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登鸛雀樓》,改編自[唐]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收錄於《新學堂歌》,由谷建芬監製、作曲,張宏光編曲,將優秀的古詩歌譜成音符,易於孩子在優遊的唱歌中既學到了知識...
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其中,前兩句寫所見。 “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 這里,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后人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 首句寫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 這是天空景、遠方景、西望景。 次句寫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 這是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由西望到東。
《登鸛雀樓》,又名《登鸛鵲樓》,是唐詩五言絕句,一般認為作者是王之渙。[1] 鸛雀樓在今山西 永濟市,風景秀麗,歷代騷人墨客多來登樓放歌抒懷,故有大量吟詠之作。沈括認為只有李益、王文奐、暢諸三篇能狀其景。
《登鸛雀樓》,又名《登鸛鵲樓》,是唐詩 五言绝句,一般認為作者是 王之渙。 [1] 鹳雀楼 在今 山西 永济市,风景秀丽,历代骚人墨客多来登楼放歌抒怀,故有大量吟詠之作。 沈括 認為只有 李益 、 王文奂 、 暢諸 三篇能状其景。 [2] 此诗最早见於《國秀集》,作者題為 朱斌。 《国秀集》成书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由国子监太学士 芮挺章 將此詩选录為《登楼》,署名作者為盛唐處士朱斌。 北宋朝《文苑英华》首先將《登樓》易名為《登鸛雀樓》,作者改署为王之涣。 范成大 在《吳郡志》引用 張著 的《翰林盛事》說《登鸛雀樓》是吳郡人朱佐日作品。 [3] 一般认为,朱斌和朱佐日可能是同一人,佐日是字。
1.【鸛雀樓】:古樓名,位於今山西省,樓高三層,據說是因以前常有許多鸛雀棲息在上面而得名。. 2.【白日】:指太陽。. 3.【依】:靠著、順著。. 4.【盡】:竭、完畢。. 在此是指隱沒。. 5.【黃河】:中國第二大河,因泥沙含量多,河水黃濁,所以稱為黃河 ...
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王之渙 [註 1] (688年—742年3月25日),字季凌,行七 [1],并州(山西 太原)人 [註 2],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其代表作《登鸛雀樓》、《涼州詞》皆膾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