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石門水庫 是 台灣北部 的主要 水庫 之一,位於 桃園市 大溪區 、 龍潭區 、 復興區 與 新竹縣 關西鎮 之間的石門峽谷。 石門水庫曾經是 遠東地區 最大的水庫,採 土石堤岸型壩體 ,攔截 大漢溪 溪水蓄水而成,是台灣第一座多功能水庫。 沿革 [ 編輯] 石門勝景. 背景 [ 編輯] 桃園台地 為古 石門溪 所沖積而成的 沖積扇平原 。 但在古石門溪上游發生 河川襲奪 後,桃園台地的河流多荒溪型河流,而缺乏穩定供應的水源。 因此清代墾民在入墾桃園台地後,多以興建 埤塘 來供應灌溉所需的水源,但仍無法完全掙脫「看天田」的困境。 清代桃園台地的水利事業多為墾民自己修築。

    • 沿革
    • 基本资料
    • 设施及工程
    • 生态
    • 大事纪
    • 相关文化
    • 照片
    • 外部链接

    背景

    桃园台地为古石门溪所冲积而成的冲积扇平原。但在古石门溪上游发生河川袭夺后,桃园台地的河流多荒溪型河流,而缺乏稳定供应的水源。因此清代垦民在入垦桃园台地后,多以兴建埤塘来供应灌溉所需的水源,但仍无法完全挣脱“看天田”的困境。 清代桃园台地的水利事业多为垦民自己修筑。如乾隆十三年(1748年),霄里社通事知母六曾和汉人垦户薛奇隆共同修筑霄里大圳来灌溉今日龙潭一地,其后又修筑灵潭埤(今龙潭大池),蓄水灌溉龙潭一地。 到了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曹谨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曹谨任凤山县知县时,曾修建曹公圳灌溉凤山地区。在任淡水抚民同知后,即研议引大汉溪水修筑水圳以灌溉桃园台地,此为官方主导水利兴建之始。但先因水源在原住民地界,后因大姑嵌(大溪)漳人、中坜粤人垦民之间的争执,而无法实践。 源发于雪山山脉品田山、大霸尖山的大嵙崁溪(大汉溪),从广袤深远山区流出平原的最后一道狭窄深邃的峡谷,谷坡陡峻且险要,远望如一座坚固的门关,泰雅语称为“hkuy bilus”(转弯处、有芦苇草之地),汉人称为“石门”,是一处屏障与绝阻之地,大嵙崁溪朝西的水流出了这个关口往右急转往东北即流入hagan(平地...

    兴建

    在1955年7月,石门水库建设筹备委员会成立,以中华民国副总统陈诚为主任委员,台湾大学教授徐世大受聘为总工程师、顾文魁兼任副总工程师。:81石门水库主坝原规划为混凝土拱坝,然基于坝基承载力考量设计时修正为土石坝。水库排洪设施原仅规划建置有溢洪道,1956年7月7日开始兴建。 1964年6月14日,兴建历时8年,石门水库正式竣工。:107参与建设人员7,000馀人,建设经费约达新台币32亿元,其中包含美援资助。水库建设完毕之后,具有灌溉、发电、给水、防洪、观光等效益。主要工程可分为大坝、溢洪道、排洪隧道、电厂、后池及后池堰、石门大圳及桃园大圳进水口等结构物。1963年由于葛乐礼台风引发超大洪水,经重新检讨后于1979年在大坝右岸山脊增设排洪隧道,排洪能力由原设计之每秒11,400立方公尺提升到每秒13,800立方公尺。

    原建库主要标的为灌溉与防洪,目前其调节供应公共给水之功能愈形重要;其公共给水除下游鸢山堰拦引送板新净水场外,另于大坝上游取水经石门大圳送平镇、龙潭、石门净水厂,及于后池堰取水经桃园大圳送大湳净水厂,每日平均由水库调蓄之供水量约250万立方公尺,合计下游未控流量及三峡河抽水站者,总供水量最大可达300万立方公尺,主要供应新北市、桃园市及新竹县湖口乡之公共用水。 石门水库大坝坝高达133.1公尺,是全台湾高度最高的土石坝,站在坝顶上可俯瞰后池堰及龙潭、大溪、三坑等地区,而每当大雨来临时,石门大坝溢洪道泄洪更吸引许多游客至此欣赏泄洪的壮观景象。 1. 管理单位:经济部水利署北区水资源局 2. 位置:桃园市龙潭区 3. 河系:主流淡水河,支流大汉溪 4. 集水面积:763.4平方公里 5. 正常蓄水...

