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排列順序說明:先依「書名筆劃」排序。. 若書名相同者,. 按「作者筆劃」排序,且「法師」比「居士」優先。. 書名: 大智度論(第一冊:卷1~卷20) 龍樹菩薩造/鳩摩羅什譯. 檔案名稱 (下載) 檔案類型. 檔案日期. 檔案大小. CH510-01-01-001.PDF (下載)
法尊法師譯 淨蓮法師白話注釋 . 敬禮至尊成就大悲諸善士足。 至誠地頂禮(歸依禮敬)在最尊貴、已成就大悲心的諸善士(指菩薩)腳下。 因為將進入上士道,所以首先求菩薩們的加被。 如是恆長修習生死種種過患,見一切有如同火坑,欲證解脫息滅惑苦,由此希求策逼其意,學三學道,能得解脫脫離生死。 又此解脫無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斷過及所證德僅是一分,故於自利且非圓滿,由此利他亦唯少分,後佛勸發當趣大乘。 又云:「知樂非樂等如夢,見癡過逼諸眾生,捨棄利他殊勝業,此於自利何精勤。 」如是見諸眾生墮三有海與我相同,盲閉慧眼不辨取捨,履步蹎蹶不能離險,諸有成就佛種性者,不悲愍他,不勤利他不應正理。 即前論云:「盲閉慧目步蹎蹶,欲利世間有佛種,何人不起悲愍心,誰不精勤除其愚。
淨蓮法師 CH550-06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注釋(四) 淨蓮法師 CH550-06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注釋(五) 淨蓮法師 CH550-07 菩提道次第直授——趣入一切種智速疾道 著者:第五世班禪大師 洛桑耶喜 CH550-08 遷識法廣解 宗喀巴大師 造 論集部CH56 回頁首
詩贈淨蓮上師 弘法講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經 圓覺經 新加坡 台灣 大智度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道前基礎 舊講 下士道(1) 下士道(2) 中士道 上士道 新加坡 台北 發菩提心開示 發菩提心共修 上師五十法頌 大乘百法明門論 2007年宣講 新加坡第一次宣講 ...
依三寶、淨信三寶,對三寶生起堅定的恭敬心,念念都住在正法中,不執 常、不執有,才不會再造煩惱惡業,而漸漸減輕或淨除業障,這時自然有 可能免於墮入三惡道苦了。
《菩提道次第廣論》(簡稱《廣論》),為藏傳佛教格魯派開派祖師宗喀巴大師(1357-1419)所造。 是一部將佛法三藏十二部的扼要攝集為一,依循深見、廣行二大車軌的宗規,編為學者修習成佛次第的鉅作。 內容詳述了從凡夫到成佛之間,完整、無缺的修行次第,是一切學者行持的指南,被譽為藏傳佛教最重要的論典之一。 近年來,因由日常老和尚等諸大善知識不遺餘力地弘揚,漢地學習此論者已蔚然成風。 《廣論》的註解中,多達四百多種,最權威者即是《四家合註》。 《四家合註》是由格魯派的四位祖師各自針對《廣論》所造的註解,四位祖師分別是巴梭法王、語王堅穩大師、妙音笑大師、札帝格西。 其註解的內容普遍為眾所認可,加上四位祖師的箋註,彼此不相妨礙重疊,且能交相輝映、互為補充。
《釋量論》說:具悲心者為了除苦,便應該實修種種方便法門。 自已尚未清楚“方便生” (苦諦、集諦)及其“因” (滅諦、道諦) ,便難以為別人說法。 若對他人有大悲心的話,便會感到必須消除別人的痛苦。 可是,僅具有「願他們離苦」的善念並不足以除苦,必須趣修除苦的方便法門。 若自己不先趣修這些方便,便不能度脫別人。 所以若要利他的話,首先便要調伏自己。 所以《三摩地王經》說:應以正行為心要。 「正行」是指在受持菩薩律儀之後,便要學習相關的學處。 所以,以正行為心要的人,對於所要學習的事情是絕不可以有錯誤的。 庚二 說明方便智慧分離便不能成佛: 只是希望成佛是不足夠的,我們必須進修能成佛的方便法門。
新譯白話《菩提道次第廣論》. 王世鎮山西省大同市人,1935年出生。. 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譯審、教授,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副研究員,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會員。. 1961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學院藏語專業本科,同年進藏工作,在西藏日報社從事該報藏文版翻譯20余 ...
菩提道次第廣論. (藏文:Lamrim Chenmo)是由 宗喀巴 (Tsong Kha Pa, 1357-1419)大师依 阿底峽 大師《菩提道燈論》(又譯為《菩提道炬論》)及其三傳弟子 霞惹瓦 的註釋要旨,总摄佛经 三藏 十二部要义,按“ 三士道 ”(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由浅入深编写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