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2月27日 · 這是李石樵在 1943 年所繪製的《合唱》油彩畫作,也是這位畫家對於時代所下的註解。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第三年,日本政府開始在臺徵招志願兵。 1943 年的臺灣天空之下,官方宣導的皇民化運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從文學面的掌控到藝術表現的規範,政府之手幽幽地鉗在每個創作者的筆尖上。 如此複雜的時代背景之下,該怎麼在官方需求與創作者自我立場表態中,求得畫壇間一席之地,便成了當時的藝術家們不斷思索的難題。 李石樵(1908-1995),曾在他的學生時期,師事於石川欽一郎先生。 因老師對於素描與寫生的嚴格要求,與學院派出身紮實無欺的訓練,李石樵對繪製人像有其心得,能老練地處理人體畫的結構與細節。

  2. 2019年3月4日 · 這是李石樵在1943年所繪製的《合唱》油彩畫作,也是這位畫家對於時代所下的註解。 李石樵,《合唱》,1943,油彩畫布,116.5*91cm,李石樵美術館藏。 圖片來源:圖片來源:黃明政主編,《李石樵畫集第一集》(臺北市:李石樵美術館,1996),頁19。

  3. 李石樵 (臺灣話: Lí Tsio̍h-tsiâu[1],1908年7月13日—1995年7月7日),臺灣貴仔坑人(今 新北市 泰山區), 台灣 第一代 西畫 家。 其作品早期多次獲得入選「帝展」、「台展」等殊榮,是台灣近代畫家中,少數以思考性畫風見長的一位。 終生不輟藝事。 其早期風格以 寫實 為主,其間有 日治時代 的意氣飛揚,戰後之初的困頓蹇塞。 然秉其個人堅持之「藝術道德」,毅然投注現代抽象畫之探討。 1950年代以後受到 立體主義 的啟示,強調造型簡化並運用反透視的技法,畫面明暗對比強烈。 晚年移居美國,以人物群像、風景為主題,粹煉過的造型配以明亮的色彩,力求於客觀表現上提高主觀之色彩之彩度,極力追逐燦爛絢麗,為同輩畫家中最傑出者之一。

  4. 2022年8月25日 · 透過《合唱》,我們似乎可以看見李石樵是如何面對,並溫柔地處理其中所有看似鴻廣不可逾的裂隙──在戰爭硝煙遮蔽了的日光底下,那畫架旁晃動的燈火依然溫暖著人們。 註: 1.引自楊佐三郎等,〈臺陽展為中心談戰爭與美術(座談)〉,收錄於顏娟英譯著,《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市:雄獅,2001),冊上,頁349。...

  5. 2024年3月15日 · 1944 年李石樵在臺陽十週年招待展中,提出富時局色彩的〈兵之母〉(兵の母)、〈唱歌的小孩〉(歌ふ子供達,又名合唱)等作品參展。 其中〈唱歌的小孩〉以寫實的孩童群像,表現在空襲下的後方生活仍要堅持希望的心情。

  6. 李石樵早期風格以具象寫實為主,多數以台灣的人物與風景為主要題材,1940年後並創作《合唱》、《市場口》、《建設》等數件具深刻社會意涵的群像畫作,對於人物畫作李石樵著力於刻畫人際間相互牽連的緊密關係,及對現實社會的觀照。

  7. 這段期間,出身新莊的臺灣畫家李石樵,以防空洞內唱著愛國歌曲的孩童為題材,創作出這幅《合唱》。 畫中有的孩童專心歌唱,有的似懂非懂般地應和著,李石樵透過其日益成熟的群像畫經驗,表現畫中不同人物的神情、性格差異。

  8. 小孩形成兩組,而形成一V字形的間距,中央則見唱譜,光線照在唱譜上,更見音樂之主題。兒童神情天真而肅穆,張口歌唱的動作掌握尤佳。光線的布置經刻意經營,造成大片陰影,俾使李石樵恣意處理此時頗具心得的高彩度色彩變化。

  9. 2019年12月18日 · 李石樵合唱》,油彩、畫布,116.5x91cm,1943。 (李石樵美術館藏) 李石樵親自主持了自己美術館的開幕,了卻最大的心願,他不信任官方,遑論把自己最愛的畫作捐給公立美術館? 不久,李石樵因病在美過世,沒再回抵家鄉。 最近一次踏入李石樵美術館,是與時任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俊賢相約,拜訪李石樵愛徒黃明政館長,走進許久沒對外開放的館舍,濕氣很重,除濕機奮力運作,但牆上的壁癌嚴重,不言自明。 是我建議李俊賢尋求李石樵美術館是否願意捐贈畫作的可能性,因為在臺灣蓋建私人美術館不算難事,真正的考驗是私人美術館專業的永續經營。 每每想到李石樵企盼的美術館藏著最具代表性的畫作,卻沒法提供後學前往研究或對外開放,孤伶伶陳舊爛在庫房中,多麼讓人心痛!

  10. 2019年11月13日 · 【名單之後】- 銜接畫與人的距離:關於李石樵合唱》 (李石樵 臺展第 1-10 回,府展第 1-6 回/ 臺展第 6、10 回無鑑查;第 7、8 回特選;第4、五回臺日賞;第 10 回臺展賞 府展第 1 回無鑑查;第 2 回推選;第 2 回特選;第 5、6 回推薦) 李石樵在 1943 年所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