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龍溪縣直轄: 龍巖市 少數地區、 漳州市 多數地區、 廈門市 少數地區。 武德四年(621年),建州移治建安縣(治所在今建甌地區)。 豐州、泉州、武榮州之龍溪縣. [編輯] 武德五年(622年),析建州地設立 豐州,龍溪縣屬豐州。 武德六年(623年),析建州閩縣為泉州並置都督府,龍溪縣屬 江南道 泉州都督府豐州。 貞觀 九年(635年),豐州併入 泉州 (治所在今福州地區)並廢都督府,龍溪縣改屬嶺南道泉州。 嗣聖 元年(684年),分泉州之南安、莆田、龍溪三縣置武榮州(治所在今泉州 南安市 豐州鎮),尋即撤銷 [3],龍溪縣還隸 泉州。 垂拱 二年(686年)十二月九日,劃龍溪縣南境建置漳州,轄 漳浦縣 [4]。 當時的漳州州境(漳浦縣境),於漳州置州以前之歸屬如下 [2]:

  2. 龙溪县 为原 中国 福建省 下辖的一个 县。 南朝 时始置。 1960年8月15日,龙溪县与 海澄县 合并为 龙海县。 县名由来. 龙溪县因置县在九龙溪边而得名龙溪 [a]。 历史沿革. 南梁 天监 六年(507年) [b],析 晋安县 地置龙溪县(今 福建 汀江 流域 [1] 、 九龙江 北溪下游地区及滨海地 [2]),属 南安郡。 县 治 在今 漳州市 龙海区 颜厝镇 古县地区( 后垅村、巧山村、 庵前村、 石牌村)一带。 隋 开皇 十二年(592年),兰水、绥安两县并入龙溪县,属 泉州 (治所在今福州地区)。 闽州龙溪县. 大业 二年(606年),改 泉州 为 闽州。 建安郡、建州之龙溪县. 大业三年(607年),改闽州为 建安郡。

    • 概览
    • 建制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自然资源
    • 发现墓志铭
    • 地理位置
    • 意义

    福建省旧县名

    龙溪县,福建省旧地名,为漳州府的附郭县,县城即今漳州市芗城区漳州古城。始置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史事沧桑,政区演变繁复,连绵已有1000余载。是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龙溪县是隋朝建安郡(大致相当于今福建省)属的四个县份之一(其它三县是建平、闽、南安),是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隋书》云“梁武帝除暴宁乱,奄有旧吴。天监十年(511年)有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县。其后,务恢复境宇,频事经略。开拓闽越,克复淮浦。平俚洞、破牂牁。又以旧州遐阔,多有析置。大同年,中州一百七郡县亦称于此。”按隋书,天监十年后,梁武帝才开拓闽越。故南宋漳州嘉定志,谓龙溪县建于梁大同六年。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将潮州的(义安郡)的绥安县和归属设立年份不详的兰水县并入泉州(后更名建安郡)的龙溪县。

    唐初贞观间,分天下为十道,福建地区属岭南道管辖。到武周时,龙溪县(漳前地区)产生了重大变化。其原因如《八闽通志》所云:“嗣圣元年(即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维扬,潮梅间又有梁感者为之羽翼。朝廷遣玉钤卫大将军梁郡公李孝逸提三十万众以破之,而梁感之徒尚在也。陈元光父子奉命讨贼,兴建营屯,扫除凶丑,方数千里无桴鼓之警。又为之立郡县,置社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捐躯陨命而后已。”大周垂拱二年(686年),以龙溪县南境设立漳州,隶属广州。漳州于“开元十三年自(广)州管内割属福州,二十二年又改属广州。二十八年又改属福州”,这时龙溪仍不隶属漳州,据《旧唐书》云:“龙溪旧属泉州,圣历二年属武荣州,景云二年还泉州,开元二十九年属漳州。”

    龙溪县始置时,县地在今龙海大部、芗城区、华安县、龙文区、台商投资区全境和厦门的海沧以及闽西一带。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绥安、兰水两县并入龙溪县,辖地兼有今漳州市和厦门的海沧及闽西一带。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龙溪县南境置漳州。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析龙溪县西部地域置汀州。

    •龙溪县辖区

    唐设乡、里、村(在城设坊)。宋初,设6乡33里115保,淳祐间改33里为30都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城设3隅,附廓设4厢,在乡村设15都。

    东北隅 行春街、东桥街、兴贤街、马坪街、旗纛庙前街、北桥街、桂林廿九街,共7街。

    西隅 开元前街、后街、西市头街、布政司前街、硕仁桥街、察院前街、县前街、西桥街、观巷,共8街1巷。

    位置

    龙溪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漳州市东部,西北南群山环抱,东南濒临东海和南海。

    地形

    龙溪县地处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为北部、西部、南部三面环山,中部平原,东南部临海。主要山峰有大尖山、狮头大山、后沟尾山、泰岗尾山等。

