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法國大革命 爆發後, 王室出逃 未成。 1792年9月21日, 路易十六 被廢,法國宣布廢除君主制,王室亦遭拘禁於 聖殿塔 內。 在 丈夫被處決 九個月後(即1793年10月14日),瑪麗王后以被控叛國罪交付給 革命法庭 審判,2天後定罪並處以 死刑,在 革命廣場 通過 斷頭台 處死,享年37歲。 早年. [編輯] 瑪麗·安東妮,由Martin van Meytens繪於1767年。 瑪麗·安東妮於1755年11月2日生於奧地利霍夫堡皇宮,是匈牙利、波西米亞女王 瑪麗亞·泰瑞莎 和神聖羅馬皇帝 法蘭茲一世 的第十五個子女(最小的女兒,還有一個幼弟)。 次日受洗時,取名為瑪麗亞·安東妮亞·約瑟芬·約翰娜(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

  2. 2019年10月9日 · Marie Antoinette ,法國最美麗的皇后之一,卻也可被視為最受憎恨的皇后,一件醜聞引燃法國大革命,最後被送上斷頭台處死, 一起來看看這位傳奇皇后的人生。

    • 法國大革命瑪莉皇后1
    • 法國大革命瑪莉皇后2
    • 法國大革命瑪莉皇后3
    • 法國大革命瑪莉皇后4
    • 法國大革命瑪莉皇后5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簡介
    • 人物生平
    • 家庭成員
    • 人物結局
    • 人物評價

    瑪麗皇后(法國皇后)一般指本詞條

    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 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死於法國大革命,原奧地利女大公,生於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與皇后兼奧地利大公、波西米亞及匈牙利女王瑪麗婭·特蕾莎的第十五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她還有一個弟弟)。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維也納霍夫堡皇宮。她被取名為瑪麗亞·安東尼亞·約瑟法·約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瑪麗亞是以紀念聖母瑪麗亞, 安東尼亞是紀念帕多瓦的聖安東尼, 約瑟法是紀念她的哥哥約瑟夫大公,約翰娜是紀念傳教士聖約翰。 一位大臣這樣描述這個新生兒:“一個嬌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中文名:瑪麗·安托瓦內特(瑪麗亞·安東尼亞·約瑟芬·約翰娜)

    •外文名: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

    •別名:瑪麗九世、赤字夫人

    •國籍:奧地利帝國

    •民族:奧地利人

    •出生地:維也納

    1766年,為政治上的需求,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公主求婚。奧地利宮廷欣然應允。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場婚禮被拖了數年。直到1770年,瑪麗·安托瓦內特14歲時,才終於踏上法國國土,成為法國王儲,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後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托瓦內特成為法國王后,母儀法蘭西。但很可惜,她本人並沒有作為一名王后所應該具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進入法國宮廷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政治上毫無建樹。每天只是熱衷於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修飾花園,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在法國大革命開始後,她身上卻意外地體現出一位王后的驕傲與尊嚴,表現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見,更為頑固。

    1789年7月14日,民眾攻打巴士底獄時,瑪麗·安托瓦內特勸說路易十六帶兵去梅斯避難。她支持國王拒絕了國民議會提出的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結果成為眾矢之的。不過,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后的一邊,比如法國的雨果,奧地利的史蒂芬·茨威格,都對王后抱有同情。當然還有其他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保王派人物。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史蒂芬·茨威格的王后傳記,大仲馬也寫作了有關王后的“法國革命三部曲”,其分別是《巴爾薩摩男爵》、《王后的項鍊》以及《紅屋騎士》,王后人生中的三個階段在小說中被詳細描寫。

    1789年10月,隨同路易十六從凡爾賽宮遷回巴黎,處於革命民眾的監視之下。她暗中活動,向一批流亡貴族求援,但他們不但沒有幫忙,還落井下石,每個人都想用國王的頭來換一筆贖金。這批貴族中包括國王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即日後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圖瓦伯爵(即日後的查理十世)。國王夫婦苦於左右無援,迫於形勢,他們不得不自行謀劃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於1791年6月與國王一同秘密出逃,至邊境城市瓦倫時被發現,外逃未遂。

    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畫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此時由於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莎(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母親)和約瑟夫二世皇帝(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兄長)早已去世,奧地利王權掌握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另一位兄長,利奧波德二世手中。

