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虛煩失眠、胸悶有痰,噁心嘔吐、呃逆、或驚悸不寧、口苦、苔膩、脈弦滑。. 【方義】. 本方溫涼並用,適用於膽胃失和,痰濁內擾、有熱化傾向者。. 方中 半夏 燥濕化痰、和胃止嘔; 陳皮 理氣化痰; 茯苓 健脾利濕; 枳實 行氣化痰,使氣行痰化; 竹茹 清熱 ...

  2. 溫膽湯即二陳加枳實竹茹,三因云:心虛膽怯,氣鬱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觸事易驚,或夢寐不祥,或短氣悸乏,或自汗,並溫膽湯主之,嘔則以人參代竹茹,內經半夏湯治痰盛不眠,半夏五合,糯米一升,用清水揚萬遍煮服,汗出即已,半夏除痰而利

  3. 來源. 《世醫得效方》卷八. 【組成】. 半夏 (湯洗七次) 枳實 (去瓤,切,麩炒) 陳皮 (去白)各90克 白茯苓 (去皮)45克 酸棗仁 (微炒) 大遠志 (去心,甘草水煮,薑汁炒) 北五味子 熟地黃 (切,酒炒) 條參各30克 粉草15克. 【製法用量】. 上藥銼散。. 每服12克,用水220 ...

  4. 溫膽湯. 來源. 《外台秘要》卷十七引《集驗方》. 【組成】. 生薑12克 半夏6克 (洗) 橘皮9克 竹茹6克 枳實2枚 (炙) 甘草3克. 【製法用量】. 上六味,切碎,以水1.6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功效】.

  5. 加味溫膽湯. 來源. 《醫宗金鑒》卷四十六. 【組成】. 陳皮 半夏 (製) 茯苓各3克 甘草 (炙)1.5克 枳實 竹茹 黃芩各3克 黃連2.4克 麥冬6克 蘆根3克. 【製法用量】. 上藥銼碎。.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功效】.

  6. 黃連溫膽湯. 來源. 《六因條辨》卷上. 【組成】. 半夏 陳皮 竹茹 枳實 茯苓 炙甘草 大棗 黃連. 【製法用量】. 水煎服。. 【主治】. 傷暑汗出,身不大熱,煩閉欲嘔,舌黃膩。.

  7. 不眠:加竹茹、枳實、名之溫膽湯。【注意禁忌】 陰虛燥痰或痰中帶血者忌用。【現代應用】 本方祛痰、鎮咳、鎮吐、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健胃。用於眩暈、嘔吐、妊娠惡阻、胃下垂、酒醉、食傷、氣鬱、習慣性頭痛、腦溢血,神經機能病等。

  8. 清膽利濕、祛痰和胃。【主治】 膽胃濕熱或痰熱證。寒熱如瘧、寒輕熱重、胸脅脹悶、口苦泛酸、或嘔黃涎而粘、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方義】 本方適用於膽胃濕熱,痰獨中阻之證。

  9. 半夏 (泡七次)10.5克 竹茹 枳實 (麩炒)各4.5克 陳皮6.6克 茯苓 甘草各3.3克 酸棗仁 (炒) 遠志 (去心) 五味子 人參 熟地黃各3克. 【製法用量】. 上銼一劑。. 薑、棗煎服。. 【功效】. 益氣補血,養心安神。. 【主治】. 病後虛煩,不得臥,及心膽虛怯,觸事易驚,短氣 ...

  10. 治肺熱咳嗽,痰黃稠者,常配瓜蔞、桑白皮等同用;治痰火內擾心煩不眠者,配枳實、半夏、茯苓,如溫膽湯。 用於胃熱嘔吐。 本品能清胃止嘔,常配 黃連 、 半夏 等同用;若胃虛有熱而嘔者,可配 橘皮 、 生薑 、 人參 等同用,如《金匱》 橘皮竹茹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