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唐代: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唐詩三百首, 樂府, 秋天, 月亮, 婦女, 閨怨, 思念. 譯文及注釋. 長安城內一片月光,千戶萬戶都在搗衣。 秋風吹送搗衣聲聲,家家懷念戍邊之人。 何時才能平息邊境戰爭,讓我丈夫結束遠征。 注釋. 一片月:一片皎潔的月光。 萬戶:千家萬戶。 搗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使衣料綿軟以便裁縫;將洗過頭次的髒衣放在石板上捶擊,去渾水,再清洗。 吹不盡:吹不散。 玉關: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北,此處代指良人戍邊之地。 平胡虜:平定侵擾邊境的敵人。 良人:古時婦女對丈夫的稱呼。 《詩 ·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罷:結束。 賞析.

  2. 朝代: 唐代 作者: 李白. 同類型的詩文: 唐詩三百首 樂府 秋天 月亮 婦女 閨怨 思念. 原文.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譯文. 長安城內一片月光,千戶萬戶都在搗衣。 秋風吹送搗衣聲聲,家家懷念戍邊之人。 何時才能平息邊境戰爭,讓我丈夫結束遠征。 注釋. 1.一片月:一片皎潔的月光。 2.萬戶:千家萬戶。 搗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使衣料綿軟以便裁縫;將洗過頭次的臟衣放在石板上捶擊,去渾水,再清洗。 3.吹不盡:吹不散。 4.玉關: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北,此處代指良人戍邊之地。 5.平胡虜:平定侵擾邊境的敵人。 6.良人:古時婦女對丈夫的稱呼。 《詩·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罷:結束。 參考資料:

  3. 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原文及翻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注释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作品原文
    • 注釋譯文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子夜歌·秋歌》是唐代偉大詩人白借樂府舊題而創作的古詩。此詩抒寫了家中婦人對遠征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詩寫月色如銀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靜,但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痛苦;秋風不息,也寄託著對邊關思念的深情。結句是閨婦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聲。詩中千里月色、萬戶搗聲,雄闊明麗之景與懷遠之思、罷征之冀,兩相結合,構成了感人至深的意境。

    •作品名稱:子夜吳歌·秋歌

    •作品別名:子夜四時歌·秋歌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李白

    子夜吳歌·秋歌⑴

    長安一片月⑵,萬戶搗衣聲⑶。

    秋風吹不盡⑷,總是玉關情⑸。

    何日平胡虜⑹,良人罷遠征⑺?

    詞句注釋

    ⑴子夜吳歌:又作《子夜四時歌》,共四首,寫春夏秋冬四時,《秋歌》為其中第三首。六朝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即有《子夜四時歌》,因屬吳聲曲,故又稱《子夜吳歌》。 ⑵一片月:一片皎潔的月光。 ⑶搗衣:搗帛、捶衣。古時製衣先將絲織衣料捶打,使之鬆軟,準備裁剪。亦指捶洗衣服。謝惠連《搗衣》:“楹長杵聲哀。微芳起兩袖。輕汗染雙題。紈素既已成。君子行未歸。裁用笥中刀。縫為萬裡衣。” ⑷吹不盡:吹不散。 ⑸玉關:即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北,此處代指良人戍邊之地。 ⑹平胡虜:平定侵擾邊境的敵人。 ⑺良人:丈夫。《詩經·國風·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正義》:“妻謂夫為良人。”罷:結束。

    白話譯文

    長安城上一片明月,千家萬戶都傳來陣陣的搗衣之聲。秋風吹不盡的是,思婦們對玉門關外的綿綿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掃平胡虜,夫君從此不再遠征?

    文學賞析

    樂府古辭《子夜吳歌》原為每首四句,內容多寫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詩人李白的獨造,而用以寫思念征夫的情緒更具有時代之新意。 《子夜吳歌·秋歌》全詩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丈夫免於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雖沒有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用意,都沒有脫離邊塞詩的風韻。 籠統而言,詩人的手法是先景語後情語,而情景始終交融。“長安一片月”是寫景,同時又是緊扣題面,寫出了“秋月揚明輝”的季節特點。而見月懷人是古典詩歌傳統的表現方法,加之秋來是趕製征衣的季節,所以寫月也有起興的意義。此外,月明如晝,正好搗衣,而那“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婦的相思之情。製衣的布帛須先置砧上,用杵搗平搗軟,是謂“搗衣”。這明朗的月夜,長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聲中,而這種特殊的“秋聲”,對於思婦又是一種難耐的挑撥。“一片”“萬戶”,寫光寫聲,似對非對,措辭天然而得詠嘆味。秋風,也是撩人愁緒的,“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揚”,便是對思婦的第三重挑撥。月朗風清,風送砧聲,聲聲都是懷念玉關征人的深情。用“總是”二字,情思益見深長。這裡,秋月秋聲與秋風織成渾成的境界,見境不見人,而人物卻好像真的在,“玉關情”也很濃。此情之濃,不可遏止,於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婦的心聲:“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後世的某些人偏愛“含蓄”,認為刪去末二句作絕句更好,其實未必是這樣。“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種吞吞吐吐的用語。而從內容上看,末二句使詩歌思想內容大大深化,更具社會意義,表現出古代勞動人民冀求能過和平生活的善良願望。全詩手法如同電影,有畫面,有“畫外音”。月照長安萬戶、風送砧聲、化入玉門關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這是十分有意味的詩境,這種猶如女聲合唱的“插曲”決不多餘,它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畫外也在畫中,它迴腸盪氣,激動人心。因此,《子夜吳歌·秋歌》從正面寫到思情,而有不盡之情。

    名家點評

    王夫之評此詩:“前四句是天壤間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詩評選》) 田同之評此詩:“余竊謂刪去末二句作絕句,更覺渾含無盡。”(《西圃詩說》) 沈德潛評此詩:“本閨情語而忽冀罷征。”(《說詩晬語》)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4.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夫君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注释 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万户:千家万户。 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吹不尽:吹不散。 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 《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5. 李白的子夜秋歌原文及翻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注解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2、玉关:即玉

  6. 李白的诗词.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唐代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分类: 唐诗三百首 乐府 秋天 月亮 妇女 闺怨 思念 子夜.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 (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子夜吴歌·秋歌翻译及注释. 翻译. 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注释. 1.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7. 其他人也問了

  1. 李白 秋歌 相關

    廣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