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14日 · 湯潤濶出身苗栗山線客家庄,父親早年開鐵牛車幫人運貨,當時還不滿6歲的他,就經常坐在後車斗跟著父親南奔北跑。 「臺灣早期的婚喪喜慶、新居落成或廟會祭典,都會在路邊或廣場宴請賓客,父親當時的工作就是幫忙運送辦桌用的餐具以及桌椅。 」湯潤濶當時不過是個懵懵懂懂、天真好動的孩童,儘管椅子比他的身高還高出一截,懂事的他依然用瘦小的身軀賣力搬動,只希望能稍微紓緩父親沉重的工作負荷。 「現在回想起來,我從小就很好強、不服輸,有強烈追求成功的慾望。 但搬貨畢竟是個高度勞力的粗活,而年紀漸長的父親也因工作之便,經常有機會接觸到總鋪師,因此決定拜師學藝,轉行自立門戶 。 湯潤濶的工作也從小搬運工變成外場端菜捧鍋,雖然經常被熱湯或熱食燙傷,但他不曾喊痛、也從不抱怨 。

  2. 「這條命真的是撿來的! 將來只要能平安退伍回到臺灣,一定要好好有番作為。 」在家中5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么的張利榮,直到當兵後,才發現雖然家中經濟並不寬裕,但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只要遇到挫折或不順心,回到家總有父母親關愛,對比軍中生活的嚴峻與艱難,讓他更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也為他激發出鍥而不捨的意志與奮發向上的熱情。 退伍後,他心中滿懷理想抱負,卻因當時市場景氣惡劣,求職處處碰壁,「連應徵最基層的採購兼送貨員,都沒被錄取。 」整整半年有餘,每天寄出不下30封求職信都石沉大海,讓他對自己的未來,憂心忡忡。 走出舒適圈 勇闖創業路. 直到1986年底,大同公司徵員招考,張利榮幸運錄取並被分發到產學中心矽晶單位,負責研究開發工作。

  3. 2005年某天,夫妻兩人到小巨蛋聽演唱會,路過星巴克咖啡時,賴美惠突然看到一位老太太正在向店員索取咖啡渣回家除臭,忍不住向一早去爬山、還來不及盥洗就匆匆趕來看表演的陳國欽抱怨,「你常常爬山滿身大汗,回家全身臭死了,真想拿咖啡渣在你身上抹

  4. 2015年1月1日 · 久裕集團位於臺中市大雅區一個樸實寧靜的村莊,外貌與臺灣一般典型輕工業工廠並無太大差異,但久裕以強勁驚人的研發實力及豐厚的技術經驗,獨占全球鰲頭,近年更接續榮獲德國iF設計大獎、Red dot設計大獎、臺灣精品獎、國家磐石獎、小巨人獎、臺灣優良產品精品金牌獎、工業精銳獎...等,表現搶眼,備受國際矚目。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陳俊雄的前瞻擘畫與睿智領導。 43年前陳俊雄由資本額30萬元、6名員工、15坪的家庭式工廠起家,一步一腳印深耕至今,擁有臺灣廠、昆山廠、深圳廠等生產基地,員工人數220名,營業額突破21億元。 從久裕集團的成長歷史,可窺見臺灣自行車業發展的脈絡;而他的創業故事與創業精神,更是七零年代那群胼手胝足締造臺灣經濟奇蹟英雄們的縮影與代表。 永遠放不下的擔子.

  5. 每天在高溫40多度的環境下烘豆超過10個小時,身上衣服一圈圈水與鹽凝結的漬痕,見證著這一趟漫長的意志煎熬考驗之路。 黃銘賢的咖啡初體驗,是10多年前姊姊黃佳雯帶回來的一包咖啡豆。 好奇心滿載的他,曾經天真以為「把豆子絞碎、丟進熱水煮,應該就沒問題。 」他親手沖的第一杯咖啡,連咖啡渣都沒濾,酸澀難以入喉、滿口盡是咖啡渣。 自此,黃銘賢一頭栽入咖啡研究之路,也點燃他對咖啡的熱愛。 從上網、買書自學、到友人推薦的咖啡館朝聖,黃銘賢一一紀錄每一杯咖啡的口感與風味。 意識到「烘豆,是美味的起點! 」他進而向許多知名生豆商購買生豆,仔細研究各式豆種,並以土法煉鋼的鐵製便當和奶粉罐薄蓋組裝了第一個陽春烘豆器,不時在瓦斯爐上高低搖晃,調整火力、控制溫度,將手上燙傷的疤痕淬鍊成往後的打底。

  6. 2016年4月25日 · 「30歲出頭的時候,突然萌生想要擁有一番事業的想法。 」從事過運輸業、大型機具吊車等工作的楊阿水,因有感於靠天吃飯的收入既少、又不穩定,更不甘心一輩子庸庸碌碌看老闆臉色,因此在電視上看到臺北舉辦創業博覽...

  7. 2020年10月8日 · 書本及陪伴教練是最佳指引. 一路走來,當接觸陌生的新領域時,張進鑫會大量蒐羅相關的書籍作為自學參考的基礎,並向前輩討教請益,他的創業歷程因為得到貴人般的教練一路陪伴,讓他更加深刻體認並期許自己也要成為他人創業歷程的陪跑教練。 除了課程之外,他以小天使計劃鼓勵創業,收攏小額資金投給青年創業者,更要以東協廣場得天獨厚的移工生態圈,作為這些創業青年前進東南亞市場的前鋒部隊,「我幫你、你也會幫我,大家幫助大家開創事業」,這就是新創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