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烏桕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烏桕[註 1] (学名: Sapium sebiferum),又名 烏槔[註 2] 、 烏臼 、 鴉臼。 俗稱 木蠟樹 、 樁仔 、 瓊仔/橩仔樹 等。 分布. 在中国,主要分布於 黄河 以南地区,北至 陕西 、 甘肃。 台灣 、 日本 、 越南 、 印度 等地亦有分布 [2]。 18世纪进入美国。 [3] 形态特徵. 落葉 喬木,高可达15米,无毛,具乳状汁,樹皮灰黑色,有縱裂。 枝广展。 葉互生,呈菱形、菱狀卵形,顶部具尖头,秋季時會轉為紅、橙、紫、褐、深綠或釉綠等色,甚至有可能一葉數色。 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 总状花序,黃綠色細穗狀,在春季時吐出。 蒴果 綠色,梨状球形,成熟時黑色,並裂開為3瓣。 種子則近圓形,外被白蠟質 假種皮。 [2]

  2. 烏桕 [註 1] (學名: Sapium sebiferum ),又名烏槔 [註 2]、烏臼、鴉臼。俗稱木蠟、樁仔、瓊仔/橩仔等。

  3. 烏臼得名的由來:一是因烏臼鳥喜食其種子而獲名,烏桕樹在每年7、8月結果,其果實是綠繡眼、白頭翁、繡眼畫眉的食物,屬於極具生態復育功用的「誘鳥植物」;另一說法是因其樹老時,根部會黑爛成臼而得名。

  4. 烏桕屬落葉喬木,廣泛分佈南亞至東亞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台灣各地野生植株,是由先民引進種植後歸化。樹高可超過15m,嫩枝、葉具有乳汁。樹皮深灰色有縱裂紋,枝幹開展,天然樹形圓形或橢圓形。

    • 烏臼樹1
    • 烏臼樹2
    • 烏臼樹3
    • 烏臼樹4
    • 烏臼樹5
  5. 中文名:烏臼. 學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 俗名: 臼仔、杍樹、椏臼、瓊仔樹. 科別: 大戟科. 【別名】 卷根白皮 (《草木便方》),卷子根(《分類草藥性》)。 形態特徵. 全株具白色乳汁。 樹皮有明顯的縱裂痕。 單葉互生,稜形全緣,前端尾狀漸尖,形極像 魟魚,基部銳形,葉柄長約2至5公分,柄上有一對腺體,膜質而淡綠色,平滑無毛,冬季變紅; 單性花 雌雄同株,總狀花序頂生,花小黃綠色,蒴果橢圓狀球形,子房3室,成熟時成黑褐色,種子球形外面包有一層富含蠟質的 假種皮。 烏桕 (《唐本草》),又名:鴉臼(《綱目》),木子樹(《植物名實圖考》),瓊樹、 蠟子樹 、虹模、血血木、桕子樹,虹樹。 落葉喬木,高達15米,具乳液,樹皮灰色而有淺縱裂。

  6. kplant.biodiv.tw › 烏臼n › 烏臼烏臼

    烏 桕 為落葉大喬木,烏臼得名的由來:有一說法是因烏臼鳥喜食其種子而獲名,另一種說法是 因其樹老時根部黑爛成 臼,而得名。 烏桕的木材質地較有彈性 , 適合做『陀螺』的材料 , 所以坊間有『一樟 , 二瓊 , 三埔姜 , 四苦苓』之說。

  7. 這種具有多項功能的植物即是「烏臼樹」。李時珍《本草綱目》寫道:「烏喜食其子,因以名之。...或曰,其木老則根下黑爛成臼,故得此名。」所以這種植物的名字由來可能與烏鴉有密切的關係,也可能是因為樹老後根部會爛成臼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