    童年生活

    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比她大三歲的姐姐瑪麗亞·卡羅萊納和比她小一歲的弟弟馬斯米利安的陪伴下長大。她及她的哥哥約瑟夫二世、利奧波德二世和費迪南已經在哈布斯堡王朝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為孩子,她是可愛和淘氣的。她舉止優雅,活潑大方,待人親切溫柔。但另一方面,她又驕傲任性,反覆無常。雖然在美學、藝術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但她幾乎沒有受過真正的教育。奧地利王室為她提供了最好的學習環境,她卻毫不珍惜,總是將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在逃避功課上。這直接導致她作為法國太子妃必備的語言——法語在許多年裡都沒有絲毫進步。寫文章錯字連篇,缺乏基本的歷史知識,這些她絲毫不在乎,仿佛只要能說德語就足夠了(甚至還有人說,她其實連德語都一塌糊塗)。 關於瑪麗公主的童年,還有一件事情值得一記: 7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遇見了6歲的莫扎特。他為皇家彈奏了最拿手的小星星。過後當女皇問他想要什麼作為獎勵時,莫扎特這樣回答:他希望能在婚禮上與女皇最小女兒親嘴。女皇被逗樂了,笑得前俯後仰。 而奧地利傳記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則在《斷頭王后》這本書里將此事描述為:莫扎特見到安托瓦內特,驚為天人,並一本正經地向她求婚,道:“我將來要娶你為妻的!”由於茨威格這本書的成功,這一描述被廣泛地傳誦。究竟兩種說法何者為真,已是不可考。

    和親法國

    迫於當時的政治環境,奧地利和法國簽訂了一個新的和平條約,這使得從1494年開始的間歇性的戰爭有希望結束。路易十五的繼承人是他的孫子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計畫中, 他應該與瑪麗亞·特蕾莎女王的其中一個女兒結婚。最初訂的人選是瑪麗的第八個姐姐約翰娜。但約翰娜在1762年死於天花,瑪麗·安托瓦內特便成了候補人選。如上文所說,1766年法國王室正式提出求婚,並得到應允。 其實,不光是瑪麗·安托瓦內特,她的姐姐們也都成為這場政治遊戲的棋子,先後與歐洲各個皇族結成了聯姻。四姐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嫁給了未來的荷蘭總督,六姐瑪麗亞·阿瑪麗亞與帕爾馬公爵結婚,瑪麗·安托瓦內特最要好的十姐瑪麗亞·卡羅萊納和那不勒斯王國國王費迪南多一世結婚。 當瑪麗亞·特蕾莎女王問預言家她的女兒在法國是否會幸福時,預言家回答:“有十字架保證。” 1770年4月,還沒有過15歲生日的瑪麗·安托瓦內特離開了維也納,踏上了和親之旅。女王對她嗚咽的女兒的告別詞是:“別了,我最親愛的孩子。要對法國人民非常好,讓他們能說我為他們送來一個天使。” 當然,這是假的,她說的應該是:“別了,我最親愛的孩子。要對法國王子非常好,讓他們能說我為他們送來一個天使。” 事實上,很難說這場婚姻是幸或不幸。路易十六性格懦弱,優柔寡斷,反應遲鈍,但同時又十分溫柔善良,寬厚仁慈。他體型臃腫,與路易十五年輕時相比,恐怕談不上英俊(參考圖片為路易十六肖像畫)。而且據說他早年在夫妻生活方面有些問題,這一流言當時流傳甚廣,究竟是真是假則不可知。但反應遲緩,缺乏情趣是事實。他喜歡冶鐵、造鎖、打獵,而瑪麗·安托瓦內特正值豆蔻年華,喜歡的是狂歡、時裝、舞蹈、音樂、藝術。同時,她應該也與普通少女一樣,有一份對感情的渴望。面對這樣一位丈夫,她內心是否滿意,後人雖不可妄揣,但將心比心,我們卻也不難得出各自的答案。 即便如此,這場婚姻從頭到尾,他們都是非常和睦的,夫婦間並沒有爆發過什麼激烈衝突。而且當時的法國也對這位”最美麗的奧地利公主“表示了最大程度的熱情和歡迎。 兩位年輕王族的婚禮究竟是怎樣的排場,說法不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是一場罕見的奢華盛宴。奧地利與法國的王室為表示雙方聯姻的喜悅和對和平的期許(同時也可能有炫耀國力的意思),不惜砸下重金,務求婚禮盡善盡美。所有法國的王族都來迎接這位小公主,且只有真正的名門望族才有資格參加婚禮。 1770年5月16日,法國凡爾賽宮,瑪麗·安托瓦內特正式成為法蘭西王太子妃。

