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欖李 (學名: Lumnitzera racemosa)是 使君子科 欖李屬 的植物。 分布於 馬來西亞 、 玻里尼西亞 、 東非 、 大洋洲 、 亞洲 、 台灣島 、 印度 、 馬達加斯加 以及 中國大陸 的 廣東 、 廣西 等地,多生長在海岸以及紅樹林沼澤,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別名. [編輯] 灘疤樹(海南) 參考文獻. [編輯] ^ Ellison, J., Koedam, N.E., Wang, Y., Primavera, J., Jin Eong, O., Wan-Hong Yong, J. & Ngoc Nam, V. (2010). Lumnitzera racemosa.

  2. kplant.biodiv.tw欖李欖李欖李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欖李屬 (Lumnitzera) ‧別名:. 欖李, 海灘疤 (海南),白欖、 灘疤梨. ‧原產地:. 廣泛分佈於非洲熱帶,亞洲熱帶,澳大利亞及太平洋島嶼上。. ‧分佈:. 台灣生長於南部台南四草,高雄及屏東等地的沿海地區,海岸或魚塭旁,與海茄苳、五 ...

    • 欖李1
    • 欖李2
    • 欖李3
    • 欖李4
    • 欖李5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形態特徵
    • 產地生境
    • 主要價值
    • 保護級別

    欖李(學名:Lumnitzera littorea (Jack) Voigt)是使君子科、欖李屬喬木或為小喬木,高可達25米,有細長的膝狀出水面呼吸根;樹皮黑褐色,葉互生,常聚生枝頂,葉片肉質而厚,倒卵形或倒披針形,或窄倒卵狀橢圓形,葉脈不明顯,側脈上舉;總狀花序頂生,花多數;小苞片三角形,萼片扁圓形,花瓣紅色,長圓狀橢圓形,花葯橢圓形,褐色,子房紡錘形,果紡錘形,黑褐色,5月開花,6-8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海南島海岸邊。亞洲熱帶、大洋洲北部和玻里尼西亞、馬來西亞也有分布。適生於風平浪靜,土壤含鹽0.46-2.7%的海灣淤泥中。

    欖李是紅樹林的偶見樹種,對研究中國熱帶海岸植物區系和鹽鹼土植物群落都具有一定科學意義。紅欖李材質堅硬,紋理細緻,可作精工木材。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中文名:紅欖李

    •學名:Lumnitzera littorea (Jack) Voigt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桃金孃目

    喬木或為小喬木,高達25米,徑達50厘米,有細長的膝狀出水面呼吸根;樹皮黑褐色,縱裂;幼枝淡紅色或綠色,無毛,枝廣展,具縱裂,有葉痕。葉互生,常聚生枝頂,葉片肉質而厚,倒卵形或倒披針形,或窄倒卵狀橢圓形,長(2-)6.5-8厘米,寬1.5-2.8厘米,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漸狹成一不明顯的柄,葉脈不明顯,側脈4-5對,上舉;無柄或近無柄。

    總狀花序頂生,長3-4.5厘米,花多數;小苞片2枚,三角形,長1.5-2毫米,具腺毛;萼片5枚,扁圓形,長約1.5毫米,先端鈍圓,復瓦狀排列,邊緣具腺毛;花瓣5枚,紅色,長圓狀橢圓形,長5-6毫米,先端漸尖或鈍頭;雄蕊5-10枚,通常7枚,長約10毫米,花葯橢圓形,褐色,藥隔凸尖;子房紡錘形,長約7毫米,基部漸狹成一短柄,柄長2毫米;胚珠5枚,各珠柄彼此稍合生但不等長;花柱長約10毫米,無毛,頂端稍粗厚,柱頭略平。果紡錘形,長1.6-2厘米,徑4-5毫米,黑褐色,頂端具宿存的萼肢,具縱紋。花期5月,果期6-8月。

    分布於熱帶亞洲、大洋洲北部和玻利尼西亞。中國僅在海南陵水、三亞、崖縣有天然分布,在三亞和陵水殘存少量成年個體。海南東寨港有少量引種。

    欖李分布區內年平均溫21-25℃,全年無霜,海水錶層平均溫為25-25.8℃,適生於風平浪靜,土壤含鹽0.46-2.7%的海灣淤泥中。

    科研:紅欖李是紅樹林的偶見成分,分布區十分狹窄,對研究中國熱帶海岸植物區系和鹽鹼土植物群落都具有一定科學研究意義。

    材用:紅欖李材質堅硬,紋理細緻,可作精工木材。

    保護級別:該種列入中國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Ⅱ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 (VU)。

    瀕危原因:由於自然生長於易受人為干擾的高潮帶灘涂,紅欖李在全世界的分布情況不容樂觀。1980-1989年中國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引種,但死於2008年春季的寒潮。現場調查表明,紅欖李在中國由2006年的359株,到2007年的不足60株,2010年47株,2012年20株。截止到2016年僅剩14株(其中三亞鐵爐港9株,陵水大墩村5株)。從2001年至2007年,連續6年的野外調查均沒有在野外發現小苗。紅欖李種子有嚴重敗育現象,通過播種、枝條扦插、空中壓條、組織培養等多種手段均未能得幼苗,可見挽救瀕危物種紅欖李的艱巨性和複雜性。若不採取有效措施,紅欖李將成為我國最先滅絕的真紅樹植物。

    植物現狀:珍惜瀕危紅樹植物紅欖李植物,在中國僅見於海南島海岸邊的少數分布(海南三亞鐵爐港(18°15′N,109°42′E)和陵水新村(18°23′N,110°00′E)。

    保護措施:進行人工輔助異花授粉和自花授粉的比較試驗,將所得種子進行種子萌發實驗,從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種子萌發率的途徑來搶救紅欖李種質資源。

  3. 榄李(学名: Lumnitzera racemosa )是使君子科 榄李属的植物。 分布于 马来西亚 、 波利尼西亚 、 东非 、 大洋洲 、 亚洲 、 台湾岛 、 印度 、 马达加斯加 以及 中国大陆 的 广东 、 广西 等地,多生长在海岸以及红树林沼泽,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4. 用途: 觀賞:樹形美觀及星形亮麗的小白花可供觀賞,四草大眾. 廟後方的紅樹林水道兩側有大量的欖李,形成鬱閉的水上森林,形. 成著名的景觀。. 護岸:耐鹽樹種適於鹽溼地之綠化植物,可護岸. 固堤。. 木材:木材堅硬而保存期長,可作為建築用材或製 ...

  5. 欖李 Lumnitzera (枇杷樹雨傘樹) 學名Lumnitzera racemosa Willd。 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0公尺。樹皮呈褐色且粗糙;葉互生,倒卵形,厚質的葉片儲存水份,葉先端有像烏魚子的M形凹入;根發展成「屈膝根」,有支持穩定的作用。

  6. 欖李(學名: Lumnitzera racemosa Willd.)是使君子科欖李屬植物。.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皮褐色或灰黑色,粗糙,枝紅色或灰黑色,具明顯的葉痕,葉常聚生枝頂,葉片厚,肉質,綠色,乾後黃褐色,匙形或狹倒卵形,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漸尖,葉脈不明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