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6月22日 · 中暑或熱衰竭都是地處於熱帶與亞熱帶交界的台灣,除了曬傷以外,在炎炎夏季中常會發生的熱傷害。 什麼是熱傷害呢? 其實「熱傷害」是指身體在酷熱的環境下無法有效維持正常體溫,進而產生不適的症狀。

  2. 2023年7月11日 · 熱衰竭是最常見的熱傷害之一,由於人體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下,大量排汗卻沒有攝取足夠水分,導致體液和電解質流失,進而出現以下幾種症狀。 體溫升高(但不超過40°C) 皮膚蒼白且濕冷. 口渴. 頭暈 、 頭痛. 虛弱、無力倦怠. 噁心嘔吐. 暈倒. 輕微的呼吸急促. 推薦閱讀:別輕忽! 重度中暑,體溫恐達40度以上 致死率高. 熱衰竭如何處理? 熱衰竭是由於高溫、水分攝取不足和電解質流失所致,因此在治療上應盡快幫助病人補充流失的水分並降低身體溫度,熱衰竭處置步驟如下所述。 先將病人移動到蔭涼處,解開過緊的衣物幫助散熱。 在病人身上灑水,或用濕毛巾擦拭身體,搭配電扇降溫。

  3. 熱衰竭,是指在熱的環境下過久,持續的流汗,且未補充適當的鹽分及水分,造成全身性不舒服; 中暑,則指在無法散發熱量的環境中,造成身體的核心體溫升高超過40.5℃,同時中樞神經的功能出現障礙,有危及生命的狀況。

  4. 2024年7月7日 · 邱馨慧也強調,熱衰竭距離中暑只有一線之隔,熱衰竭的特點為身體摸起來很熱,但手腳濕冷,體溫量測多低於40度;到了中暑程度時,皮膚則呈現 ...

  5. 2020年6月19日 · 臺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顏瑞昇分析,根據嚴重程度不同,熱傷害從輕微到嚴重,分成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以及熱中風等,其差異如下: 兩類易發生熱傷害的族群. 顏瑞昇醫師分析,容易發生熱傷害的族群有兩大類: 1. 傳統型》「對熱抵抗力差」的人. 包括老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利尿劑的人,這些人因為退化、疾病或藥物的影響,導致散熱功能較差,身體容易累積熱傷害。 2. 運動型》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者. 像是豔陽下跑馬拉松的跑者,或出操的阿兵哥。 由於運動本來就會產熱,如果過程中水分補充不夠,會排汗困難;假如又加上外在環境「濕度高」,也會使排汗散熱變得困難,而使熱蓄積在體內,最後造成熱傷害。

  6. 2024年7月9日 · 進入炎熱潮濕夏季,加上全球暖化勢不可擋,近年來台灣高溫和極端高溫天數不斷增加。醫師指出,因急症前來急診民眾數量也不斷上升,高溫和高濕度對人體健康影響不

  7. 中暑症狀差異大,注意熱衰竭與中暑! 如前所述,中暑為熱傷害的一種,而熱傷害依據嚴重程度與症狀,又可分成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及中暑,以下說明: 熱痙攣 症狀:大腿、小腿及手臂的肌肉疼痛及痙攣,持續時間約1~3分鐘。

  8. 2023年7月20日 · 你口中的中暑其實是熱衰竭症狀!每年的7~8月是民眾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高峰期,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7月熱傷害累計444人次,已是去年同…

  9. 2021年6月10日 · 熱衰竭與中暑的病人,治療重心在於快速地將體溫降至39℃以下,並以支持性療法維持患者生命徵象的穩定與器官功能。 面對一位懷疑有熱傷害的病人,應盡快從高熱的環境中將病人移至陰涼的遮蔽處,若病人清醒,可鼓勵病人自行經口補充水分,可用濕毛巾擦拭身體幫助降溫,並協助盡快送醫。 到達醫院後,應建立靜脈輸液路徑,為病人補充水分與電解質,並積極進行降溫處理。 (參見表一) 炎炎夏日,熱急症是如影隨形的隱形殺手。 對於熱急症的診斷與治療的了解,是我們要安度夏日的不二法門。 相關資料可參考: 1.蔡易達, 謝至嘉, 洪明原, 李忠勳. 熱症與中暑. 臺灣急診醫學會醫誌. 2010;12 (suppl 2): S27-S37.

  10. 2021年5月24日 · 從症狀分辨. 夏天炎熱,無論是在戶外或室內,都有機會中暑。 當人體不能有效控制體溫,就有機會出現熱衰竭,嚴重可致中暑,若不及時降溫及急救更會有生命危險。 當身邊有人熱衰竭或中暑應怎麼辦? 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接受明報網站訪問,教大家分辨患者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並按4個步驟處理。 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徵狀. 熱衰竭一般因缺失水分或電解質(鹽分)而出現,徵狀包括面色蒼白、大量出汗、感到暈眩及不適等。 (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中暑徵狀包括皮膚潮紅發熱、無法排汗、暈眩,甚至休克等。 (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