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空山鸟语》 是一首由 劉天華 作曲的 二胡 独奏曲。 創作于1918年,但直至1928年才定稿出版。 劉天華胞兄 劉半農 曾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的题词来形容此曲(题词借用唐代诗人 王维 《鹿柴》中的名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乐曲以其独特的演奏技法著称。
zh.wikipedia.org/zh/空山鸟语
其他人也問了
空山鳥語是什麼?
空山鳥語如何表現音樂內涵?
空山鳥語是二胡嗎?
《空山鳥語》是一首由劉天華作曲的二胡獨奏曲。 創作於1918年,但直至1928年才定稿出版。 劉天華胞兄 劉半農 曾以「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聲」的題詞來形容此曲(題詞借用唐代詩人 王維 《鹿柴》中的名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2013 竹塹國樂節 《空山鳥語》 劉天華/曲 二胡/孫凰.
- 5 分鐘
- 85.2K
- welchang
- 概觀
- 樂曲內容
- 創作背景
- 評價鑑賞
- 演奏技巧
- 社會影響
- 作者簡介
《空山鳥語》是中國近代音樂家劉天華創作的二胡獨奏曲。其初稿寫於1918年,十年後才定稿。標題采自於唐王維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寨》)。在此曲中,劉天華創造性地運用三弦拉戲式的模進手法,描繪了深山幽谷,百鳥嚶啼的優美意境,是一首極富形象性的作品。1993年獲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華人20世紀音樂經典作品獎”。
《空山鳥語》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聲。引子慢速帶裝飾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進,恰似空谷回聲,刻劃出一種幽渺、靜穆的意境。第一、二段的音樂清新活潑,氣氛活躍。第三、四、五段運用各種擬聲的表現技巧,生動形象,展現出一幅鳥聲四起。爭相飛鳴的喧鬧情景,表達了人們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情讚頌。尾聲部分再現一段旋律,末句採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上行旋律,明亮有力,表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追求。
樂曲開始的15小節是引子部分,是由7+8兩句構成的廣板,預示了主題的音調。引子經過短小的加速連線進入第一段快板,第一段為起、承、轉、合四句,即全曲的主題,是合尾式二段體結構,相當於西洋的帶再現二段式。其中主題中的第16—31小節是第一樂段,是同頭異尾的8+8上下句結構。第32—47小節是第二樂段,由8+8的上下兩句構成,是第一樂段衍展和收束。第二段是主題的衍展,句式衍變成為8+8+8+8四個等長的樂句。第三段句式基本與第二段相同,為8+8+8+7句式,回原快板速度,提取了主題中四度八度的音調和第二段落的音調加以變奏。最後結束在徵音上,形成一個開放性樂段。樂曲情緒稍加變化,進入了由6+14兩句構成的第四段,提取了主題的四度跳進音調加以變奏,並使用了大三和弦分解的三連音西洋曲調。第五段為完全模擬鳥叫的散板段落,是主題的繼續變奏和音樂的收束,各樂句清晰,但各句的長短不規整,也是樂段結構。尾聲再現了主題的第一個樂段,最後有4小節琶音式的大三分解和弦補充。
《空山鳥語》初稿寫於1918年,十年後才定稿。標題采自於唐王維《鹿寨》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這首曲子是劉天華先生十大名曲里技巧最難的一首。劉天華先生把古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改為“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聲”。劉天華先生的故鄉江陰有一座山叫黃山,滿山都是竹林,鳥語花香,非常美,這首曲子就是作者根據當時的情景創作而成。它雖然在劉先生的十大名曲中排在第七,發表於1928年,但實際上它應該是劉先生的早期作品,應該排第三名。
引子
引子部分為全曲主題的呈示段,這部分旋律全都採用前倚音音型,但絲毫沒有枯燥感,原因在於作者講各個倚音做了長短不一的變化而致,時值長短不一的倚音與高八度音的重複,好似模擬了在空寂的大自然中,鳥兒們不時從某個角落鳴叫一聲,回音隨即有從山谷的另一頭悠然傳來……山谷的幽遠、鳥鳴的清脆,在這僅僅三個音的形象描繪下得以活靈活現。這十五個音相互間的音程關係為四度、五度和八度三種,以上三種音程關係為樂曲在每個段落的展開與陳述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本主題作用,也是統一各段落音樂材料及音樂形象的重要基礎。
第一段
第一段上段開始兩小節延續了引子最後兩小節的旋律音,旋律線條圍繞徵音上下起伏有秩,分段處以四度緊接八度的兩種音程關係跳進進入下段的音樂發展。下段音樂的上下兩句音樂材料直接各自來源於上段的第一小節和第四小節。本段一開始的速度承襲引子部分的慢速,後逐漸加快,仿佛是山谷中的鳥兒們被開始時近時遠的啼鳴所引發了高歌的興趣,一擁而上,一派活躍生氣盎然而起。上下兩段的分段處,均為四度和八度的跳進旋律進行,與引子部分中的音程關係形成貫穿呼應。這裡的跳進音程的運用,不僅形成句逗、段落間的停頓劃分,也是預示了後端大量採用這一主題式音型的使用,使得音樂形象更加統一。
