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18年12月29日 · 台灣馬加鰆. (學名:Scomberomorus guttatus)通稱「斑點馬鮫」,俗稱「白腹仔」、「白北」,過去曾為澎湖白金土魠魚種,後來經濫捕後產量下跌、品質下滑,「白金」頭銜遂被康氏馬加鰆取代。 外型: 體背藍灰色,腹部銀白色,魚身帶有銀白色與深褐色斑點,體長約70cm;和白金土魠非常相似,故常常被不肖商人假冒為「白金土魠」販售。 食用: 煎食或煮湯皆宜。 高麗馬加鰆. (學名:Scomberomorus koreanus)通稱「朝鮮馬鮫」,俗稱「闊腹」、「破北」、 「高麗鰆」。 外型: 體長較短,體背藍灰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褐色斑點。 食用: 體型大、魚肉多,價格實惠,適合各種烹飪方式,煎食、煮湯或加工成魚羹皆宜。 日本馬加鰆.
2019年10月10日 · 白腹仔和闊北簡直是孿生兄弟,相似度百分之九十,所以市面一般都統稱白腹仔了(以下也這樣稱呼)! 船上捕獲的鮮魚直接冷凍到輪切,然後真空包裝,
白腹仔是迴游性的掠食魚類,分佈海域廣闊,主要在渤海沿岸,冬季因為北方水溫降低,所以隨著溫度適合棲息的水團大群南移。 部份白腹仔游經台灣海峽,努力攝食海峽盛產的多樣小魚和其他魚類的子稚魚,以及頭足類如鎖管、透抽等,因為吃飽累積的越冬脂肪加上肉質細嫩的特質,乾煎燒煮或生食都非常美味,價格高、滋味好又成群結隊來到的魚,當然成為漁夫明確的捕撈目標。 拖網不當捕撈 海洋生態亮紅燈. 白腹仔的捕撈法傳統上為表層延繩釣和小型燈著圍網的三腳虎,或拖網,有時也會混獲,延繩釣是投其所好利用新鮮魷魚或小魚做餌,因為會攝食特定尺寸釣鉤和魚餌的魚種類有限,因此延繩釣對魚獲的專一性也大幅提高,同時對生態的影響也較低。 後因表層流刺網捕獲的數量多,至今大部份白腹仔是用網具捕獲。
三百年來,臺灣人都在吃土魠魚. 「有沒有搞錯? 」我那原籍屏東的友人—— 魚夫 或許會糾正説東港人講的是「白腹仔假土魠」,因為土魠魚(Scomberomorus commerson)吃起來Q、彈牙、味甜;相對的白腹仔魚(S. guttatus)肉質軟,味道似乎不及同屬的土魠濃郁。 不過移民到臺南後的魚夫吃了沙卡里巴(編按:日治時期稱之「盛場」(sakariba))店家用白腹(白北)做的「土魠魚羹」,也讚不絕口。 近來這一陣子,漁民幾乎都捕不到白腹仔,如今它就物以稀為貴,賣得好貴。 其實喜歡吃白腹仔的澎湖人是把牠留下來自己食用,再以高價把土魠魚賣到臺灣本島。 這兩種魚在澎湖被撈捕、食用,於清光緒年間的《澎湖廰志稿》(約1879)就提及。
2014年1月3日 · 白腹仔是迴游性的掠食魚類,分佈海域廣闊,主要在渤海沿岸,冬季因為北方水溫降低,所以隨著溫度適合棲息的水團大群南移。 部份白腹仔游經台灣海峽,努力攝食海峽盛產的多樣小魚和其他魚類的子稚魚,以及頭足類如鎖管、透抽等,因為吃飽累積的越冬脂肪加上肉質細嫩的特質,乾煎燒煮或生食都非常美味,價格高、滋味好又成群結隊來到的魚,當然成為漁夫明確的捕撈目標。 拖網不當捕撈 海洋生態亮紅燈. 白腹仔的捕撈法傳統上為表層延繩釣和小型燈著圍網的三腳虎,或拖網,有時也會混獲,延繩釣是投其所好利用新鮮魷魚或小魚做餌,因為會攝食特定尺寸釣鉤和魚餌的魚種類有限,因此延繩釣對魚獲的專一性也大幅提高,同時對生態的影響也較低。 後因表層流刺網捕獲的數量多,至今大部份白腹仔是用網具捕獲。
2015年11月4日 · 台灣馬鮫學名Scomberomorus guttatus;日本語名:タイワンサワラ,漢字寫成台灣鰆;英文俗名Indo-Pacific King mackerel,台灣俗名白腹仔。 成魚體長約為1.5公尺,但是市場上多數是稚魚就抓上來賣,尤其在自助餐上,橫切,再沾粉油炸,或被當作土魠魚目混珠來賣,或 ...
2013年3月1日 · 一般說的白腹仔即「台灣馬加鰆」,魚頭較大,主要在台灣西部海域捕獲;而大名鼎鼎的土魠則是最具代表性的鰆魚,魚頭較長,體型較渾圓,因魚羹廣為人知。
第一「台灣馬加鰆」,現在體型都不大,在市場裡販售的時候,大多整尾販售不切塊,俗稱大家也多少有聽過,又叫「白北(腹)仔」。 第二「高麗馬加鰆」,體型偏大肉也厚,俗名是「闊北仔」,就是寬寬大大的魚,聽說腹部的肉質特別好吃,目前進口,原 ...
俗名白北、白腹仔。 棲息於深海、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潟湖,深度15-20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最大體長76 cm,模式種產於印度。
白腹沙丁魚 (學名: Amblygaster clupeoides)又名 勃氏鈍腹鯡, 台灣 俗名: 白腹小砂丁 、 青鱗仔 、 鰮仔 、 沙丁魚 、 扁仔 、 扁鰮, 大陸 名: 白腹小沙丁魚,為 鯡科 沙丁魚屬 的 魚類。 型態特徵. [編輯] 體延長而側扁,腹部略圓,具稜鱗,17-18+ 12-13個。 脂性眼瞼發達,幾完全覆蓋住眼睛。 口小,前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末端達眼前緣下方。 鰓蓋光滑;下枝鰓耙數41-68。 體被細薄圓鱗,極易脫落;鱗片上之垂直條紋僅有最後1條之中央部位不中斷;鱗片後緣之小孔多於20個以上;背鰭和臀鰭基部有發達之鱗鞘;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1片。 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具軟條17-18;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具軟條18-19;腹鰭軟條8;尾鰭深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