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深淵》、《如歌的行板》、《鹽》、《紅玉米

      • 詩歌代表作有《深淵》、《如歌的行板》、《鹽》、《紅玉米》等,1959年出版詩集《苦苓林的一夜》,其後多種詩集如《深淵》、《瘂弦詩抄》、《瘂弦詩集》、《弦外之音》等,影響台港現代詩甚廣。
      theinitium.com/opinion/20241019-culture-ya-xian-taiwan-poet-obituary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9年6月8日 · 精選書摘. 余光中在搖滾調性裡掌握了節奏感,吉他、鍵盤、鼓,配上他口語白話,呈現屬於他聲音。. 相對而言,瘂弦的詩的聲音,像胡琴、嗩吶、柳笛加一些大提琴鳴音,比較而言是旋律性。.

  3. 2019年8月26日 · 作者白靈是詩人,也是評名家。. 全書以11篇詩歌賞析,導讀瘂弦18首經典詩作,為讀者精闢解析「瘂弦詩風」影響和魅力。. 宣統那年風吹著. 吹著那串紅玉米. 瘂弦是天才型詩人,其詩作分「野荸薺時期」(1953—1958)、「深淵時期」(1957—1959)和「如 ...

  4. 瘂弦於1949年在 湖南 加入 中華民國國軍,並隨之抵達 台灣;1953年進入 政工幹部學校 影劇科,翌年畢業。. 後獲分配到 左營 軍中廣播電台 工作。. 同年與 張默 和 洛夫 創立 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人稱詩壇「鐵三角」。. 1962年瘂弦回到政工幹部 ...

  5. 2024年10月15日 · 再次現身,瘂弦一身素挺西裝,滿頭白髮在溫煦光度下閔耀銀輝!恍若一座覆雪之島。走進咖啡座,便從詩人背影認出他來。前些日子,或曾聽聞瘂弦自嘲:「我看不見自己背影,它看上去想必很淒涼。」然而,對於尋找溫暖與光暈人來說,那是〈C教授〉背影,「在晚夜,以繁星組成」。

    • 概觀
    • 基本介紹
    • 生平簡介
    • 主要成就
    • 相關報導
    • 作品《坤伶》
    • 評價

    瘂弦,中國台灣著名詩人,本名王慶麟,河南南陽人,在舞台劇《孫中山傳》中飾演孫中山,海內外巡演70多場,紅極一時。

    •中文名:瘂弦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河南省南陽市

    •出生日期:1932年

    •職業:著名詩人

    瘂弦1932年出生於河南省南陽縣(今南陽市臥龍區)楊莊營村東莊的一個農民家庭。六歲入本地楊莊營國小,九歲入南陽私立南都中學,十六歲入豫衡聯合中學,1949年8月,在湖南參加了國民黨軍隊,並隨之去台。到台灣後進國民黨政工幹校的影劇系學習,1953年3月畢業後分配到國民黨海軍工作。1961年任晨光廣播電台台長。

    1966年12月,以少校軍銜退伍。1969年任台灣“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總幹事。1974年兼任華欣文化事業中心總編輯及《中華文藝》總編輯。1975年任幼獅文化公司期刊總編輯。1977年10月起擔任台灣《聯合報》副刊主編至今。其間曾應邀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創作中心,併入威斯康辛大學學習。

    新民族詩型

    在瘂弦寫作生涯的早期,瘂弦提出了“新民族詩型”的觀點(1956),主張追求形象第一,意境至上;強調中國風與東方味。一再地迴響著漢語古典詩歌的聲音的《秋歌》可看作對這一觀點的實踐。 瘂弦是台灣《創世紀》詩刊的三駕馬車之一,他以詩之開創和拓植知名,民謠寫實與心靈探索的風格體會,二十年來蔚為台灣現代詩大家,從之者既眾,影響最為深遠。

    詩的真理

    他的詩作,追尋青年時代的夢想,呼應內心深處的一種召喚,並嘗試在時間的河流里逆泳而上。早年他崇拜奧地利詩人里爾克,早期影響瘂弦最大的是30年代詩人何其芳。何其芳曾是他年輕時候的詩神,《預言》里的重要作品他能背誦。對於他後來長久停筆寫詩的空白,他解釋說是因為他一任很多可寫的東西僅止於可寫的境界,思想鈍了,筆銹了,時代更迭,風潮止息。他在努力嘗試體認生命的本質之餘,自甘於另一種形式的、心靈的淡泊,承認並安於生活即是詩的真理。

