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其他人也問了
番茄是什麼?
蕃茄的特性是什麼?
番茄是水果嗎?
番茄的起源是哪裡?
番茄種子怎麼處理?
番茄為什麼會落花?
番茄果實與剖面圖. 番茄 (學名: Solanum lycopersicum),在 香港 、 澳門 、 新加坡 、 馬來西亞 經常採用 蕃茄 的寫法,而 中國大陸 、 台灣 [1] 則使用 番茄,是 茄科 茄屬 [註 1] 的一種植物。 番茄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現作為食用蔬果已被全球廣泛種植,同時具醫療效用,是茄科開花植物的模型生物之一 [4]。 名稱. [編輯] 書面語及寫法. [編輯] 在漢語中,「番茄」為書面語,「蕃茄」為異體字寫法 [5],草字頭的「蕃茄」在除了中國大陸以外的華人地區中都非常常見,在台灣,其出現頻率甚至遠超正統寫法的「番茄」,而在中國大陸則統一成「番茄」。 在中國大陸,由於北方漢語的影響,番茄常被稱為「西紅柿」。
学名及争议. 生物学 二名法 中, 在1753年 林奈氏 的書「植物種志」(Species Plantarum)中,番茄 拉丁語 被解釋為「wolfpeach」,其中狼來自lyco,而桃子來自persicum。 現今仍把野生未馴化的番茄稱為狼桃,如日本高知縣四萬十川的農特產即為狼桃。 其 种 的名称“ lycopersicum ”意思是“狼桃”,源自日耳曼 狼人 传说。 传说中,巫师和巫婆在药水中使用 颠茄 把他们自己变成狼人,番茄是一种近似的但是大一些的果实,所以当番茄来到欧洲的时侯被叫作“狼桃”。 [11] 然而,番茄的学名在历史上曾经多次更动。
民國80年代以後臺灣大幅度減少加工番茄的生產,現在大多從國外進口,民國109年番茄調製品(番茄破碎)主要從美國和中國進口,番茄罐頭(番茄未破碎)主要從義大利進口。
12,942. 特性:茄科蕃茄屬1年生草本植物,帶有一種氣味,北部人叫臭氣味,南部人稱香腥味。 酸中帶甜,皮薄肉厚,多汁味美。 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質、熱量、醣質、纖維、灰質、鈣、磷、鐵、維生素A2、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菸鹼酸、番茄素. 挑選方式:選大果當選果型圓潤飽滿、果肩呈青綠色而果頂已轉紅者。 小果則以果形完整、果色鮮紅,無擠壓外傷或萎縮者為佳。 料理:炸蕃茄手捲、烤蕃茄 (上加起司) 【資料來源:農糧署】 分享: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利用植物激素調節番茄的開花和結果時間,促進開花與結果. 豐年-設施蕃茄合理化肥培管理. 合理化施肥- vol.10 蕃茄篇. 蕃茄紅了. 寶島鄉土情-第014集 勇闖紅番區 蕃茄. 牛蕃茄盆栽照顧. 關於蕃茄嫁接茄科母株的茄果.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植物學史
- 形態特徵
- 生長習性
- 品種分類
- 繁殖方法
- 栽培技術
- 病蟲防治
番茄,即西紅柿(學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管狀花目、茄科、番茄屬的一種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體高0.6-2米,全體生粘質腺毛,有強烈氣味,莖易倒伏,葉羽狀複葉或羽狀深裂,花序總梗長2-5厘米,常3-7朵花,花萼輻狀,花冠輻狀,漿果扁球狀或近球狀,肉質而多汁液,種子黃色,花果期夏秋季。
番茄原產南美洲,中國南北方廣泛栽培。番茄的果實營養豐富,具特殊風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番茄醬、汁或整果罐藏。
•中文學名:番茄
•拉丁學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別稱:蕃柿、西紅柿、洋柿子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番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帶。在秘魯、厄瓜多、玻利維亞等地,至今仍有大面積野生種的分布。番茄屬分為有色番茄亞種和綠色番茄亞種。前者果實成熟時有多種顏色,後者果實成熟時為綠色。番茄屬由普通栽培種番茄及與栽培種番茄有密切關係的幾個種組成,大體上又分為普通番茄和秘魯番茄兩個複合體種群。普通番茄群中包括:普通番茄、細葉番茄、奇士曼尼番茄、小花番茄和奇美留斯凱番茄、多毛番茄;秘魯番茄群中包括智利番茄和秘魯番茄。
