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釋. 國:國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長安城。 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 濺淚:流淚。 恨別:悵恨離別。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里指安史之亂的戰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當。 白頭:這里指白頭發。 搔:用手指輕輕的抓。 渾:簡直。

  2. 出自唐代 杜甫 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詩三百首, 國中古詩, 寫鳥, 愛國, 思鄉, 戰爭, 憂國憂民, 早教古詩100首. 譯文及注釋.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釋. 國:國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長安城。 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 濺淚:流淚。 恨別:悵恨離別。

  3.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賞析 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

    • 概觀
    • 作品原文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望》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悽苦哀思。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

    春望

    國破山河在⑴,城春草木深⑵。

    感時花濺淚⑶,恨別鳥驚心⑷。

    烽火連三月⑸,家書抵萬金⑹。

    詞句注釋

    ⑴國:國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⑵城:長安城。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⑶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濺淚:流淚。 ⑷恨別:悵恨離別。 ⑸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裡指安史之亂的戰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⑹抵:值,相當。 ⑺白頭:這裡指白頭髮。搔:用手指輕輕的抓。 ⑻渾:簡直。欲:想,要,就要。不勝:受不住,不能。簪:一種束髮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成年後束髮於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白話譯文

    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里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髮疏稀插不上簪。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整體賞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瀰漫,煙柳明媚,遊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悽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於物,藉助景物反托情感,為全詩創造了一片荒涼悽慘的氣氛。“國破”和“城春”兩個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時存在並形成強烈的反差。“城春”當指春天花草樹木繁盛茂密,煙景明麗的季節,可是由於“國破”,國家衰敗,國都淪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頹垣殘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長安城裡已不是市容整潔、井然有序,而是荒蕪破敗,人煙稀少,草木雜生。這裡,詩人睹物傷感,表現了強烈的黍離之悲。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無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花鳥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兒原本嬌艷明媚,香氣迷人;春天的鳥兒應該歡呼雀躍,唱著委婉悅耳的歌聲,給人以愉悅。“感時”、“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這兩句的含意可以這樣理解:我感於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淚落潸然;我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人內心痛苦,遇到樂景,反而引發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那樣。杜甫繼承了這種以樂景表現哀情的藝術手法,並賦予更深厚的情感,獲得更為濃郁的藝術效果。詩人痛感國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會增添內心的傷痛。這聯通過景物描寫,借景生情,移情於物。表現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詩人想到:戰火已經連續不斷地進行了一個春天,仍然沒有結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肅宗剛剛繼位,但是官軍暫時還沒有獲得有利形勢,至今還未能收復西京,看來這場戰爭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敵軍營,好久沒有妻子兒女的音信,他們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樣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書抵萬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詩人在訊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戰爭是一封家信勝過“萬金”的真正原因,這也是所有受戰爭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廣大人民反對戰爭,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願望,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連月,家信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內憂外患糾纏難解。眼前一片慘戚景象,內心焦慮至極,不覺於極無聊賴之時刻,搔首徘徊,意志躊躇,青絲變成白髮。自離家以來一直在戰亂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於長安數月,頭髮更為稀疏,用手搔發,頓覺稀少短淺,簡直連髮簪也插不住了。詩人由國破家亡、戰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 “白髮”是愁出來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頭髮白了、疏了,從頭髮的變化,使讀者感到詩人內心的痛苦和愁怨,讀者更加體會到詩人傷時憂國、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這是一個感人至深、完整豐滿的藝術形象。 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且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感嘆憂憤。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很久,以致家裡音信全無,最後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環相生、層層遞進,創造了一個能夠引發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表現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願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此詩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為三方面: 情景交融:前四句重在繪景(山河、草木、花鳥),但景中有情(破、深、濺淚、驚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時、恨別)。後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斷“家書”,搔“白頭”),情中有景。 意境深沉:“國破”然而“山河在”, “城春”可是“草木深”;花鳥本娛人之物,反而“濺淚”,“驚心”,語意的強烈反差,語勢的節節逆轉,使詩人鬱勃而頓挫的憂思情感獲得藝術的表現。 一字傳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使人觸目驚心,“深”字令人滿目淒涼。“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濺”、“驚”體現了詩歌語言的動態美,寄託了詩人強烈的情感。

    名家點評

    宋·司馬光《溫公續詩話》:“古人為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耐也。近世詩人,唯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他皆類此,不可遍舉。” 宋·方回《瀛奎律髓》:“此第一等好詩。想天寶、至德以至大曆之亂,不忍讀也。” 明·鐘惺《唐詩歸》:“所謂愁思,看春不當春也。” 明·胡震亨《唐音癸簽》:“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淡淺深,動奪天巧,百代而下,當無復繼。” 明·王嗣奭《杜臆》:“落句方思濟世,而自傷其老。”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起聯筆力千鈞。……‘感時’心長,‘恨別’意短,落句故置家言國也。匡復無期,趨朝望斷,不知此身得睹司隸章服否?只以‘不勝簪’終之,淒涼含蓄。” 清·吳見思《杜詩論文》: “杜詩有點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國破山河在’,‘在’字則興廢可悲;‘城春草木深’,‘深’字則薈蔚滿目矣。” 清·陳衍《石遺室詩話》:“老杜五律,高調似初唐者,以‘國破山河在’一首為最。” 近代·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引吳汝倫曰:“字字沉著,意境直似離騷。” 近代·郁達夫《奉贈》詩之五:“一紙家書抵萬金,少陵此語感人深。” 近代·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曰:“語語沉著,無一毫做作,而自然深至。” 現代·顧隨《駝庵詩話》: “(首聯)在雄偉中有秀雅,壯美中有顧優美。” 現代·蕭滌非《杜甫詩選》:“關於‘感時’句,有人認為花並不濺淚,但詩人有這樣的感覺,因此,由帶著露水的花聯想到它也在流淚。按果如此說,濺字就很難講通……濺是迸發,有跳躍義。……故此處‘淚’仍以屬人為是,所謂‘正是花時堪下淚’也。又白居易《聞早鶯》有‘鳥聲信如一,分別在人情’,可與‘鳥驚心’互參。” 現代·徐應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備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4.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詩人想到:戰火已經連續不斷地進行了一個春天,仍然沒有結束。 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肅宗剛剛繼位,但是官軍暫時還沒有獲得有利形勢,至今還未能收復西京,看來這場戰爭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

  5. 2024年6月28日 ·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白話文翻譯 國家已經破碎,但山河依舊存在;春天來了,城中的草木茂密。感傷於時局,看到花兒也會流淚;因離別而悲痛,聽見鳥鳴也會驚心。戰火已經延續了三個月,家中的書信如同萬金寶貴。

  6.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自唐代 杜甫 的《春望》. 译文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注释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虚指,指战火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抵:值,相当。. 赏析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