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影片介紹】 片中主角劉必稼是1940年代在大陸農村被抽壯丁而隨著蔣介石總統來台灣的軍人。 他在退伍前到台灣東部河川地挑石頭,開闢田地。 數十年後,本片導演胡台麗在花蓮木瓜溪畔的一個農莊中發現了劉必稼,便以攝影機紀錄這個由外省老兵與他們來自台灣不同族群的妻子(大多是原住民,也有閩南與客家人)及兒女所組成的新移民聚落。 「石頭」是本片最重要的象徵,將辛苦在石堆中開墾的劉必稼這一代和喜愛撿拾與玩賞石頭的劉必稼兒子這一代連繫起來。
「石頭」是本片最重要的象徵,將辛苦在石堆中開墾的劉必稼這一代和喜愛撿拾與玩賞石頭的劉必稼兒子這一代連繫起來。 劉必稼和他的家人如同玫瑰石般外表黝黑平凡,內裡卻蘊含瑰麗高雅的景緻,在片中悠遠質樸的古琴聲伴隨下,與溪流浪花共織夢想。
石頭夢. 《石頭夢》(英語: Stone Dream),由 胡台麗 導演, 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 出版,於2004年上映的臺灣 紀錄片。. [1] 本片是繼1967年陳耀圻導演拍攝的《劉必稼》以後第二部以劉必稼為拍攝對象的紀錄片。. [2][3]
「石頭」是本片最重要的象徵,將辛苦在石堆中開墾的劉必稼這一代和喜愛撿拾與玩賞石頭的劉必稼兒子這一代連繫起來。劉必稼和他的家人如同玫瑰石般外表黝黑平凡,內裡卻蘊含瑰麗高雅的景緻,在片中悠遠質樸的古琴聲伴隨下,與溪流浪花共織夢想。
"石頭夢"一片的拍攝具有傳奇色彩.1965年陳耀圻導演攝製了臺灣紀錄片史上第一部真實電影"劉必稼".片中主角劉必稼是1940年代在大陸農村被抽壯丁而隨著蔣介石總統來臺灣的軍人.他在退伍前到臺灣東部河川地挑石頭,開闢田地.數十年後,胡台麗在花蓮木瓜溪畔的
TIEFF 2005. / 交迭的新舊住民. 石頭夢. 導演: 胡台麗. 劉必稼是一個從大陸農村隨著蔣介石總統來台灣的軍人。 退伍前到台灣東部河川地挑石頭,開闢田地。 數十年後,胡台麗在花蓮的一個農莊中發現了他,以及這個由外省老兵與他們來自台灣不同族群的妻子及兒女所組成的新移民聚落。 創作區域. 台灣. 發行日期(年) 2004. 長度. 79 分鐘. 格式. 16mm, 顏色. 導演. 胡台麗女士為臺灣資深紀錄片導演、策展人與人類學家,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與所長,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兼任教授,並擔任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主席。
2013年2月20日 · 如今,胡台麗推出了新片《石頭夢》,紀錄了花蓮木瓜溪畔一個社區的點滴,以榮民劉必稼先生為主體,將紀錄範圍擴展到他的家庭、親友與社區上。 詩意般的美景(李中旺的攝影)與淡雅的配樂,是《石頭夢》裡重要的兩個技術結構。
2012年11月5日 · 石頭夢 – 東海大學圖書館視聽資料部落格 (Introduction of THU library multimedia) ★版別:公播版. ★片長:79分鐘. ★導演:胡台麗. ★出版:胡台麗.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 DVD 987.81 4721. ★內容: 入選2005年以色列南方國際影展. 入選2005年法國巴黎國際民族誌影展. 入選2004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與最佳剪輯. 入選2004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競賽片. 石頭因多礦質而奇情幻化;台灣因多族群而繽紛美麗. 「石頭夢」這部記錄片描述的是新一代由中國大陸移居台灣的外省籍榮民與台灣土地及原居民產生關係,並形成具有特殊文化現象之新移民社區的故事片中觸及敏感的「台灣認同」與「中國認同」的議題。
《 石頭夢 》(英語: Stone Dream ),由 胡台麗 導演, 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 出版,於2004年上映的臺灣 紀錄片 。 [1] 本片是繼1967年陳耀圻導演拍攝的《劉必稼》以後第二部以劉必稼為拍攝對象的紀錄片。 [2] [3] Quick Facts 石頭夢Stone Dream, 基本資料 ... Close.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石頭夢》(英語:),由胡台麗導演,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出版,於2004年上映的臺灣紀錄片。 本片是繼1967年陳耀圻導演拍攝的《劉必稼》以後第二部以劉必稼為拍攝對象的紀錄片。
陳總統水扁先生與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晚間一同出席人類學者胡台麗拍攝之紀錄片「石頭夢」首映會,並與片中主人翁劉必稼一同觀賞這部屬於他、同時也屬於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影片。. 總統表示,今天他和呂副總統能夠和「石頭夢」中的男主角劉必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