倪,若孩子智商高,通常會有以下特點: 一、理解能力強: 高智商的孩子理解效率比一般孩子來的快,一般的孩子需要反覆琢磨才能理解,而高智商的孩子能用極短的時間理解並掌握,兩者之間的效率甚至相差三倍以上。 二、記憶力強:

  3. 2019年4月16日 · 一、情感的同理心. 情感/情緒的同理心(affective/emotional empathy)是一種能夠以適當情感回應他人情感狀態的能力。 這部分互動是意會的,我們會被對方感染情緒、陷入他的感受,或與對方共感共情,喚起自己過去類似的情緒經驗。 前者是被動被感染的,後者是主動與對方連結,類似「沒錯,我能知道那種感覺。 近年來有論述提出,小心「同理心的濫用」,指的是我們過度進入他人情緒,化身情緒本身,被情緒主導,以無意識行為宣洩情緒。 如過度認同受害者痛苦情緒,不自覺化身正義魔人,打擊任何類似加害者形象的人。 二、認知的同理心. 認知的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是了解他人觀點,他人如何理解事情的能力。

  4. 2022年10月14日 · 作者\ 媽媽經編輯部. 大小S的父親徐堅,在2012年罹患肝癌後逝世,在兩個明星女兒的光環下,這位父親在家庭當中的種種,都被攤在陽光下審視,一直以來也受到不少的批判。 近日,小S在自己的podcast節目《老娘的老娘》中,與徐媽談到父親的過往,談著談著兩人都哭了,小S更是提到,自己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在爸爸走的時候,沒有人聽得懂他的遺言是什麼。 小S的父親徐堅,在2008年與徐媽正式離婚,2012年罹患肝癌後逝世,在這之前許多人爆料徐堅是一個典型的媽寶男,還曾經在大小S小時候對老婆酒後家暴,對姐妹的童年帶來不小的陰影。

  5. 2020年3月19日 · Beyond Fitness 發表於 2020-03-19. 看留言討論. 作者\BEYOND FITNESS. 「老化」是人體必經的過程,當年齡超過30歲,肌肉量、骨量開始流失減少、神經系統的連接開始變弱、感到代謝變慢、身體活動不像以前靈敏。 更別說到了50歲,肌肉、骨質流失更加快速,進而衍生出不同的生理疾病,老化過程中,身體也較容易引發慢性疾病、骨質疏鬆、肌少症等問題。 許多研究指出,透過訓練讓身體的肌肉量、骨質、神經皆會獲得刺激與改善,但中高齡族群認知的訓練,與實際能產生效益的訓練是有所落差的。 另外,對於訓練內容的不理解與迷思,也會降低中高齡族群訓練意願,讓我們來瞭解一下什麼是訓練,中老年人又能從事什麼樣的訓練呢? 你真的在訓練嗎? 活動、運動與訓練的差別.

  6. 2020年7月21日 · ADD(注意力缺失症)是我們常聽見的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亞型,通常被認定是發生於腦額葉遺傳性的多巴胺新陳代謝失常有關,但也有說法是前額葉的發展較慢,約比同齡層晚三年。 前額葉皮質是大腦的指令與管理中樞,負責調控專注力,計畫,決策,判斷力和提取記憶,是最高認知能力的控制中,同時也控制情緒與衝動。 想進一步瞭解可以參考維基百科網站。 *參考來源:維基百科. 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至粉專按讚追蹤,更新訊息不漏接~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1個追蹤. Chun偶包媽. 兩個勁量電池般的女兒,讓媽媽的育兒生活像是修練之旅,喜歡用文字和影片記錄我們的生活,帶孩子輕鬆玩,做中學,期待與大家分享和交流。 FB / youtube / IG 搜尋 "chunbaby62" 看作者所有文章.

  7. 2020年3月24日 · 專欄作家 發表於 2020-03-24. 看留言討論. 作者\藤崎達宏 譯者\ 李友君. 想要出航來趟「教養」長期之旅的各位,首先要預習的內容是掌握孩子成長的概況。 而最適合做這項預習的,就是蒙特梭利想到的「兒童發展四大階段」。 大人往往會認為「孩童是大人的縮小版,身體會隨著年齡經過等比例成長,內在心靈也會穩健成長」。 不過,瑪麗亞・蒙特梭利是這樣說的:「孩子會隨著年齡增長大幅轉變。 就好比蝴蝶是卵生,蛻變成綠色毛毛蟲、化蛹,再羽化成美麗的蝴蝶。 雖然當下難以置信,但若先預習這項觀念再開始教養孩子,就會變得相當輕鬆。 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年齡層的劃分。 蒙特梭利將0歲到24歲長大成人前的二十四年劃分為四個時期,每個時期有六年,稱為「發展四大階段」。 發展四大階段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