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按摩溫溜穴用食指腹力量適中按壓穴道,其餘四指輕握在手臂上,每次按摩5分鐘,每日2次即可。 具有緩解頭痛、面腫、肩臂酸痛、腸鳴腹痛等保健功效益處。 溫溜取穴 方法為前臂背面橈側,當 陽溪穴 與 曲池穴 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此為 溫溜穴的位置,下圖為 溫溜穴位置圖。 來源: 經絡穴位網. 溫溜穴作用與功效. 主治病症:頭痛,面腫,咽喉腫痛,疔瘡,肩背酸痛,腸鳴腹痛. 作用功效:清熱理氣,主腸鳴腹痛,傷寒逆臆,寒熱頭痛,風逆肢痛等.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於治療頭痛、面腫、肩臂酸痛、腸鳴腹痛等. 手陽明大腸經穴道經絡.
【釋名】 溫,指陽氣;溜,通流。 穴為手陽明之郄,本經脈氣流注至此而深入,故名。 【位置】 前臂背面橈側,腕橫紋上5寸處。 屈肘, 當陽 溪與 曲池 連線上, 陽溪 上5寸。 《針灸甲乙經》:「在腕後,少士五寸,大士六寸。 【解剖】 肌肉:橈側腕長伸肌腱,橈側腕短伸肌。 神經: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橈神經深支、肌支。 血管:頭靜脈;深層有橈動脈肌支。 【操作】 向橈骨背側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功效】 清邪熱,理腸胃。 古典:頭痛、口齒痛、喉痹、面浮、肩背酸痛,肩不舉,噦,腹鳴腹痛,疔癰,傷寒寒熱,癲癇、面赤,腫,狂仆,四肢腫,吐涎,口舌痛,膈中氣閉,喉痹不能言。 現代:口腔炎、腮腺炎,舌炎。 【配穴】 癲疾:溫溜、 僕參。
溫溜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的郄穴,為經脈氣血匯曲折聚之處,本穴出自於《針灸甲乙經》。 【 按摩溫溜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 【中醫病症】頭痛、面腫,鼻衄,牙痛,口糜舌腫,吐涎,咽喉腫痛;腸鳴,腹痛,泄瀉;癲狂,癇證,吐舌;瘧疾,疔癰,四肢腫,肩臂 ...
2021年11月9日 · 清熱理氣. 【溫溜穴按摩方法】 用是指指腹按壓溫溜穴,其餘四指握在手臂上,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每次按摩5分鐘,每日2次。 突然鼻出血時,可用拇指壓迫溫溜,過一會兒鼻血便會止住. 若是臉上起了痘痘,及時揉溫溜,第二天痘痘就下去。 溫溜有驅寒的作用,所以經常手涼、手心愛流冷汗的人可以多揉溫溜。 【溫溜穴主治】 主治 頭痛,面腫,咽喉腫痛,疔瘡,肩背酸痛,腸鳴腹痛。 【溫溜穴字解】 《廣韻》:「溫,暖也。 」《說文解字》:「溜,水在郁林郡縣。 【溫溜穴穴解】 溫溜:溫,溫熱(指的是 溫溜穴 內氣血物質屬溫熱);溜,即為悄悄走失的意思。 此穴屬天之天部,溫熱之氣從此穴慢慢蒸發流走。 【溫溜穴氣血運行狀態】 循大腸經上輸. 【溫溜穴穴性】 氣血物質為天部水濕雲氣,其性較乾燥。 【溫溜穴文獻】
溫溜穴功效「清熱消腫、調理腸胃」。 主治頭痛、面腫、口舌、咽喉腫痛、腸鳴、腹痛、癲狂、肩背酸痛、扁桃體炎、腮腺炎、口腔炎。 現代研究發現,針剌溫溜穴治療 肱骨外上踝炎 ,效果顯著。
溫溜穴 是屬於 手陽明大腸經 的 腧穴,是大腸經的 郄穴。 [1] 定位. [編輯] 陽溪 與 曲池 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 [1] 主治. [編輯] 頭痛、面腫、咽喉腫痛、肩背酸痛等。 [1] 操作. [編輯] 直刺0.5~1寸;可灸。 [1]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孫國傑 主編. 针灸学.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 ISBN 7-5323-4102-X. 分類: . 腧穴.
【用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向手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溫 針灸 3~5壯, 艾條 溫灸5~10分鐘。 人體穴位專題.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使用手冊》暢銷中醫保健圖書. 《手穴手紋診治》 針灸專業電子書:《針灸學》、《中醫刺灸》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基礎入門電子書. 《針灸甲乙經》 人體穴位圖主頁(包含找穴方法視頻教程等內容) 參看. 《針灸學》- 溫溜穴. 出自A+醫學百科 「溫溜穴」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6%B8%A9%E6%BA%9C%E7%A9%B4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溫溜穴 简 / 繁體 温溜 / 溫溜 国际代码 LI7 汉语拼音 Wēnliū 所属经脉 手陽明大腸經 定位 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主治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肩背酸痛等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温溜穴 简 / 繁体 温溜 / 溫溜 国际代码 LI7 汉语拼音 Wēnliū 所属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 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主治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肩背酸痛等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溫溜名意指穴內氣血物質悄悄地散失。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偏歷穴傳來的陽熱之氣,至本穴後,緩緩地散熱蒸發,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溫溜」。 因其氣血物質屬熱,有溫熱散通之力,灸此穴可治療肘臂寒痛、寒厥頭痛等一切寒濕濡滯之症,故名決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