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杏仁苦溫而潤,宣肺止咳化痰;紫蘇葉辛溫,微發其汗,使涼燥之邪從表解;桔梗、枳殼一升一降,助杏仁宣肺止咳;前胡疏風降氣,助杏仁、蘇葉輕宣達表除痰;半夏、陳皮、茯苓理氣健脾化痰;生薑、大棗、甘草調和營衛,協調諸藥

  3. 杏蘇散中的連翹、薄荷等中藥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的熱毒之邪。 此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含片或噴霧劑形式進行區域性應用。

  4. 杏蘇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宣肺利:桔梗味甘性平,具有宣肺利咽、開音散結的功效。杏蘇散主治風寒犯肺,症見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而桔梗能宣散肺氣,利咽開音,有助於緩解咽喉不適和痰多咳嗽。

  5. 【功效】 發散風寒、宣肺化痰。 【主治】 外感風寒證。 症見發熱惡寒、頭痛無汗、咳嗽痰稀而白、鼻塞咽乾、苔白薄、脈浮或弦。 【方義】 本方適用於涼燥外襲、肺氣不宣之外感證。 方中 杏仁 苦溫而潤、能宣肺止咳化痰; 紫蘇葉 辛溫,微發其汗,使涼燥之邪從表解合為主藥; 桔梗, 枳殼 一升一降,助 杏仁 宣肺止咳; 前胡 疏風降氣,助 杏仁,蘇葉輕宣達表除痰,同為臣藥; 半夏 、 陳皮 、 茯苓,理氣健脾化痰為佐藥; 生薑 、 大棗 、 甘草 調和營衛,協調諸藥同為使也。 本方苦溫與辛甘同用,符合《素問‧至真要大論》所云:「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 」之理論。 【辨證要點】 發熱惡寒。 頭痛無汗。 咳嗽痰稀。 苔白薄。 脈浮或弦。 【加減】 惡寒甚者:加 蔥白, 淡豆豉。

    • 藥理功效
    • 症状配藥
    • 杏蘇散藥方(二)

    [臨床應用] 1.適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之咳嗽、鼻塞;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之咳嗽,屬涼燥痰濕者,對秋燥傷風咳嗽有著效。 2.本方是袪痰止咳的方劑,治療風寒咳嗽、惡寒微熱或無熱者。能袪痰鎮咳,兼有平喘的功能。臨證以咳嗽痰稀、吐之不爽、鼻干嗌塞、無汗惡寒為依據 [現代藥理] 1.袪痰鎮咳作用:〈杏仁〉抑制呼吸中樞而能止咳平喘。〈蘇葉〉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亦有平喘作用。〈半夏〉鎮咳作用明顯。〈甘草〉亦有止咳效能。〈桔梗、前胡〉袪痰作用顯著而持久。〈陳皮、甘草〉袪痰效力亦較顯著。 2.發汗解熱作用:〈蘇葉〉有解熱作用。〈生薑〉可促進發汗,合而使本方發汗解熱作用增強。 3.促進消化機能:〈蘇葉、生薑〉均可促進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慾。〈蘇葉〉尚能增強胃腸蠕動;〈生薑〉還可抑制腸內異常發...

    1.風寒感冒:加〈防風、荊芥、羌活〉。 2.風寒喘嗽:合《定喘湯》。 3.痰飲咳嗽:合《二陳湯》。 4.咳痰喘嗽:加〈紫蘇子、葶藶子〉。 5.熱甚:加〈柴胡、黃芩〉。 6.頭痛甚:加〈藁本、葛根、羌活〉。 7.嘔吐:加〈霍香、竹茹、神曲〉。

    [來源]《溫病條辨》卷一。 [組成]蘇葉 半夏 茯苓 前胡 苦桔梗 枳殼 甘草 生薑 大棗(去核) 橘皮杏仁 (原著無劑量)。 (蘇葉、橘皮、苦桔梗各6克,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克,甘草3克,生薑3片,大棗3枚,水煎服。 蘇葉、橘皮、苦桔梗各6克,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克,甘草3克,生薑3片,大棗3枚,水煎服。) [用法]水煎服。 [功效]輕宣涼燥,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涼燥,頭微痛,惡寒無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脈弦。 [原著加減法] (1)無汗,脈弦甚或緊,加羌活,微透汗; (2)汗後咳不止,去蘇葉、羌活,加蘇梗; (3)兼泄瀉腹滿者,加蒼朮、厚朴; (4)頭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 (5)熱甚,加黃芩,泄瀉腹滿者不用。

  6. 風寒,宣肺化痰。 適應症 主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頭痛有汗、鼻塞聲重、咳嗽。 臨床應用 感冒、流感、支氣管炎、喘息、咳嗽。 參考用量 成人一日量7.5 g,分三次服用,食前或食間以溫開水送服,兒童依年齡遞減之。 貯藏條件 貯於乾燥處。

  7. 2021年9月7日 · 前胡 疏風邪,降氣化痰,既助葉輕宣達表,又助 杏仁 降氣化痰; 桔梗 、 枳殼 一升一降,助 杏仁 、 葉 理肺化痰,共為臣藥。. 半夏 、 橘皮 燥濕化痰、理氣行滯; 茯苓 滲濕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生薑 、 大棗 調和營衛以利解表,滋脾行津以潤乾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