    成為王后

    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五因感染天花而晏駕,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托瓦內特成為王后。此時才18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有著太重太重的責任和壓力要面對。她要應對比她年長的貴族夫人們,要懂得在奢華浮靡的凡爾賽宮生存,要適應奧地利與法國政治間的勾心鬥角,要正確運用王后的權利,要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這對直率熱情的她的確是重大的考驗。 當然,實際上這些對這位年輕的王后來說統統都不是問題。她天生直率,而且根本懶得思考。對不喜歡的人,哪怕對方再尊貴,她也不願給好臉色(例如路易十五的情婦,權傾一時的杜巴麗夫人,據說就受足了瑪麗的漠視和輕蔑),“今天凡爾賽來的人真多啊。”這是年僅16歲尚未登基的法國未來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對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麗夫人說的第一句話,也是最後一句話。政治家之間的勾心鬥角她根本連問都不問,壓根不關心。做不該做的事情一向是她的愛好,破壞王室規矩讓她樂在其中。 至於王后的權利,她則用來滿足她豪奢極侈的欲望。無數昂貴的寶石、時裝匯集入她的宮殿,奢華的時尚風氣在她的帶領下席捲法蘭西的貴族生活圈。邀請與她合得來的貴族們參加徹夜的豪賭、狂歡、舞會時,她最為開心。 每當有什麼異想天開的新念頭,她就像個孩子般撒嬌發嗲,大哭大鬧,逼丈夫為她實現。而且經常是管用的。懦弱又容易心軟的路易十六,根本無法轄制這位嬌蠻的小王后。他對她提建議,婉轉地提醒她注意不要太出格,她都充耳不聞。而他又不是那種能拿出國王威嚴,聲色俱厲地批評對方的人。 於是,驚人的錢財就在她一次又一次的尋歡作樂中耗費掉了。其中最耗錢的一項,可能是再度修建小特里亞農宮——這座宮殿是路易十六送給王后的禮物,而王后則用無窮的創意,使之更加富有情趣。後來根據統計,前後花在這座宮殿上的錢大概是七十六萬六千法郎!在當時的法國,這絕對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在放縱揮霍的同時,她疏遠了那些真正對她有幫助的人們,反而親近那些熱衷享樂的年輕人,並不斷用王后的權利為其謀取不正當的利益。其中有一位波利納夫人,通過哄騙王后而使得她的家族甚至遠親、朋友都沾到好處,法國國庫一年為波利納家族所支出的金額竟高達五十萬! 當然,在這些人當中也有欣賞瑪麗的性格,而願意與她交往的“真正的朋友”。例如溫柔善感的郎巴爾夫人,在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瑪麗被當做囚徒監禁,郎巴爾夫人不顧自身安全,仍堅定地站在瑪麗這邊,試圖幫助她,以至於自己慘遭橫死。 另外一個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生命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人,是阿爾塞德·費森(又譯:菲爾遜),一位瑞典貴族。據說他們倆是在瑪麗16歲時的一場化妝舞會中相識。當時瑪麗還是太子妃,依照規定,她不可隨便外出,但她偏偏出現在那裡。菲爾遜相貌英俊不凡,談吐幽默風趣、機智迷人,同時兼具政治天才,還可以帶兵打仗。多才多藝又深具領導能力的菲爾遜讓瑪麗深深著迷,並使她與他之間發展出一段外遇。 瑪麗·安托瓦內特奢靡輕浮的作風漸漸傳開,由此便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項鍊事件”。雖然後來證明“項鍊事件”中瑪麗王后是無辜的,卻讓她聲望下跌。而且這時法國的民間正在醞釀一股反皇室的氣氛,由於瑪麗莽撞下令”處死主教“,她淪為眾矢之的。

    子女

    •瑪麗·特蕾莎(瑪麗·特蕾莎·夏洛特;Marie-Thérèse Charlotte de France;1778年12月19日—1851年10月19日) •路易·約瑟夫(路易·約瑟夫·澤維爾·弗朗索瓦;Louis Joseph Xavier François de France;1781年10月22日-1789年6月4日),法國王太子,在大革命爆發初期死於軟骨病(或肺結核,骨結核),死時只有7歲零8個月。 •路易十七(路易·夏爾;1785年3月27日-1795年6月8日)法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真正加冕、真正統治過整個國家卻被認為是國王的人。 •索菲(索菲·海倫·比阿特麗斯;Sophie Hélène Béatrice de France;1786年7月9日—1787年6月19日)只活了11個月10天。

