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簡介. [編輯] 1895年 清朝 甲午戰爭 失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開啟了臺灣50多年的日本 殖民 時期;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因為 國民政府 主政的臺灣局勢穩定,加上日本戰後經濟蕭條,所以那些 灣生 希望繼續留在臺灣,甚至有的 灣生 主動放棄日籍,將日本姓名改成漢名。 由於主導對日 八年抗戰 的 蔣中正 主張 中華民國 對日本 以德報怨, 國民政府 命令日本政府配合,除必要留用之人外,餘皆歸國。 但返回日本後, 灣生 無法適應日本人族群環境與生活習慣,因此對臺灣有深深的懷念;直到臺日間重新開放交流,許多在臺出生的日本人返回臺灣,卻發現物是人非…… 電影主題曲. [編輯] 獎項. [編輯] 爭議. [編輯] 監製誠信問題. [編輯] 主條目: 陳宣儒.
2015年12月28日 · Part 2:灣生們的故事《灣生回家》書中收錄二十三位灣生的故事,這邊介紹我最感動的五個: 【戀人的重逢】日本在 1945 年投降後,大批移民從隔年起陸續離開台灣,才十七歲的風間部五郎無奈地告別阿美族的初戀情人巴奈小姐,之後巴奈小姐工作幾年存到錢,飛到東京當導遊,期望有一天能見到自己的男友,過了整整六十年兩人才巧遇。 然而造化弄人,過沒多久巴奈小姐就因癌症末期過世了,她對風間部五郎說:「請不要悲傷,在我尋找你的人生最後,還能擁有這十個月相守的幸福,早已超越我六十載的等待,所以親愛的部五郎先生,一定要為我這幸福的十個月好好活下去…」同年的九個月之後,風間部五郎因為心臟衰竭在養老院辭世,幸好在兩人的生命走到終點之前,還能有機會再續前緣。
2015年11月27日 · 灣生的參與,補上了歷史的一片拼圖 專訪《灣生回家》導演黃銘正. 描述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出生在台灣的日本人「灣生」對台鄉愁的《灣生回家》(Wansei Back Home)挾著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氣勢,上映前包場已突破四百萬票房,先前更在群眾募資平台「Flying V ...
2016年5月24日 · 《灣生回家》中的家倉多惠子婆婆,憶起16歲與弟弟在引揚回日的船上,看著逐漸遠去的基隆港,難捨她心中真正的故鄉。 影片以東部灣生的開墾故事為主. 當時移民到台東與台南等地的日本人是有分別的。 到台南的多屬經濟移民,到台東的則為官營移民,主要是去開墾土地的,因此不同地方的灣生有著不一樣的經歷,對台灣的感情亦不一樣。 當時,要符合「官營移民」須有多項條件。 首先要變賣自己在日本的所有物業,以代表他們去台灣開發的決心,還要先存150元來台灣(當時一個政府官員每月工資只有20元),來的時候,每人身上要帶著60元,還要調查出身,祖宗三代沒有做過犯法的事,甚至沒有被鄰居講壞話,還要是農業、醫療或建築師等專業人士,審批非常嚴格。
2015年10月20日 · 入圍5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預告點閱超過50萬人瀏覽的電影《灣生回家》,挖掘了被遮蔽70年,在台灣出生、成長,又被遣返的日本移民「灣生」。 日本據台時期,為了因應管理跟開墾需求,以及紓困日本的人口成長,便推動日人移民來台。
本紀錄片不只是8位灣生的故事,也是25萬多灣生的共同故事! 一份超越生死的友情與親情、一段生命真諦的感動、一場逆風中堅持勇敢的過程;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