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5月13日 · 有別於陸地或海洋的生物,潮間帶物種每天於滿潮時被海水淹沒,於退潮時暴露於空氣中,故潮間帶是一個十分特別之生態系統。 台灣本島上,潮間帶棲地可分為三大系統,每一個系統都有其獨特的環境及生物組成。

    • 潮間帶生態調查1
    • 潮間帶生態調查2
    • 潮間帶生態調查3
    • 潮間帶生態調查4
    • 潮間帶生態調查5
  2. 本研究為第二年調查龍坑海域潮間帶的無脊椎動物之多樣性及豐富度,並以幾種常見的棘皮動物及軟體動物為監測對象,追蹤牠們的數量變化,以提供墾管處在進行龍坑海岸保育及生物變遷時之參考依據。 此外,岩石中也住有許多類別的無脊椎動物,這些物種包括星蟲(星蟲動物門)、多毛蟲(環節動物門)、蝦類(節肢動物門)等。 這些物種長住在岩石及岩縫中,不會移居,而且數量龐大,特別是在低潮線區。 由於這些物種體型小且鑑定困難,因此常受到忽視。 但牠們數量及類別的變化,也是海岸環境變化的一個指標,可以作為海岸污染或恢復的一個重要參考。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穿越線調查. 每季利用大退潮最低潮的時段,在龍坑的北岸、中心、南岸三區各拉3條30~40公尺長的穿越線,由高潮線起,穿越中潮區到低潮區。

  3. 摘 要 本研究調查彰化海岸潮間帶棲地的生態狀況,調查對象以潮間帶大型底棲無脊椎動 物為主。 利用生物群聚指數、底棲生物整合指數及棲地評價程序等生態評估方法建立彰化海岸

  4. 研究調查彰化海岸潮間帶棲地的生態狀況,調查對象以潮間帶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爲主。 利用生物群聚指數、底棲生物整合指數及棲地評價程序等生態評估方法建立彰化海岸潮間帶棲地適宜度指數之生態評估模式。

  5. 墾丁 國家公園海域潮間帶無脊椎動物多樣性及物種變遷之監測研究計畫. 一、研究緣起. 潮間帶環境易受到人為干擾,如遊憩活動及污染。 墾丁 海域以前研究多集中在亞潮帶潛水調查,潮間帶資料較少。 目前已累積東岸龍坑潮間帶資料,但西岸及南岸資料很少。 因此本年度進行西岸潮間帶生態調查工作,以瞭解 墾丁 西岸潮間帶生物及生態狀況。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每季利用 30 公尺長、1 公尺寬的穿越線進行山海及紅柴二地物種種類及豐富度調查,以棘皮動物及軟體動物的螺貝類為主要調查對象。 每季並進行低潮區岩石內物種及生物量(類別、數量及濕重)調查。

  6. 本計畫針對保護區範圍內潮間帶進行棘皮與軟體動物資源 及棲地研究,瞭解資源現況及困境,以期後續經營管理,並與萬里桐當地民眾 參與探討萬里桐海域朝向保護區環境教育模式的可能性。

  7. 2023年9月27日 · 為改善逐漸劣化的潮間帶生態,屏東縣政府自2020年下半年推動新管理措施,包括設置導覽線、禁止繁殖期夜間導覽、重建潮間帶管理站硬體設施,及導入人流監控資訊系統與「潮琉生態保育網」網路整合系統,落實每小時參觀人數300人之限制。

  8.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