    悲劇延續

    路易十六的兒子,路易·查理,即王太子路易十七。法國大革命的時候,他還是個小孩子。最令人意外的大概不外乎是他在審判瑪麗·安托瓦內特的時候,曾經指控母親對自己有過性行為。皇室的生活確實很多是荒淫無道而且荒唐的。革命派散髮帶有“皇后偷情”與“姦淫子女”這樣字眼的小冊子。當她面對這項日後成為歷史上少有的臭名昭著的指控—她性虐待她的兒子的時候,她沒有回答,當控訴人在最後提醒她沒有回答是否與兒子存在亂倫關係的時候,瑪麗·安托瓦內特終於改變了她從進入法庭以來一直鎮定的情緒,激動地抗議這項指控。而對於這項她唯一沒有應訴的指控最終被法庭裁令成立時,她回答說,我之所以不回答是因為人類的天性,拒絕回答這樣一個對母親無禮至極的指控!我呼籲所有在場的母親給我這項權利。 關於這位王子的結局,有很多說法。其中一種較為普遍:1794年1月開始,他遭到真正的囚禁(之前交由一名叫做西蒙的鞋匠照料,並不能算是囚禁),由4名守衛看管。6個月之後,被發現身染重病,最後不治而死。今天普遍認為他死於肺結核(但也有傳說他死於癌症或疥瘡),死後屍體如母親一樣,被葬在萬人坑中。 還有一種比較殘忍的說法:王子在獄中三年,一日僅有一餐“並且主要成分是糞便和垃圾”,隨地大小便,連洗澡都得不到準許。最後他被砍去四肢,折磨虐待成殘廢,悲慘地死去。然後負責監守的人便捏造出體弱多病的藉口來掩飾自己的罪行。 由於短短的生命中最後幾個月的生活情況被保密,因此生出許多謠言。在當時就有人說他是被害死的,有人說他沒有死,屍體只是調包,而他本人則逃走了。後來王朝復辟,竟然有三十多個人站出來說自己是路易十七。不過根據現代DNA的檢驗,王子死後被保存下來的心臟確實屬於他本人。逃跑一說應該並非事實。 在路易十六一家出逃未遂被押進監獄後,昂古列姆公爵夫人遭到了暴民和獄卒的毆打和輪姦,他們還逼迫她參加父母的死刑,並逼她作偽證,指控她母親與弟弟的亂倫關係。年僅15歲的她被屈打成招,簽了。革命結束後,她僥倖逃過一死,並成為安托瓦內特唯一一個在革命中生存下來的孩子。但這場革命風暴在她心裡所留下的陰影已是不可磨滅,她痛恨自己的懦弱和膽怯,常常割脈自殺,也多次服毒,但都沒有成功。 在叔叔路易十八重新登基後,她被邀請回到王宮。由於早先的經歷,她非常仇視賤民和革命者。他們中有的利用革命和自由為藉口,來滿足他們自己的利益。她常常公開揚言表示對共和派和雅各賓派的憎恨,叫人放火燒俱樂部和出版社,用炸藥轟炸先賢祠(未遂),刺殺被流放的革命當權者。還叫人去島上,往拿破崙的屍體上撒尿,閹割他,挖掉他的眼睛,凌辱他。(這是不正確的,墓旁有士兵駐守,何況拿破崙的棺木運回巴黎時,開棺驗屍證明屍體完整。) 與此同時,法國宮廷醞釀著一股保王的暗流。昂古列姆公爵夫人與其他大臣聯手,惡毒地搞垮了宮廷里最後的賤民階級——富歇(即奧特蘭多公爵),把他流放到奧地利(後來富歇自己提出去林咨安度晚年,並死在那裡)。此時,昔日的雅各賓派早已瓦解,富歇這塊“百合花旗上最後的污漬”也被抹掉,可以說昂古列姆公爵夫人已經完成了她的復仇。

    1793年10月12日,瑪麗·安托瓦內特被送上審判席。諸多的罪名加在了她身上,其中有些簡直匪夷所思,例如與自己的兒子路易十七亂倫。這種審判進行了數天,到1793年10月15日,瑪麗·安托瓦內特被正式判處死刑。

    1793年10月16日約11時,瑪麗·安托瓦內特在革命廣場(即協和廣場)被公開執行死刑,之後草草下葬。可以說,直到最後死亡,她也未真正低過頭,始終維持著王后的尊嚴。

    她的蒙師寫道:“她比人們長期以來所想像的要聰明得多,可惜直到13歲還沒有養成專心致志的習慣。她有點懶惰,又很輕率……我沒有辦法使她深入探討一個問題。”

  3. 2019年10月16日 · 「讓他們吃蛋糕吧!」相傳法國王后瑪麗.安東尼說過的這一句說話,讓世人認識。就在西元1793年的10月16日,她成為了法國大革命下的犧牲品,被送上斷頭台處決。而她的丈夫路易十六,則早在九個月前便已被處死。

  4. 2017年11月30日 · 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 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死於法國大革命,原奧地利公主,生於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一世與皇后兼奧地利大公、波西米亞及匈牙利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的第十五個孩子(最

  5. 2024年10月5日 · 路易十六對法國大革命的發展方向逐漸感到氣餒。他的兄弟,阿圖瓦伯爵及路易妻子瑪麗王后堅定反對革命的立場受到流亡者支持,但他自己卻拒絕作出任何

  6. 瑪麗亞·安東妮亞·約瑟法·約翰娜·馮·哈布斯堡-洛林 (德語: Maria Antônia Josefa Joanna von Habsburg-Lothringen,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 法語 譯名 瑪麗·安托瓦內特·約瑟芙·讓娜·德·哈布斯堡-洛林 (法語: Marie-Antoinette Josèphe Jeanne de Habsbourg-Lorraine[2 ...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