    回歸東方

    關於台灣詩壇爭論不休的傳統與西化問題,瘂弦有很好的看法,而這些看法也成為他寫詩的指導思想:“在歷史的縱方向線上首先要擺脫本位積習禁錮,並從舊有的城府中大步地走出來,承認事實並接受它的挑戰,而在國際的橫斷面上,我們希望有更多現代文學藝術的朝香人,走向西方回歸東方。”關於詩的懂與不懂的問題,瘂弦有很深刻的見解:“歷來每次提出詩歌大眾化的問題,並不是一般老百姓,甚至也不是一般的讀者,而是自己本身讀詩的寫詩人。唐代的元白就是例子。當詩人所寫的詩連自己的同行都無法欣賞了解的時候,那應當檢討的是詩人本身,而非讀者。”症弦還對台灣詩壇作過這樣的批評:“從徒然的修辭上的拗句偽裝深刻,用閃爍的模稜兩可的語意故示神秘,用辭彙的偶然安排造成意外效果。只是一種空架的花拳繡腿,一種感性的偷工減料,一種詩意的墮落。”讀瘂弦的詩,最大的感觸就是,他的詩以質取勝,不追求創作數量。他的詩所寫的都是他的體驗和體會,誠如他自己所說,是內心深處的召喚和夢想,對於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對於生命本質的體認,如果一時還沒有這種體認,他自甘於淡泊。

    提起詩人瘂弦,就讓人想到他那本風行海內外的詩集《深淵》。詩評家羅青曾給予這詩集高度評價:“自五四運動以來,在詩壇上,能以一本詩集而享大名,且影響深入廣泛,盛譽持久不衰,除了瘂弦的《深淵》外,一時似乎尚無他例。”

    1998年,瘂弦從他工作多年的報紙工作的位置上退下來,回到加拿大溫哥華,與妻女團聚。他是1995年安家加拿大的。他安家的原因,是為了他的愛妻張橋橋,因為橋橋的身體很差,只有加拿大最適合她治病、生活。瘂弦挑房子的標準,也是為了橋橋。這是一幢典型的加拿大式房屋,外觀含蓄,看不出豪華處,裡面卻很舒適,這很符合他夫妻二人的性格。房子的基調是黃色(與洛夫的白色構成鮮明的對比),有二個客廳,三個火爐,樓上四間房,可以見到遠處的雪山和一座吊橋,還有地下室和游泳池。由於房子的外形極像一個“橋”字,當房屋中介公司領著他四處看房來到這裡,瘂弦不假思索便定下來,並將此房子取名為“橋園”。

    外面是西洋式,裡面卻是中國式。瘂弦將台北的藏書、家什及多年來收藏的一些民間藝術品全搬來了。有四扇春夏秋冬隔扇窗;有對聯:“跡寄天涯處,詩傳海內名。”那是好友的題字;還有兩對太師椅。瘂弦認為,太師椅之所以做得那么高,一方面是坐有坐相,正襟危坐禮儀的需要;一方面是表現中式服裝(如描龍繡鳳的長袍)下擺的美。如果坐在西式的沙發上窩成一團,就全完了。這即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