現在栽培番茄的祖先是櫻桃番茄。墨西哥較早馴化栽培,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傳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後傳到義大利,1575年相繼傳到英國和中歐各國,當時作為觀賞植物。18世紀中葉始作食用栽培。1768年米勒首次作出植物學描述,進行分類和定名。17世紀傳入菲律賓,後傳到其他亞洲國家。中國栽培的番茄從歐洲或東南亞傳入。清代汪灝在《廣群芳譜》的果譜附錄中有“番柿”:“一名六月柿,莖似蒿。高四五尺,葉似艾,花似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草本也,來自西番,故名”。由於番茄果實有特殊味道,當時僅作觀賞栽培。到20世紀初,城市郊區始有栽培食用。中國栽培番茄是從50年代初迅速發展,成為主要果菜之一。
番茄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0.6-2米,全體生粘質腺毛,有強烈氣味。莖易倒伏。葉羽狀複葉或羽狀深裂,長10-40厘米,小葉極不規則,大小不等,常5-9枚,卵形或矩圓形,長5-7厘米,邊緣有不規則鋸齒或裂片。
花序總梗長2-5厘米,常3-7朵花;花梗長1-1.5厘米;花萼輻狀,裂片披針形,果時宿存;花冠輻狀,直徑約2厘米,黃色。
番茄是一種喜溫性的蔬菜,在正常條件下,同化作用最適溫度為20-25℃,根系生長最適土溫為20-22℃。喜光,光飽和點為70000lx,適宜光照強度為30000-50000lx。也是短日照植物,番茄喜水,一般以土壤濕度60-80%、空氣濕度45-50%為宜。
番茄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太嚴苛,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壤土生長良好。土壤酸鹼度以pH6-7為宜。
番茄品種繁多,主要栽培的品種有毛粉802、渝抗4號、渝抗5號、秦粉二號、西粉二號、西粉三號、紅寶石、超級早豐、早魁、強豐、台灣紅、中蔬4號等。在品種選擇上應注意作春提早或秋延晚栽培時,應選擇早熟品種,正季栽培選擇中晚熟品種。
栽培的番茄,屬普通番茄。有5個變種:①栽培番茄,多數栽培品種均屬此變種;②櫻桃番茄,果實圓球形,果徑約2厘米,2室,紅、橙或黃色;③大葉番茄,葉緣光滑,形似薯葉;④梨形番茄,果實梨形,紅色或橙黃色;⑤直立番茄,莖直立,果實扁圓球形。
土壤配製
按一定比例配製營養土,要求營養土的孔隙度約60%,ph6-7.含速效磷1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鉀1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氮150毫克/千克,疏鬆、保肥、保水,營養完全。將配製好的營養土均勻鋪於播種床(厚度10厘米),或者育苗盤裡。
種子處理
1.溫湯浸種,即稱用清水浸泡種子1-2小時,然後撈出把種子放入55攝氏度熱水,維持水溫均勻浸泡15分鐘,之後再繼續浸種3-4小時。溫湯浸種時,一般是一份種子,二份水;要不斷、迅速地攪拌,使種子均勻受熱,以防燙傷種子;三是要不斷加熱水,保持55攝氏度水溫。可以預防葉霉病、潰瘍病、早疫病等病害發生。 2.磷酸三鈉浸種,即先用清水浸種3-4小時,撈出瀝乾後,再放入10%的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20分鐘,撈出洗淨。這種方法對番茄病毒病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3.種子經過處理後可以直接播種,但最好還是要進行催芽播種。進行催芽時,通常未經藥劑處理的種子,需先用溫水浸泡6-8小時,使種子充分膨脹,然後放置在25-28攝氏度溫度條件下芽2-3天。而用藥劑浸種的種子,只需用清水將種子沖洗乾淨後即可直接催芽。