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新北市歡樂耶誕城 ,是臺灣 新北市 板橋區 新板特區商圈 一系列 聖誕節 活動的總稱。 2011年由時任 臺北市市長 郝龍斌 、 新北市市長 朱立倫 任內協議決定,由 新北市政府 主辦聖誕活動、 臺北市政府 主辦 跨年 晚會,以避免互搶人潮及分散效益。 由於新板特區所在位置有極為便利的四鐵共構交通樞紐,加上擁有都會中心難得的大型廣場以及周邊民間投資形塑的商圈效應,為此定型化的活動帶來洶湧人潮,形成特定時節的標誌性活動。 [1] 活動特色 [ 編輯] 2019年的新北市歡樂耶誕城活動,將廣場的竹筍地標化身為耶誕樹,並推出耶誕主燈秀,除了耶誕主燈秀、周邊裝置燈飾,市府更整合跨局處活動。 除了固定地點舉辦,近年來也固定時間辦理,從11月中下旬起一直持續到隔年元旦,有利國內外遊客及早規畫旅遊活動。

  2. 萬聖節之夜 》(Halloween Night)是中國偶像組合 SNH48 的第九張EP,主打歌的演唱成員由 SNH48第二屆總選舉 所決定。 EP於2015年10月12日開始發售。 簡介 [ 編輯] 本作為 SNH48第二屆總選舉 的匯報作品,亦是SNH48首次與 AKB48 同步發行總決選匯報單曲。 主打曲萬聖節之夜的MV由ZANYBROS負責並於 捷克 塞克羅夫城堡 取景。 攝製團隊亦對古堡作重新裝飾,以求最大程度地展示歌曲的魔幻色彩。 [1] 收錄曲目 [ 編輯] 全碟作詞:上海星四芭 全碟製作人: 秋元康 (下面註明例外曲目) 選拔成員 [ 編輯] 括號內所示為成員在 SNH48第二屆總選舉 內所獲名次. 萬聖節之夜 [ 編輯] (Center: 趙嘉敏 )

  3. 音樂公園 ,為國內以音樂為主題的都會公園,位於 新北市 板橋區 大同街70號西起雙十路文聖街東至懷德街南到萬板大橋引道北達大同街面積廣達3萬5000平方公尺 [1] 。 原為北台灣第一個遊樂園區 大同水上樂園 舊址,1998年板橋市公所取得荒廢已久土地後,投入新台幣7500多萬元經費打造,前期先施作簡易公園。 2001年以音韻人生為出發點,重新規劃設計為國內第一座音樂主題都會公園。 設計者為黃亮熹建築師。 不同於一般只單純提供園藝賞景的都市公園,音樂主題公園以聲音為表現主題,結合了人文、自然與景觀,由板橋區公所全權設計規劃,提供市民一個如同露天音樂廳的遊憩空間。

  4. 波蘭諸聖節 諸聖節 [1] (英語: All Saints' Day,拉丁語: Sollemnitas Omnium Sanctorum,希臘語: Άγιοι Πάντες ),又稱諸聖日 [2]、萬聖節,是天主教、聖公宗和東正教都有的節日。 在天主教會和聖公會中,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在正教會中,諸聖節是聖靈降臨節(Pentecost)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

    • 起源
    • 象徵與食物
    • 萬聖夜活動
    • 文化歷史
    • 宗教觀點
    • 參見
    • 參考閱讀

    關於萬聖節的起源說法不一,萬聖節的日期是在十一月一日,但是大部分的人慶祝的是10月31日萬聖夜。萬聖夜與諸聖節不同,諸聖節是基督教的節日。萬聖夜則是世俗的節日。但無論說法如何,萬聖夜的各種習俗的融合與推廣,大概都跟美國的移民文化分不開的。 多數認為習俗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可能為夏末節),凱爾特人相信10月的最後一天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是一年的重要標誌、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稱其為「死人之日」或「鬼節」。相傳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陰間,在世間遊走,拜訪親友,這天晚上也就格外危險。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在村中遊走。如此一來,形成萬聖節活動的起源。古時愛爾蘭人認為十月三十一日及十一月一日間亡靈會回人間,故有習俗生者穿上奇裝異服,遊行驅鬼。當時...

