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石鐘山記》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游石鐘山後所寫的一篇考察性的遊記。 文章通過記敘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強調要正確判斷一件事物,必須要深入實際,認真調查。

  2. 這篇文章將議論和敘述相結合,通過夜游石鐘山的實地考查,對酈道元和李渤關于石鐘山得名的說法進行了分析批評,提出了事不目見耳聞不能臆斷其有無的論斷,表現了作者注重調查研究的求實精神,富有教育意義。

  3. 石鐘山記. 宋代: 蘇軾.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是說也,人常疑之。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餘韻徐歇。 自以為得之矣。 然是說也,余尤疑之。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4. 石鐘山記》 原文|注釋|翻譯|賞析|序 - [宋]蘇軾 - 每日诗词是一个古诗词收录网站,目前已收录古诗词超60万首,作者2万余人。 其中包含唐诗/宋词/元曲/诸子百家等多种著作,内容持续优化更新中。

  5. 石鍾山,在江西湖口鄱陽湖東岸,有南、北二山,在縣城南邊的叫上鍾山,在縣城北邊的叫下鍾山。 明清時有人認為蘇軾關於石鍾山得名由來的說法也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是:“蓋全山皆空,如鍾覆地,故得鍾名。

  6. 其他人也問了

  7. 石鐘山記》是中國北宋文學家蘇軾寫的一篇散文,寫於宋神宗 元豐七年(1085年)夏。 當時,蘇軾陪同蘇邁由 黃州 到 汝州 上任,在途中經過 石鐘山 ,考察了石鐘山得名的由來,說明認識事物需要「目見耳聞」,而不能主觀臆斷。

  8.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