催芽過程中,需提供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為此要經常檢查和翻動種子,使種子處於鬆散狀態,每天還需要用清水淘洗1-2次,以更新空氣和保持濕度。催芽最好採用恆溫箱。經過催芽的種子,播種後出苗快而整齊,有利於培育健壯的幼苗。 4.緩凍催芽:將土豆塊莖冷凍後再緩緩解凍,然後榨汁,把番茄種子在土豆汁中解凍一夜,次日,將一塊沒有絨毛的厚布蘸上汁,把浸泡過的種子鬆散地放在上面,使種子相互不接觸,再用聚乙烯薄膜蓋上以免乾燥,但需保持透氣,然後把它們放在溫暖的地方(不能加溫),種子發芽後,插入土壤進行育苗,採用這種催芽法可比普通發芽的番茄提早成熟2-3周。
播種方式
1.播種量:一般番茄種子每克含有300粒左右,根據定植密度,一般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種量20-30克。每平方米播種床可以播種10-15克。如果種子發芽率低於85%,播種量還應該適當增加些。 2.播種期:根據種植季節、氣候條件、栽培方式、育苗設施等因素綜合考慮,以確定適宜的播種期。例如,春季露地栽培,北京地區通常在2月中旬至3月初播種育苗。秋季露地栽培,長江以南如上海、南京等地以7月下旬至8月初播種,效果最好;而四川東部以7月上旬播種的產量較高。產量也較高。一些番茄病害發生嚴重的地區,把播種期適當推遲1-2月,然後通過密植、早摘心、增加肥水等措施,也能獲得較高的產量。 3.播種方法:通常有撒播、條播和點播。播種後應立即覆土,覆土要用過篩的細土。覆土的厚度約0.8-1.0厘米,薄厚要一致。播種後每平方米苗床再用8克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上細土均勻薄撒於床面上,可以防止幼苗猝倒病發生。冬春季育苗床床面上還需覆蓋地膜。夏秋季育苗床床面上需覆蓋遮陽網或稻草,待有70%幼苗頂土時撤除覆蓋物。
溫度
從播種到第一片真葉出現(破心)。在正常溫度條件下這一時期為7-9天;幼苗期是指從第一片真葉出現至第一花序現蕾。此期適宜晝溫為25-28℃,夜溫為13-17℃。此期地溫對幼苗生育有較大的影響,適宜的地溫應保持在22-23℃;始花座果期是指從第一花序現蕾至座果。這個階段是番茄從以營養生長為主過渡到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同等發展的轉折時期,直接關係到產品器官的形成及產量;
選時
黔東南地區早熟栽培在11月中下旬播種育苗,其他地方正季栽培在12月中下旬播種育苗,作秋延晚栽培5月中下旬播種育苗。
土壤
番茄能耐旱,但不耐澇,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為了獲得高產,需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
晚疫病
症狀識別:番茄晚疫病又名番茄疫病,是番茄上發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該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為害葉片和果實,也能為害莖和葉柄。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病斑由葉片的主莖蔓延,嫩莖部縊縮腐爛,病部以上枝葉死亡,濕度大時病部表面產生白色霉層。 發病規律:該病喜歡高溫高濕的環境,最適發溫度18-25℃,相對濕度在95%以上。最適感病生育期為成株期至座果期,發病的潛育期3-5天。多連陰雨的年份發病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重,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肥水管理不當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①輪作: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②清除病殘體,發病季節及時摘除病葉病果深埋,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 ③栽培防治: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物抗病性,澆水易在晴天進行,防止大水漫灌。保護地栽培灌水後應適時放風排濕,合理密植,及時整枝打叉,摘除植株下部老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在保證濕度的前提下增加放風量; ④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開始用72%霜霉疫淨可濕性粉劑稀釋800-1000倍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3-4次。