    气候

    龙溪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充沛,海洋性气候特点明显,夏多酷暑,冬少严寒,自然景观四季常绿。降雨集中在每年3月到9月,6月最多。

    龙溪县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17种,包括非金属矿产资源10种,金属矿产6种,能源矿产1种。其中,地热矿区6个,资源储量:2912.44吨/日;长石矿区7个,资源储量:15.07万吨;高岭土矿区7个,资源储量:2091.33万吨;饰面用花岗岩矿区30个,资源储量:291.47万立方米;建筑用花岗岩(凝灰岩)矿区59个,资源储量:9930.54万立方米;砖瓦用粘土矿区22个,资源储量:235.33万吨;矿泉水矿区16个,资源储量:3487.58吨/日。

    开元二十九年前的龙溪县情况,旧志只字未提。不过近年在洛阳北邙山出土的两块墓志铭可填补这段空白。这两块墓志铭分别是《大周故泉州龙溪县令郭君墓志铭》和《故泉州龙溪县尉李君墓志并序》。《大周故泉州龙溪县令郭君墓志铭》是大周长寿三年(695年),?州鸡泽县尉郭思元将其亡母葬在北邙山,并为其因征高丽溺水身亡的父亲招魂立合葬墓所写的墓志铭。墓志铭上半阕云:“大周故泉州龙溪县令郭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行节,□□该,太原人也。源乎高辛之才子,派乎周文之令弟,锡土始于下阳,受氏基于东国,虢郭声类,因而氏焉……君禀气中和,体兹上德,弱不好弄,在险弥恭,激清风以励怀,莍明月而澄性,多能天纵,博识自然,鼓腹而谣,书发愤而投笔。于时边隅不辑,公乃奋臂从戎,贾勇于行前,运筹于幕下。军还,饮至策勲,蒙授上护军,随班例也。后以...

    该墓志铭虽没有具体指出郭行节任龙溪县时间,但从“秩满,转抚州南城令,丁艰不赴,属青丘(道)背命,玄菟(郡名)挺灾”,应征卒于唐咸亨二年(671年)推算,其守制应不满三年,由此上溯,郭行节离任龙溪县令的时间应在总章元年(668年)左右。联系郭行节出任龙溪县令之前的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之子秘书监驸马督尉长孙冲被流放龙溪县南境———绥安故地,卒葬东垅塘(今属云霄县)可知,初唐时,唐廷已在漳前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并且作为流放流人地方。不存在所谓“六朝以来,龙江两岸尽属蛮獠”的问题。《故泉州龙溪县尉李君墓志并序》记载的是龙溪县尉李君,李君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冬,被贬为泉州龙溪县令,赴任路中,染病于杭州,二十四年六月卒于衢州信安县。其墓志铭节录如下:“二十三年冬……叨一尉之末班,左授泉州...

    郭李二君,漳志均无载。两人一令一絬,命运不同。郭行节升官入闽,任满回乡;而李某却因被贬入闽,病死途中。但都为后世留下一方珍贵的墓志铭。这两墓志铭的出土,可以说是填补了漳州早期历史,尤其是九龙江流域的空白,有助于完善东晋南朝到初唐时期的漳州历史。

  3. 2024年9月27日 · Chông-chiu. 漳州市 (閩南語: Tsiang-tsiu-tshī),簡稱 漳,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福建省 下轄的 地級市,位於福建省南部,地處閩東南山地與沿海丘陵平原區,西北有 博平嶺 橫亙,北部有 戴雲山 余脈綿延,沿海為 漳州平原,是福建省最大平原。. 九龍江 斜貫北部 ...

  4. 龍溪縣,福建省舊地名,大致位於今福建省漳州市。. 始置於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史事滄桑,政區演變繁複,連綿至今已有1000餘載。. 是閩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1951年6月,析龍溪縣城關一區、二區設漳州市(今薌城區)。. 1960年8月15 ...

  5. 其他人也問了

  6. 龍溪鎮是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下轄的一個鎮,地處珠江三角洲東端,東江中下游,南與東莞橋頭鎮、惠城區潼湖隔江相望,北靠太平山,溪從大山出,形似龍舞,是一塊藏龍...

  7. 龍溪縣, 福建省 舊地名,大致位於今 福建省 漳州市 。 始置於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史事滄桑,政區演變繁複,連綿至今已有1000餘載。 是閩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1951年6月,析龍溪縣城關一區、二區設漳州市 (今薌城區)。 1960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龍溪縣與相鄰的 海澄縣 (今 漳州市 龍海市 海澄鎮 、 廈門市 海滄區 )合併為龍海縣。 1985年7月,撤銷龍溪地區行政公署,漳州市升為地級市,9月21日原漳州市建制改設薌城區。 1993年5月12日經國務院正式批准龍海縣撤縣建市。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 :龍溪縣.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福建省漳州府. 下轄地區 :今 薌城 , 龍文 , 角美 , 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