    象徵

    萬聖夜的主題是鬼怪、嚇人,以及與死亡、魔法、怪物有關的事物。通常與萬聖夜扯上關係的事物有南瓜、鬼魂、食屍鬼、女巫、蝙蝠、黑貓、貓頭鷹、精靈、殭屍、骷髏和惡魔等,還有虛構人物如吸血鬼和科學怪人。而黑色和橙色是萬聖夜的傳統顏色。現代萬聖夜的產品也大量使用紫色、綠色和紅色。秋天的元素如南瓜和稻草人等,也成為萬聖節的象徵。 傑克燈籠(英語:Jack-o'-lantern)是萬聖夜最廣為人知的象徵物。在英國和愛爾蘭,當地人在挖空的蕪菁或甜菜根中燃點蠟燭製成傑克燈。後來移民到美國的人,將本來用於慶祝豐收的雕刻南瓜,改為傑克南瓜燈,因為南瓜比較大而且容易在上面雕刻圖案。不少家庭在南瓜上鑿刻嚇人的面容,並放在大門口的階梯上,意在驅走惡魔與妖怪。

    食物

    由於萬聖夜鄰近蘋果的豐收期,太妃糖蘋果(toffee apples)成為應節食品。製法是把蘋果插上竹籤,然後手持竹籤把蘋果放在太妃糖漿中轉動,有時會再粘上果仁。從前,各家各戶會準備太妃糖蘋果送給小孩,但當傳聞有人把大頭針和刀片放入蘋果中,送太妃糖蘋果的習慣便逐漸消失。雖然大部分個案只是惡作劇,即使是在真實個案中,小孩也僅受輕傷,但是不少家長仍然以為在蘋果中放刀片是十分普遍的。 其他特色食品還有: 1. 粟米糖 2. 熱蘋果酒 3. 烘南瓜子

    不給糖就搗蛋

    「不給糖就搗蛋」是萬聖夜的主要活動之一,流行於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地區。小孩裝扮成各種鬼怪,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鈴,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請客的話就搗蛋!」),主人家(可能同樣穿著恐怖服裝)便會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禮物,有些人更會給些許零錢。部分家庭甚至使用聲音特效和製煙機器營造恐怖氣氛。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數以袋計,整袋整袋地搬回家。 在蘇格蘭,小孩要糖果時會說:「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藍色,草是綠色,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 傳統的萬聖夜裝飾包括殭屍、鬼魂、女巫、惡魔等。典型的服飾是蓋著一塊剪了兩個眼孔的白床單來扮鬼。 在19世紀的蘇格蘭和愛爾蘭,當時的人認為萬聖夜鬼魂會來到人間,故會打扮得與鬼魂一樣,讓鬼魂把自己當成同類。近年,萬聖節前夜的裝扮已不限於恐怖,而可以作更加多元的變裝打扮,如扮成影視明星或公眾人物,例如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喬治·布希和約翰·凱瑞成為美國流行的萬聖夜打扮。而20...

    其他活動

    此外,還有一些和萬聖節派對有關的遊戲。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咬蘋果」(apple bobbing),在遊戲中,蘋果漂浮在一個裝滿水的大盆子或是木桶的水面上,參加者設法用牙齒咬起漂浮在水上的蘋果,這個習俗被認為是由古羅馬讚頌女神波莫娜(古羅馬象徵豐收的女神)的慶典演變而來。 愛爾蘭,有一種傳統占卜遊戲,參加者矇著眼,從放著幾個小碟的桌上選出其中一隻,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來年會有與參加者有關的人過世,如盛有水代表將會遠行,盛有錢幣代表會發財,盛有豆代表會窮困,等等。在19世紀的愛爾蘭,少女會在灑有麵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跡會是少女將來丈夫的模樣。在北美,傳說如果未婚女子在萬聖夜坐在黑暗的房間中,便可以在鏡中看見未來丈夫的樣貌。不過,如果她們將於結婚前死去,鏡中便會出現一個骷髏頭。這個習俗於19世紀後期相當流行,也有相關的賀卡售賣。 說鬼故事及看恐怖片也是萬聖夜派對中常見的活動。以萬聖夜為主題的電視特輯通常在萬聖夜假期當天或之前播放,對象多數是兒童。

    凱爾特人的薩溫節

    在古凱爾特人的信仰裡,新的一年於11月1日開始,或稱薩溫節(Samhain)。正如比較短的白天象徵新一年的開始,日落亦象徵新一天的開始;所以每年收割的節慶於10月31日晚上開始。不列顛群島的德魯伊教徒會燃點農作物作為祭品,而當他們圍著火堆跳舞時,太陽季節便會完結而薩溫節隨即開始。凱爾特人相信死神在10月31日的晚上會和鬼魂一起重返人間,尋找替身。因此他們燃點火炬,焚燒動物以作為死神的獻禮。還會用動物的頭或皮毛做成的服飾打扮自己,發出古怪的聲音,使死神認不出自己,避過災難。這就是今天萬聖節化妝舞會的由來。過了當晚,鬼魂回到陰間,一切回復平靜。 11月1日早上,德魯伊把火堆中仍在燃燒的炭燼分給每一家,用來點燃新的廚房火焰。這些火焰用來讓家裡保持溫暖,並趕走惡靈。因為此時被認為是一年中連接陰陽世界的無形之門開啟,兩個世界互相通聯的時刻。 篝火是節日裡的重要節目。村民們把宰牲的牛骨扔到火堆上;據傳「篝火」(bonfire)一詞源自「骨頭火堆」(bone-fire)。篝火燃起之後,村民們把其餘的燈火全部熄滅。然後每個家庭用同一個火種莊嚴地點燃自家壁爐,以此作為全村人緊密團結的標誌。至今在愛...