病毒病
症狀識別:該病是病毒引起的病害,在田間主要表現的症狀是:花葉、蕨葉、條紋、叢生、卷葉、黃頂。該病害在秋播番茄生長中發生較為嚴重。 發病規律:該病喜歡高溫乾旱環境,夜溫和地溫偏高,少雨,蚜蟲多的時候發生較為嚴重。肥水不勻,偏施氮肥的田塊發生較為嚴重。最適發病環境溫度為20-35℃。相對濕度在80%以下,最適感病生育期為五葉期至座果中後期,發病潛育期10-15天。一般持續高溫乾旱天氣,有利於該病的發生與流行。 防治方法: ①選擇抗病雜交品種; ②選用無病種子,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 ③科學管理,培育壯苗,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以提高抗病能力; ④防蚜、治蚜。防止蚜蟲傳播病毒,可選用2.5%中保蚜無蹤乳油1000-1500倍液,或4%劍誅乳油1000-1500倍液等噴殺; ⑤化學防治,在發病前或發病始見期,可選用40%克毒寶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青枯病
症狀識別:該病是由細菌引起的,是細菌性維管束組織病害。葉片表現為,初始頂部新葉萎蔫下垂,後下部葉片發展產生凋萎,接下來才是中部葉片產生凋萎,發病後葉片色澤較淡,呈青枯狀。發病初始期植株葉片白天出現萎蔫,傍晚後恢復正常,後很快擴展至整株萎蔫,並不再恢復而死亡;莖表現為,初期為水漬狀斑點擴大後呈褐色,病莖下部表皮粗糙,常產生不定根,剖開病莖,維管束變褐色,橫切後用於擠壓可見乳白色粘液滲出。 發病規律:該病喜歡高溫高濕,發病最適溫度範圍20-38℃,最適感病生育期,是番茄結果中後期,發病潛育期5-20天。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偏酸的田塊發病較重秋季高溫多雨的年份發病較重,引發病症表現的天氣條件為大雨或連續陰雨後驟然放晴,氣溫迅速升高,田間濕度大,發病現象會成片出現。 防治方法:在目前對番茄青枯病尚無理想的防治藥劑情況下,防治上應抓好下述環節: ①因地制宜地選育和換種抗耐病高產良種; ②重病地區和重病田實行輪作,最好與水稻進行水旱輪作; ③加強肥水管理。整治排灌系統,高畦深溝栽培,防止漫灌串灌; ④初果期開始加強巡查,一旦發現病株隨即拔除,收集燒毀,病穴及附近植株淋灌77%可殺得懸浮劑800倍液,或掃細800倍液,2次以上,隔7-10天1次,前密後疏,淋透淋足(200-500毫升/株或更多)。
2024年1月10日 · 番茄栽培的關鍵步驟. 成功的番茄栽培取決於一系列關鍵步驟,包括播種、澆水和摘芽,每一個步驟都對番茄的生長和產量有重要影響。 掌握這些關鍵步驟,可以幫助農民和園藝愛好者提高番茄的產量和品質。 播種是番茄栽培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之一。 播種時間因品種和氣候而異,一般來說,北部地區為8月上旬至隔年3月上旬,中、南部地區為9月上旬至隔年1月。 播種方式也非常重要,將番茄種子均勻撒播於育苗盤中,覆蓋薄土,並保持土壤濕潤。 若採用直播的方式,則需要將種子直接播種於田間,覆蓋薄土並保持土壤濕潤。 澆水. 番茄需要適當的水分,但不可過多。 一般情況下,一天澆水一次即可,炎熱天氣可追加澆灌。 澆水時應避免直接澆灌番茄葉片,以免引起病害。 此外,還要避免過度澆水,以免造成番茄根系腐爛。
掌握番茄栽培關鍵:防治落花落果 有助產量提升. 番茄對氣候環境較為敏感,夏季時宜搭建遮陰處並進行溼度管理,以降低落花、落果。. 番茄為茄科之蔬果作物,原產於南美安地斯山脈之秘魯、厄瓜多爾等地,依據2022年農業年報統計,番茄種植面積約3,895公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