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白虎湯pe̍h-hóo-thng中藥的一種處方,成分為:知母、甘草、石膏、粳米。. 有解熱退燒的功效,屬於猛藥,使用不當可能致命。. 通稱猛藥,引申指不得已時所採取的激烈手段。.

  2. 2022年6月4日 · 白虎湯證基本症狀就是嚴重發熱流大汗心煩口渴脈滑數,有時候會手足逆冷。所以後代醫家認為主要是「身大熱、大汗出、大煩渴、脈洪大」四大症狀。白虎湯是《傷寒論)中「辛寒清氣」的代表方。知母苦寒,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3. 【功效】 清熱生津,消渴解煩。 【主治】 陽明熱盛,口乾舌燥,煩渴引飲,面赤惡熱,大汗出,脈洪大有力或滑數。 【方義】 本方所治乃外感寒邪,入裏化熱,或溫邪傳入氣分的實熱證。 方中 石膏 辛甘大寒,能清泄肺胃,又解肌透熱,使肺胃之熱內外分消; 知母 助 石膏 清泄肺胃之實熱,性味雖辛苦而寒,但質潤而無化燥之弊,二藥配伍,相須為用,清熱除煩之力尤強; 甘草 , 粳米 益胃生津,使大寒之劑無傷胃之虞。 【辨證要點】 陽明熱盛(氣分實熱)。 舌燥煩渴。 面赤惡熱。 大汗出。 脈洪大有力。 以大熱、大汗、大渴、脈大有力為依據。 【加減】 氣虛消渴:加 人參 名 人參 白虎湯。 濕溫身重:加 蒼朮 。 名 白虎加蒼朮湯 。 溫瘧骨節煩痛:加 桂枝 ,名白虎 桂枝湯 。

  4. 白虎湯, 出處:《顧氏醫徑》卷五。 組成:熟石膏、金斛、知母、連翹、竹葉、粳米、玄參、山梔、淡芩、生甘草。 主治:疹已出而煩渴者。白虎湯, 出處:《普濟方》卷四 三。 組成:石膏4兩,知母1兩半,人參4兩,甘草(炙)2兩。

  5. 白虎湯是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經典方劑,臨牀上廣泛用於熱病津傷、温邪化熱、肺胃熱盛等證候。 它的組成藥物相互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清熱、生津、養陰之效。

  6. 為清熱劑,具有清氣分熱,清熱生津之功效。 主治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 臨床常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如大葉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牙齦炎、以及小兒夏季熱、牙齦炎等屬氣分熱盛者。 基本介紹. 功用 :清熱生津. 主治 :氣分熱盛證. 分類 :清熱劑-清氣分熱. 出處 :《傷寒論》 歌訣,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禁忌,附註,附方 白虎加人參湯,附方 白虎加桂枝湯,附方 白虎加蒼朮湯,重要文獻摘要, 白虎膏知甘草粳,氣分大熱此方清,熱渴汗出脈洪大,加入人參氣津生。 組成.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用量. 石膏50g,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7. 1. 白虎湯. pe̍h-hóo-thng. 播放音讀pe̍h-hóo-thng. 中藥的一種處方,成分為:知母、甘草、石膏、粳米。. 有解熱退燒的功效,屬於猛藥,使用不當可能致命。. 通稱猛藥,引申指不得已時所採取的激烈手段。. 部分符合 「白虎湯」 有0筆. 部分符合 「白虎湯」 有0筆.

  8. 瀉火之劑 » 白虎湯. 【內容】 肺胃實熱,仲景. 【主治】 治傷寒脈浮滑,表有熱裏有寒 (1) 。 及三陽合病,脈浮大,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讝語遺尿,發汗則讝語,下之則頭上生汗,手足逆冷,自汗出者 (2) 。 通治陽明病脈洪大而長,不惡寒,反惡熱,頭痛,自汗,口渴,舌胎,目痛,鼻乾,不得臥,心煩躁亂,日晡潮熱,或陽毒發斑,胃熱諸病 (3) 。 浮為在表,滑為在裏,裏寒指傷寒,即病熱之本因也。 腹滿身重,口不仁,讝語,陽明證也。 面垢,少陽證也。 遺尿,太陽證也。 三證之中,陽明為多,屬表裏有邪,發表則燥熱益甚,故讝語,攻裏則陰氣下竭,而虛陽上脫,必額汗出而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三陽熱甚也。 與此而以解內外之熱。

  9. 2021年2月24日 · 【白虎湯教授分析】 臨床上黃煌教授常將白虎湯用於以下疾病。第一是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白虎湯中石膏為重要之品,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鈣,鈣離子可增強血管的緻密性,也是凝血因子之一。白虎湯治療血液病是否與此有關,值得進一步研究。

  10. 解釋: [ [名] ] 中藥的一種處方,成分為:知母、甘草、石膏、粳米。 有解熱退燒的功效,屬於猛藥,使用不當可能致命。 [ [名] ] 通稱猛藥,引申指不得已時所採取的激烈手段。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白虎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Web site created using create-react-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