第二段
樂曲緊接著進入第二段。第二段音樂開始的四個小節是由第一段的開始部分放大而成,經過使用句句雙、緊縮手法(並加入偏音的使用)以及音階下行與“魚咬尾”並用的旋律寫作手法,以重複呼應第一段開始部分的音樂材料進入反覆演奏,音樂材料的搭配使用既有新奇,又十分嚴謹有序;音樂情緒進一步豐富生動,旋律此起彼伏,具有強烈的音樂層次感,在這段更廣範圍衍展出來的新樂段里,作者仿佛使我們看到群鳥飛翔、互相追逐嬉戲的動人情景。
注重動作和聲音的感覺。《空山鳥語》中,引子慢速並且帶裝飾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進,恰似空谷回聲,刻畫出一種幽渺、靜穆的意境,令人神往。這就是演奏者快速運弓、換弓靈活的完美體現,展現了劉天華精湛的演奏技藝。動作是掌握技巧的要領,是演奏中音樂表現的基本手段。因此,動作是否規範直接影響著演奏效果的好壞。手部動作分為:一是左手動作,即自然放鬆,手心朝下,按音的四個手指彎曲向下,按指要有獨立性,指力要具有柔韌度;二是右手的力的感覺,包括用力方向和行弓長短兩個方面。握弓的四個手指形成的力點是由肩而下的,形成一種壓力和反壓力,拉奏內外弦時要有內掌外挑之感。在樂曲演奏中,演奏者的大腦支配著音樂轉變為動作的整個過程,需要演奏者用心感受聲音,避免緊張或多餘動作,找到掌握弓子的壓力和左、右手協調一致的動作感受。如做快速運弓和換弦動作時,運弓動作大致分為“手指主動”、“小臂主動”與“指腕結合”等形式,在保證音質的同時,能讓人產生舒服、輕鬆之感。
注重技巧和對音色的感覺。《空山鳥語》中劉天華在對各種鳥類鳴叫聲的詮釋中就是運用了大量的滑音和裝飾音,演奏者利用二胡的多變音色來體現百鳥爭鳴的熱鬧景象,把技術巧妙地結合起來用於表現音樂內涵,體現出完美形態的音樂藝術。技巧是演奏動作的協調與運用。而對音色的感覺,是演奏者處理音樂作品的應變能力。不同的技巧奏出的音色是不同的,而能否奏出豐富的音色變化,則是由演奏者思維支配下的技術掌握所決定的。二胡的音色豐富多變,涉及各種滑音、裝飾音以及柔弦和弓法變化等方面,這些技巧在眾多的音樂風格中常以不同的組合形式出現,使演奏更具表現力。
1924年冬,《空山鳥語》一曲在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師生音樂演奏會上初次演奏,深受廣大師生歡迎。譽滿京華,名聞遐邇,久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曲。1928年,《空山鳥語》定稿發表。1993年獲中華促進會“華人20世紀音樂經典作品獎”。
從劉天華的作品中也折射出了中西音樂結合觀念的可行性與重要性。《空山鳥語》在技術上和思想上都明顯領先於時代,借鑑很多新的創作手段和方法,追求作品的思想性。他極大地發掘了二胡的表現力,引入新的技巧、改革樂器、改進記譜方法等都對二胡演奏藝術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他將二胡從民間引入大學講堂,建立二胡學科,倡導規範教學,對二胡的傳承和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
劉天華(1895—1932),江蘇江陰人,中國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清末秀才劉寶珊之子,與詩人劉半農、音樂家劉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鄉豐富的民間音樂薰陶。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到江陰參加“江陰反滿青年團”,執掌軍號。1912年隨兄劉半農去上海,工作於開明劇社,業餘加入萬國音樂隊,並學習鋼琴和小提琴,開始接觸西洋作曲理論。曾任教於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1932年因猩紅熱病逝於北京,年僅37歲。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鳥語》《歌舞引》《飛花點翠》等。
孔子曰:師者~傳道 授業 解惑也背負傳承使命唯恐己所不足而串習求精願吾音聲所到之處皆得喜樂曼妙 ~正欣祝豆腐心的自己,大家學習愉快! 林正欣老師簡歷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 琴園國樂團弦樂聲部長、鳴響風室內樂團、竹䒩洛樂集 二胡演奏團員。 林老師曾任 中廣國樂團專任團員,八大電視台「台灣望春風」特約二胡演奏老...
- 3 分鐘
- 1767
- 李月娥
2014年10月8日 · 秦時明月特別篇 空山鳥語 全集. 時代背景,戰國末年的韓國;故事講述的是秦時明月的反派角色,白鳳的少年時期故事 人物介紹: 白鳳:是殺手 ...
- 76 分鐘
- 447.9K
- 歐陽金名
《空山鳥語》是一首由劉天華作曲的二胡獨奏曲。創作於1918年,但直至1928年才定稿出版。劉天華胞兄劉半農曾以「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聲」的題詞來形容此曲(題詞借用唐代詩人王維《鹿柴》中的名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空山鳥語》是我國近代傑出民族音樂教育家、二胡學派奠基人劉天華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初稿成於1918年,十年後才定稿出版。 其胞兄劉半農先生曾以「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聲」的題詞來形容這首樂曲的美妙意境,這是劉半農先生借用唐代大詩人王維《鹿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