    后池堰

    后池堰位于石门大坝下游约1.4公里处,可调节石门电厂发电尾水及溢洪道与排洪隧道之洪水。后池堰分溢洪段及土石段,溢洪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面建有后池大桥,总长317.5公尺。后池堰蓄水形成的后池,位于石门大坝下游至后池堰之间,容量约220万立方公尺,后池堰左岸旁设有冲刷道闸门,后池堰右堰座则设有溪洲圳闸门。

    石门大圳进水口

    石门大圳进水口设于石门水库内,系一直立塔形结构,最大进水量为每秒18.4立方公尺,下接闸门室、压力隧道及消力池后进入渠道系统。

    桃园大圳进水口

    桃园大圳原本的进水口位于依山阁,石门水库完工后桃园大圳进水口迁建于后池堰之左岸,为一箱形钢筋混凝上结构,最大进水量为每秒16.8立方公尺,下接平水池后以新建之连接隧道与旧有系统相接。

    水库有放养青鱼(学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和大头鲢(学名:Aristichthys nobilis)等鱼类,另外尚有台湾蚬(学名:Corbicula fluminea formosa)、圆蚌(学名:Anodonta woodiana)和河壳菜蛤(学名:Limnoperna fortunei)等双壳贝及腹足类的台湾椎实螺(学名:Radix swinhoei)。其中河壳菜蛤为入侵物种,2002年水库水位降低才发现其庞大族群。目前已扩散至桃园大圳部分圳路以及下游的鸢山堰。目前仅有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和北区水资源局有进行河壳菜蛤的相关研究。

    2002年3月25日,联合报与自由时报首度报导石门水库因水位下降而发现庞大的河壳菜蛤族群。
    2004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受艾莉台风冲刷大量土石进入水库影响,水库水质浊度快速上升至超过10万度,桃园县境内各给水厂因无法负荷全面停摆,造成桃园县全县大停水半个月。
    2015年2月1日,由于石门水库严重缺水,水库水位降至总存水量50%以下,只有231.15公尺,是过往10多年来的最低水位,使水库兴建时被淹没的阿姆坪土地公庙再度重现。同年4月桃园宣布限水(供五停二)。
    在台湾,因为一次选美比赛的问答,主办方问参赛小姐:“如果你发现有人裤子拉链没拉的话,你会怎样办?”参赛小姐答:“我会说你的石门水库没关好。”。而后在台湾如果有人裤子拉链没有拉上或者没拉到顶,可以说“你的石门水库没关”,或者“你的石门水库没关好”。
    因为水库的建造,来了许多外省籍移民定居于石管局宿舍,其中有一居民开设餐厅,主打石门活鱼,而后造成流行,形成现在石门水库活鱼街。
    石门水库观光化,吸引许多饭店业者与游乐园业者投资,后因热潮退去,现今只会看到许多废墟,如:湖滨大饭店等。
    于石门山眺望石门水库大坝
    从环湖公路看过去的石门大坝
    石门电厂
    石门水库坝顶俯瞰溢洪道及后池
    经济部水利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经济部水利署北区水资源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水资源管理研究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湾地区主要水库蓄水量报告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其他人也問了

  3. 石門水庫 是 台灣北部 的主要 水庫 之一,位於 桃園市 大溪區 、 龍潭區 、 復興區 與 新竹縣 關西鎮 之間的石門峽谷。 石門水庫曾經是 遠東地區 最大的水庫,採 土石堤岸型壩體 ,攔截 大漢溪 溪水蓄水而成,是台灣第一座多功能水庫。 沿革 [ 编辑] 石門勝景. 背景 [ 编辑] 桃園台地 為古 石門溪 所沖積而成的 沖積扇平原 。 但在古石門溪上游發生 河川襲奪 後,桃園台地的河流多荒溪型河流,而缺乏穩定供應的水源。 因此清代墾民在入墾桃園台地後,多以興建 埤塘 來供應灌溉所需的水源,但仍無法完全掙脫「看天田」的困境。 清代桃園台地的水利事業多為墾民自己修築。

  4. 1998年1月23日,臺灣省石門水庫管理局與臺灣省水利局第十工程處合併成立「 臺灣省北區水資源局 」。. 1999年7月1日,臺灣省北區水資源局因 精省 改隸經濟部,名稱為「 經濟部水利處北區水資源局 」。. 2002年3月28日,因經濟部水利署成立,改制為「 經濟部 ...

  5. 臺灣主題首頁. 空中客機所見的烏山頭 (下) 、曾文 (機翼處) 、南化 (右側山脈間) 三大水庫. 由於地勢陡峻, 河川 河床比降極大,遇雨則山洪暴漲,氾濫成災,逢旱則乾涸見底,用水缺乏,唯一治本之道為興築 水庫 水壩 ,以達到有效治理河川 ...

  6. 石門水庫 可以指:. 石門水庫 (臺灣) ,位於臺灣桃園市. 石門水庫 (伊通) ,位於中國大陸吉林省伊通縣. 石門水庫 (蓋州) ,位於中國大陸遼寧省蓋州市. 石門水庫 (衛輝) ,位於中國大陸河南省衛輝市. 石門水庫 (泌陽) ,位於中國大陸河南省泌陽縣. 石門水庫 ...

  7. 進水口設在石門水庫上游左岸,其取水口的中心線標高,配合石門水庫呆水位在195公尺而定為193.55公尺,係鋼筋混凝土結構,設有阻水閘門,下接2.5公尺的進水壓力隧道長204.6公尺,在壓力隧道之下設有混凝土地下閘門室,內設高壓運用與防護閘門二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