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這些礮臺以鐵水泥為材料,並從英國購得了31門阿姆斯特朗砲,安裝在這些新建的礮臺上。 其中,滬尾礮臺現為國定古蹟,建於1886年,並在1888年之前完工,是一座防禦性優越的暗礮臺,至今仍可看到劉銘傳所題的「北門鎖鑰」四個大字。 對於台灣軍事發展史而言,這些礮臺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它們的建造是劉銘傳為加強台灣的海防而採取的重要舉措,也是當時技術與軍事力量的結晶。
taipeiwalker.walkerland.com.tw/articles/view/3236【走讀台北】淡水戰略的北門鎖鑰:一窺「滬尾礮臺」的超現代防禦遺跡-Taipei Walker - WalkerLand 窩客島
其他人也問了
淡水滬尾砲台為何成為國家第二級古蹟?
滬尾砲台為何成為淡水港的軍事重鎮?
淡水的滬尾之役是什麼?
滬尾街為何改名「淡水街」?
滬尾台在哪裡?
滬尾砲台為何停用防務作業?
滬尾礮臺,是一座位於台灣 新北市 淡水區的清代軍事遺址,同時也是淡水現存最完整和最大規模的古砲臺,建造於1886年,佔地約8公頃。該砲台為台灣第一位巡撫 劉銘傳所主導建造,其建造目的是為了防衛淡水港。[1]
滬尾礮臺位於淡水五虎崗的第一崗,為於至高處,過去可直接遠眺淡水河口及關渡大橋,可惜今為樹木遮蔽。 滬尾礮臺坐北朝南,西側為新北市忠烈祠,東側為臺灣高爾夫球場,北側為雲門舞集。
- 地名由来
- 历史背景
- 现况
- 外部链接
淡水旧地名“沪尾”之名(闽南语Hōo-bué)应为凯达格兰语转译而来,语源为“Hobe”,是河口的意思。《台海使槎录》中称“虎尾”,《重修福建台湾府志》中称“扈尾”,淡水福佑宫“望高楼碑志”中称“户尾”。可证明不同的“Hōo-bué”名称皆为“Hobe”转译之结果。 另有说法指出,“沪”是指渔民捕鱼之设施,“尾”则是指河流出海口。另有一说则是指由台湾话“雨尾”谐音演化,因为观音山、淡水河一带下雨,到此地后雨即停止,故名“雨尾”。另一说法是“石沪”是早期海边捕鱼的设施,涨潮时,海水将鱼群带进石沪内,退潮时海水从石缝中流出,鱼群便留在石沪内供渔夫捕捉,早期台湾北海岸有20~30个石沪群,淡水在石沪群最尾端,故称“沪尾”。也有说是源自此地在清代中期即和简称为“沪”的上海通商频繁,犹如是接续于上海后...
沪尾开发可追溯的最早历史是在西班牙时代,西班牙人曾在此建造炮台,荷兰人在1642年接替撤离此处的西班牙人兴建防御据点。1661年郑成功围攻荷兰人位于台南的根据地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淡水与基隆的驻军先后撤守增援大员,离去前将他们驻守的堡垒烧毁,大炮则一并带走。 郑氏治台时期,主要的生产根据地集中在台湾南部与基隆一带,淡水并未有郑军设防;直到清治时期嘉庆年间,淡水延海一带海盗猖盛,清廷在1808年(嘉庆十三年)加派兵力,驻防该地。 1813年(嘉庆十七年),在目前沪尾炮台现址兴筑炮台作为淡水河口驻卫之责。 中法战争后,清廷命台湾巡抚刘铭传加强台海防务,于全台重要海口地区兴筑炮台基地,计有基隆、沪尾、安平、旗后、澎湖等五处共十座炮台,以御外国军队。当时于沪尾炮台上设有四座炮座,为12吋阿姆斯壮后膛...
2005年,台北县政府在淡水设立“淡水古迹博物馆”,将“沪尾炮台”纳入管理,并结合淡水自然生态,并将其经营成具特色的生态园区。近年来参观人数与日俱增,并且开始提供给国内艺文团体举办相关活动使用。 1. 沪尾炮台内埕广场遗迹 2. 沪尾炮台的内部;因为年久失修,内部的两座小型建筑物已全部颓圮待修 3. 沪尾炮台的炮座;火炮均毁坏佚失 4. 沪尾炮台大门的椒图
2023年3月11日 · 滬尾砲臺(英語譯名:Hobe Fort;日語譯名:こびほうだい),又稱滬尾礮臺,位於今台灣新北市淡水區,建於清朝光緒十二年(1886年),總佔地面積約8公頃。
2021年10月15日 · 新北、淡水|. 滬尾砲台・山頂烽火與時光快跑的溫柔轉折. 同屬於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的「滬尾礮台」是台灣第一位巡撫「劉銘傳」於西元1886年所主導建造,用一座座火炮砲台防禦淡水港的外來攻擊。. 隨著停用多年,砲台園區於1985年被內政府列為國家 ...
2023年7月18日 · 說到北台灣的國防要衝,位於淡水的「北門鎖鑰」滬尾礮臺絕對是十分重要的存在之一。 不過你知道滬尾礮臺背後的故事嗎? 它又是怎麼成為過去最重要的國防砲台呢?
TravelKing旅遊王為你詳細介紹滬尾砲台,舉凡景觀特色、營業時間、參觀費用、交通路線,以及可順遊的鄰近景點等豐富資訊,還有旅遊滬尾砲台建議住宿的精選飯店及線上訂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