    挪威聖靈節(Elven Blót)

    在古老傳說(挪威宗教)以及如今的恢復傳統研究(Ásatrú)中提到,萬聖夜當天曾是一個祭獻的節日blót(書面挪威語:blót),宰殺牲口祭獻精靈,供奉食物祈神賜福。 挪威國王奧拉夫二世的宮廷詩人席格瓦特·索爾達松(Sigvatr Þorðarson)在1020年左右創作的一首詩作《東方旅行詩》(Austrfaravísur)有此記錄。索爾達松作為一個基督徒,曾拒絕在瑞典的一家異教徒那裡因為那兒正在舉行「精靈祭獻」(álfablót)。但是,有關精靈祭獻的內容我們無法獲得更多可靠的資料。不過,像其他獻祭儀式(blót)一樣,有供奉食物這個環節,後來斯堪地那維亞人也保留了以牲口祭獻精靈傳統。從獻祭的日子靠近秋分來看,又因為精靈和生育以及祖先有聯繫,我們可以猜測這些祭禮實質是在祭奠祖先,同時祈求人丁興旺。

    萬聖夜傳統

    自17世紀起,慶祝萬聖夜的傳統在英格蘭南部逐漸消失,代之以在11月5日舉行的火藥陰謀紀念會。不過在蘇格蘭、愛爾蘭和英格蘭北部萬聖夜依然盛行。直到最近十年,南英格蘭人才重新開始慶祝萬聖夜,只是方式完全美式了。 傳統的慶祝儀式在愛爾蘭幾乎被完全保留。在那裡10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一是公眾假日,所有學校停課,準備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舉行期中考試。這個假日通常叫做萬聖節假期。愛爾蘭是在萬聖夜給學生們放假的唯一一個國家,所以可以自由地慶祝,保留了古老相傳的傳統。

    由於現代的商業化,大部分人不認為或不知道萬聖夜的宗教意義,如同許多非基督徒去慶祝聖誕節一樣,由於文化不同因此不需要明白其中的意思,只把這節日當作是普通的「節慶」看待。 而作為文化發源地的西方國家,基督宗教對此議題並不完全一致。有些基督宗教團體認為,萬聖夜是一個歡慶死亡並榮耀魔鬼與邪靈的日子,因此天主教、基督新教等對於教徒慶祝萬鬼節活動持不鼓勵或者反對態度。近年也有一些福音派機構(如影音使團)也認為萬聖夜根本沒關心節日原本的慶祝目的,還間接歡迎了魔鬼,故不建議人參與任何萬聖節活動。有些團體在萬聖夜當晚另外舉行「期待耶穌節」(Jesusween,取名於「耶穌」Jesus及「期待」的古英語字Ween),使信徒得以在萬聖夜當晚可以參與另類活動;又鼓勵信徒在小朋友前來索取糖果時,給他們送贈聖經或十字架...

    營火故事(英語:Campfire story)
    惡魔之夜(英語:Devil's Night)
    Diane C. Arkins, Halloween: Romantic Art and Customs of Yesteryear, Pelican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96 pages. ISBN 1-56554-712-8
    Diane C. Arkins, Halloween Merrymaking: An Illustrated Celebration Of Fun, Food, And Frolics From Halloweens Past, Pelican Publishing Company (2004). 112 pages. ISBN 1-58980-113-X
    Phyllis Galembo, Dressed for Thrills: 100 Years of Halloween Costumes and Masquerade, Harry N. Abrams (2002). 128 pages. ISBN 0-8109-3291-1
    Jean Markale, The Pagan Mysteries of Halloween: Celebrating the Dark Half of the Year (translation of Halloween, histoire et traditions), Inner Traditions (2001). 160 pages. ISBN 0-89281-900-6
  5. 板橋體育場 是位於 台灣 新北市 板橋區 的 體育設施園區 (英語:Sports complex) ,由 新北市政府體育處 負責管理,鄰近 新北市政府大樓 及 板橋車站 。 整個場區又可細分成 板橋第一運動場區 (新北市板橋區漢生東路278號)及 板橋第二運動場區 (新北市板橋區民權路117號)。 新北市政府 在市內另設有 新莊體育場 ( 新莊區 )、 樹林體育場 ( 樹林區 )、 泰山體育場 ( 泰山區 )等3個體育設施園區。 板橋第一運動場區 [ 編輯] 板橋第一運動場 [ 編輯] 地址:22066新北市板橋區漢生東路278號. 簡史 [ 編輯]

  6. 地形 [編輯] 板橋區位於新北市中西部,新店溪與大漢溪河流交會沉積處 [6],為整個大臺北 淡水河以西的中心城市,北隔大漢溪與三重區、新莊區相望,東與台北市 萬華區以新店溪為界,西接樹林區,南與土城區、中和區毗鄰。幅員略呈東北- 西南走向,東北部較寬闊,西南部則較為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