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6日 · 2024/3/16 15:10.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6日電痛風是常見文明病台灣平均每23人就有1人痛風男性更占7成以上營養師分享預防飲食關鍵5招少吃紅肉適當補充水分勿飲酒過量加上健康飲食和體態有助舒緩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2019年開始被診斷為痛風的患者數量逐年攀升至今已接近100萬人開業營養師蔡宜方近日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台灣的高尿酸問題較其他國家普遍,平均每23人就有1人痛風,又以男性占7成以上為多。 蔡宜方指出,在19至44歲的年齡層中,約6%男性患有痛風,而這個比例隨著年齡增加而大幅攀升,尤其45歲以上的男性族群更是高風險的族群。

  2. 2020年9月10日 · 何一成提醒痛風患者要注意均衡飲食不要吃太多含普林食物如內臟蝦蟹貝類

  3. 2019年12月19日 · 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說痛風是體內過多的尿酸沉澱堆積導致的疾病如果沉積在關節就會導致關節炎沉積在腎臟就會導致腎臟疾病。 肥胖、高血壓、藥物影響、基因、飲食、糖尿病、高血脂、腎臟疾病等,都可能導致尿酸過高及痛風。 痛風發作時會造成患部紅腫熱痛,蔡文展說,痛風的取名相當傳神,有兩個特色,其一是痛風的痛非常的劇烈,患者可能會痛到坐立難安、不良於行,甚至是微風吹過都會刺痛;另一個意涵,痛風的痛「來去如風」,患者發作後會在24小時內痛到頂點,但就算不治療,3到7天內也會好。 只是,蔡文展說,約有15%人在首次痛風發作後,此生不會再發作;但有85%的人會再度發作,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視尿酸高低而定。

  4. 2023年3月23日 · 潘郁仁醫師提醒日常飲食需避免海鮮內臟動物脂肪等高普林食物以及酒類含糖飲料尤其含果糖的手搖飲才能趨吉避凶保安康潘郁仁醫師說痛風石通常是長在常發作的關節位置包括手指腳趾膝蓋手肘腳踝很多人發作時痛到無法行動要請假。 知名藝人許效舜稱多年痛風發作時「痛不欲生」,韓國節目《Running Man》主持人金鐘國也因為痛風導致腎臟出問題,很多病友都是珍奶、雞排、啤酒不當飲食導致「帝王病」痛風發作,花蓮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潘郁仁醫師提醒,日常飲食需避免海鮮、內臟、動物脂肪等高普林食物以及酒類、含糖飲料、尤其含果糖的手搖飲,才能趨吉避凶保安康。

  5. 2020年12月3日 · 秋水仙素」(Colchicine是一款緩解痛風症狀的老藥在台灣使用已有將近40年歷史為處方用藥在台灣共有17張藥品許可證屬於第一線用藥。 據健保統計,全台一年用量高達3800萬顆。 不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近年監測藥品不良反應通報案例發現,2011年至今年8月底,共接獲353 件不良反應通報案例,以肝腎功能不全病人占大宗,其中180件為非嚴重不良反應、173件為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有10人死亡。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患者出現的嚴重不良反應包括全血球減少、橫紋肌溶解、神經病變等症狀,這些雖然都是仿單中記載的可能副作用,但疑因患者肝腎功能不佳或合併使用慢性病藥物,導致藥物代謝時間拉長,明明只吃1顆藥,卻可能出現2到3顆的藥效,副作用也因此倍增。

  6. 2020年9月13日 · 中年男為降血脂猛吃麥片尿酸飆 醫嘆得不償失.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3日電)40多歲中年男子有高血脂問題又不想吃藥,聽信網路傳聞猛吃麥片 ...

  7. 2024年5月1日 · 林錦龍說明,當身體中水分減少時,血壓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進而產生急性腦中風風險,所以適當補充水分很重要,此外,適度控制室內空調溫度,避免急劇溫度變化,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林錦龍提醒,國內慢性病患者中,約有5成同時患有多重共病,這些共病往往都會增加急重症的風險,控制好三高等慢性病是關鍵,從日常開始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向菸說不,如有狀況應儘速就醫,配合專業團隊介入,可望有效控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