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安格拉·多羅提亞·梅克爾 (德語: Angela Dorothea Merkel , 發音: [aŋˈɡeːla doʁoˈteːa ˈmɛʁkl̩] ( ⓘ ) ;1954年7月17日 — ),婚前姓 卡斯納 (Kasner), 德國 女性 政治家 、 物理 、 量子化學家 ,曾任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總理 ,為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成員 ...

  2. 2014年6月26日 · 或許因為同為女性領導人又曾都是科學家媒體經常拿梅克爾與柴契爾夫人做比較甚至稱梅克爾為德國鐵娘子的確在她們兩人身上我們可以發現共同的特質就是她們同樣意志堅定而且目標明確並且帶領她們的國家走過經濟的低谷

  3. 2015年12月18日 · 梅克爾施政對德國人的最大意義就是找回德國人的自我認同並在英美主宰的戰後重建裡找回固有的德國精神梅克爾是俾斯麥以降最受德國人崇敬的政治家她也經常被拿來與英國的柴契爾夫人相提並論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9月24日 · 深度專欄 德國 梅克爾. 當1989年柏林圍牆已完全敞開35歲的梅克爾看完新聞打了一通電話給住在附近小鎮的媽媽:「我們可以去布理斯托大酒店位於西柏林吃生蠔了。 」然後繼續收拾浴巾等用具走出家門到附近的公共游泳池洗桑拿浴——無論如何這天都還是星期四而每週的星期四對她而言是固定要洗三溫暖的日子。...

  6. 柴契爾主義通常與經濟學理論上的 貨幣理論 相結合。 與以往的政府政策相對,貨幣主義強調控制 通貨膨脹 而非控制 失業 。 根據貨幣理論,通貨膨脹是經濟體中貨幣過量的結果,據此政府應當控制 貨幣供給 。 然而在1979年不僅僅是柴契爾夫人派支持對通膨加強控制工黨領袖 丹尼士·希利 已經接受了一些貨幣主義政策,比如削減公共開支以及銷售 英國石油公司 中的政府股權。 然而,也有人 [誰? ] 說,柴契爾政府實際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貨幣主義者。 強硬對抗工會 [ 編輯] 柴契爾夫人上台後,逐步削弱及瓦解 工會 力量,阻止工會騎劫政府運作。 其中引發的最大衝突是1984年至1985年因關閉礦井引發的 英國煤礦工人大罷工 ,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7. 2020年7月29日 · 李河泉老師指出梅克爾的與另一位鐵娘子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相當不同:. 「柴契爾夫人的個人風格特色都更加明顯而且她除了站在國家的角度上行事也絲毫不隱藏自己在政黨上的身份因此她的爭議是必然的而梅克爾 ...

  8. 2014年6月21日 · 梅克爾三度蟬聯德國總理是歐洲繼柴契爾夫人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領導人她帶領歐洲走過歐債風暴再造德國經濟奇蹟本書帶領讀者隨著梅克爾的腳步構築對歐洲的新認識跟著她經歷重要國際事件看懂利益角力也看盡各種盤算英國衛報推薦:「本書堪稱了解梅克爾的專業指南』。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這本傳記讓我們了解到一位來自東德沉默寡言的物理學家如何變成歐洲政治的大腕人物以及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女性。 文章節錄. 《梅克爾傳:德國首任女總理與她的權力世界》 第6章 心嚮美國:德國總理的美國夢. 梅克爾與美國有兩種關係:一種非常私人,一種純屬工作。 工作上的美國,是她身為德國總理,跟各國總統開視訊會議、高峰會議,所看見的偉大政治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