    瘂弦蒐集的民間藝術品,有鑼:戲鑼、貨鑼、童鑼、更鑼。鑼聲使他回到童年。鄰居張大娘丟了雞,敲鑼尋找:“誰偷了我的雞啦?當!”鄉公所開會,敲鑼通知:“明天晌午到廟門口開會,當!”有燈:馬燈、汽燈、煤油燈、菜油燈。他對古人的設計讚不絕口:燈分燈台、燈碗兩部分,二者是分離的。燈碗放在燈台上,可以使燈光普照桌面,方便看書、做活。燈台怕倒,體積往往較重,越重的燈台或燭台價錢越貴。燈碗裝油和燈草,通常做得比較輕巧,可以單拎起來,到黑沉沉的院落里開門,或者貼近地面尋找一根遺落的繡花針。提起打,就使瘂弦想到母親,他十七歲離家就再也沒見到她老人家的面。小時與母親相處多是在燈下,母親一邊做針線一邊給他講故事。母親的刺繡遠近聞名,所以他一看到刺繡就要買,以為都是他母親繡的。還有手爐、水菸袋、算盤、豬食槽、雞碗、錢莊的升斗、插秧時帶在指甲上的銅片(避免指甲受傷),甚至還有夜壺,殘留著時間的騷味,內有很厚的尿垢,他花了好幾種強力肥皂水才洗掉,乾淨得可以泡茶……看到這些東西,瘂弦就看到了他的故鄉——中國河南省南陽,又回到那過去的時光。收藏,對於他來說,就是懷舊,就是一種文化鄉愁。

    十六歲她的名字便流落在城裡一種悽然的韻律

    那杏仁色的雙臂應由宦官來守衛

    小小的髻兒啊清朝人為他心碎

    是玉堂春吧

    (夜夜滿園子嗑瓜子兒的臉!)

    ‘苦啊 ’ 雙手放在枷里的她

    飆詩歲月

    瘂弦本名王慶麟,出生於河南南陽。在他的很多詩作里,都寫滿了對家鄉的懷念:你離家這么多年了/怎么還帶著那頂破斗笠/不,那是故鄉的屋頂/……1949年他隨軍隊赴台,歷任台灣“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總幹事、幼獅文化公司期刊總編輯、台灣《聯合報》副刊主編等,也是台灣“創世紀”詩社發起人之一,著有《瘂弦詩抄》、《深淵》、《鹽》等詩集。

    上世紀50年代初,19歲的瘂弦開始發表詩作,1965年停筆。詩歌寫作生涯只有十幾年,留下的詩作也不到90首。其幾部詩集其實都可以看做是《深淵》的“異本”和延伸。但這些數量不多的作品,其原創性和高度想像力,在新詩界影響深遠,這在現代漢詩史上,可以說是個異數。

    “我今天是來尋根的。”走進北京大學校園,登上中坤國際詩歌獎頒獎台的瘂弦這樣說出第一句話:“我認為《創世紀》是拿得出去的台灣經驗,我們把從北大燒起來的中國新詩的火燃到了台灣。”

    瘂弦說:“我的文學事業是與《創世紀》一同成長的。我和洛夫、張默三人合辦創世紀詩社,詩社一辦就是50餘年,至今仍在出刊,明年就整整60年了。白先勇曾形容《創世紀》是九命貓。”瘂弦笑著回憶說,在那段時間裡,大家熱情很高,每個人都不拿稿費,是“沒有薪餉的部隊”。“如今的年輕人喜歡‘飆車’,我們那時是‘飆詩’,每天在宿舍裡頭對頭、腳對腳地寫詩,很多詩都在那時候寫成。我曾經創下一天最多寫6首詩的紀錄。”

    北大教授洪子誠評價說,在50年代台灣詩壇,瘂弦雖然屬於創世紀詩派,卻不為某一思潮、套路所拘束。瘂弦的詩呈現多樣的風貌。有抒情、有白描、有反諷、有淳樸的歌謠,有濃郁的鄉愁,有對現代文明的批判,也有存在主義式的自剖。他的文字渾然天成,自成一格。關切底層小人物的悲苦,但不施以廉價的感傷、憐憫。以現實政治和日常生活為寫作重心,但融入時間的維度而增加歷史厚重感和滄桑感。

  6. 瘂弦於2007年應 香港浸會大學 之邀,參與「國際作家工作坊」(International Writers' Workshop),並擔任駐校作家三個月。. 2012年瘂弦榮獲第二屆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貢獻獎。. 創作紀錄片由目宿媒體公司所出品「他們在島嶼寫作 II」 文學家系列《如歌的行版》,由 ...

  7. 2020年8月4日 · 甜美童話夢幻表現痛苦殘忍悲哀,每當這樣的時刻,往往就會出現瘂弦最好的詩。像〈賣火柴的小女孩〉,死亡中有一種聖潔感。讀讀〈戰神〉中這樣的句子吧:「這是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