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歌仔戲 (臺羅:kua-á-hì)是二十世紀初葉發祥於 臺灣 宜蘭,是目前臺灣漢族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也是具代表性的 表演藝術。 歌仔戲是以 閩南語 演唱漢文(文言文)及台文(白話文)為主的戲劇。 早期演出內容多半為讓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辭彙或忠孝節義活動之一,也是臺灣漢族文化的代表。 歷經時代更迭曾幾度遭到殖民政府打壓、排擠。 步入當代的歌仔戲演出型式內容日漸豐富、多元、精緻,當代更出現許多享譽國內外的知名戲團與重要文藝傳承人。 2009年頒定為臺灣文化資產之重要傳統藝術類。 歷史沿革. [編輯] 員山結頭份大樹公 傳說為歌仔戲的發源地 [1]。 歌仔戲為發源於臺灣 宜蘭 的本土漢文劇種,約產生於 臺灣日治時期 1900年代前後。

  2. 對應劉文亮整理歌仔戲曲調集 - 調名、曲調字數及首字筆畫、頁數索引、YouTube演奏音樂

  3. 演唱曲調分類|歌仔戲主題知識網 ... 歌仔戲

  4. 2008年5月12日 · 歌仔戲曲調簡介. 「七字調」為歌仔戲中最重要的曲調,歌仔戲發源於蘭陽平原,宜蘭人稱呼這種發源於當地的新劇種為「本地歌仔」。. 「本地歌仔」的劇情幾手都由「七字調」所組成。. 「七字調」以每句為七個字為結構而得其名,不僅保有閩南歌謠的特色 ...

  5. 歌仔戲音樂,泛指在 歌仔戲 演出時所使用的音樂,包含唱腔曲調、 伴奏 曲牌、吹牌,演奏的樂隊又稱為後場、文武場,常使用的樂器有 殼仔弦 、 大廣弦 、 月琴 、 笛子 等。 發展. [編輯] 臺灣歌仔戲. [編輯] 歌仔戲以「板腔體」為其音樂構造,歌仔戲的音樂形式與來源相當多元化,初期主要受到 宜蘭 地區歌仔曲調的影響,其中包括四空仔(後因受臺灣民歌影響,形成羽調式的 七字調)、五空仔(即大調)、以及 雜唸調 等。 此外,歌仔戲還吸收了其他小戲的曲調,例如來自車鼓小戲的留傘調和送哥調等。 [1] 早期歌仔戲無武場控制樂曲的節奏,進入商業劇場後,歌仔戲開始配置武場,使文武場逐漸完備。 歌仔戲從 南管 、 北管 等發展較成熟的戲曲劇種中吸收唱腔曲牌, 嗩吶 的吹牌則大多取自 京劇。

  6. 曲調」指演出時所唱的音樂曲牌。學界對於曲調分類有多種方式,本網站主要採用徐麗紗教授《臺灣歌仔戲的唱曲來源分類研究》碩士論文中,依曲調形成的來源分成錦歌類、民歌類、哭調類、戲曲類和新調類等五大類的曲調分類。

  7. 歌仔戲的主要伴奏樂器有椰胡、大簡弦、京胡、嗩吶、單皮鼓、鑼、鐃鈸等,按照表演形式和劇場形態的不同,可分為落地掃歌仔陣、野台歌仔戲、內台歌仔戲等,隨著廣播電影電視等大眾傳媒的興起,廣播歌仔戲、歌仔戲電影及電視歌仔戲等也相繼湧現出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