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5月11日 · 在太阳能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率最高的即是电池组件的缺陷,其在红外热图上表面的即为“热点效应”,这些缺陷的组件由于无法将吸收的热能转换为电能,而只能直接以“高热”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温度比其它电池高出很多,通过红外检测,热点清晰可见。 单晶/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隐裂无损检测测试图片. 测试条件: 1、将电池片直接放置在阳光下照射; 2、电极未短接; 3、未加载反向电流;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隐裂无损检测. (使用长波非制冷红外热像仪在未加载反向电流时拍摄的红外热图)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隐裂无损检测. (使用长波非制冷红外热像仪在未加载反向电流时拍摄的红外热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2. 2020年7月8日 · (1)掰片手升降速度不宜过快,保证能够清楚的看到完整的升降过程。 (2)检查掰片台吸盘是否漏气,若有漏气现象须进行处理。 (3)掰片台必须保持相对水平。 非切割面裂片,隐裂. 01 机器人轴. 片或放片不宜过低,当前用压缩量为1圈的吸盘,在调整片或放片位时,吸盘压缩量0.3mm即可,不会导致吸不上电池片,也不会引起裂片或隐裂。 如果电池片中间第三或第七根栅线附近出现裂片应注意。 02 预焊台镶块. 预焊台镶块处不能有毛刺、凸起,要求清理工具硬度不能太硬且不能有尖锐表面或拐角,0.6mm塞尺随机附件中有,可再自备一些。 03 H1手. H1手低位不能接触电池片及铺放好的焊带。 04 焊带Z折弯.

  3. 2018年4月24日 · 解决办法: 1.控制好每天所用的EVA 的数量,要让每个员工了解每天的生产任务。 2.材料是由厂家所决定的,所以尽量选择较好的材料。 3.将分切好的太阳能背板放置烘箱内预烘烤1-2分钟,使其潮气赶出。 4.调整层压工艺参数,使抽真空时间适量。 5.增大层压压力。 (可通过层压时间来调整也可以通过再垫一层高温布来实现。 6.垫高温布,使组件受热均匀 (最大温差小于4°)。 7.根据厂家所提供的参数,确定层压总的时间,避免时间过长。 8.应注重6S 管理,尤其是在叠层这道工序,尽量避免异物的掉入。 三、组件中有毛发及垃圾. 原因分析:

  4. 2016年10月11日 · 当隐裂导致细栅线断裂时,细栅线无法将收集的电流输送到主栅线,将会导致电池片部分甚至全部失效。 基于上述原因,对电池片功能影响最大的,是平行于主栅线的隐裂(第4类)。 根据研究结果,50%的失效片来自于平行于主栅线的隐裂。 45°倾斜裂纹(第3类)的效率损失是平行于主栅线损失的1/4。 垂直于主栅线的裂纹(第5类)几乎不影响细栅线,因此造成电池片失效的面积几乎为零。 相比于晶硅电池表面的栅线,薄膜电池表面整体覆盖了一层透明导电膜,所以这也是薄膜组件无隐裂的一个原因。 有研究结果显示,组件中某单个电池片的失效面积在8%以内时,对组件的功率影响不大,组件中2/3的斜条纹对组件的功率稳定没有影响。 因此,当组件中的电池片出现隐裂后,可能会产生效率损失,但不必谈隐裂“色变”。 3、检测“隐裂”的手段.

  5. 2020年5月12日 · 漏电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清洗、刻蚀、扩散、丝印烧结、测试分选。如果漏电流大可能是下列情况: (1)绒面大,片子本身质量不好;(2)过刻和未刻都会导致漏电大;(3)电池片正面被污染,边缘漏浆;(4)烧结温度过高;(5)测试分选时被击穿。

  6. 2020年7月17日 · (1)防止击穿. 如果电池片做成组件时,电池片的正负极被接反,或者组件被加上反偏电压时,由于电池片的暗电流过大,电流叠加后会迅速的将电池片击穿,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少发生,所以测试暗电流在这方面作用不是很大。 (2)监控工艺. 当电池片工艺流程结束后,可以通过测试暗电流来观察可能出现的工艺的问题,前面说过,暗电流是由反向饱和电流和薄层漏电流以及体漏电流组成的,分别用J1,J2,J3表示,当我们给片子加反偏电压时,暗电流随电压的升高而升高,分3个区,1区暗电流由J2起支配作用,2区由J3起支配作用,3区由J1起支配作用,3个区的分界点由具体的测试电压而决定的。 为什么暗电流会随电压升高而增大呢?

  7. 2019年12月18日 · 一现象. 双面光伏组件中的太阳电池使用高温定位胶带固定,在经过层压工艺后,从组件背面可以看见高温定位胶带与栅线接触处有明显的发白现象,如图2 所示。 二高温定位胶带发白的原因分析. 2.1 采用单面M2 太阳电池与采用双面P E R C 太阳电池的2 种光伏组件的对比. 分别将高温定位胶带粘贴在单面M2 太阳电池及双面PERC 太阳电池的背面,然后在进行层压流程后观察2 种光伏组件的外观,如图3 所示。 由图3 可以看出,层压后,采用单面M2 太阳电池的组件背面的胶带无明显发白现象;采用双面PERC 太阳电池的组件背面的胶带有明显发白现象,且电池与细栅线接触处出现了发白。 因此,发白现象可能与双面太阳电池背面的细栅线有关。 2.2 与背面栅线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