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賞析. 《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 劉禹錫任夔(kuí)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制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于生活氣息。 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 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 劉禹錫創作多首《竹枝詞》,這是其中一首。 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 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里,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生的內心活動。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 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后文要表達的情事。 并無直接關系,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

  2. 竹枝詞》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樂府《近代曲》名。最早為巴人口頭傳唱的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

  3. 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為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代詩人劉禹錫根據民歌創作新詞,多寫男女愛情和三峽的風情,流傳甚廣。後代詩人多以《竹枝詞》為題寫愛情和鄉土風俗。其形式為七言絕句。晴:與“情”諧音。《全唐詩》:也寫作“情”。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作品原文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竹枝詞劉禹錫一般指本詞條

    《竹枝詞二首》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組詩作品。劉禹錫傳世作品中,有竹枝詞十一首,分兩組,這兩首詩是其中一組。第一首詩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她愛著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詩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將這種微妙複雜的心理成功地與以表達。第二是不像第一首那樣以諧音寫含蓄情事,而是從身居蜀地耳聞巴人歌唱自然引發懷鄉幽思。全詩風格明快活潑,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俗特色。

    •作品名稱:竹枝詞二首

    •作品別名:竹枝詞、竹枝二首

    •創作年代:中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者:劉禹錫

    竹枝詞二首⑴

    •其一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踏歌聲 一作: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⑵。(卻有晴 一作:還有晴)

    •其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⑶,巴人能唱本鄉歌⑷。

    詞句注釋

    ⑴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為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代詩人劉禹錫根據民歌創作新詞,多寫男女愛情和三峽的風情,流傳甚廣。後代詩人多以《竹枝詞》為題寫愛情和鄉土風俗。其形式為七言絕句。 ⑵晴:與“情”諧音。《全唐詩》:也寫作“情”。 ⑶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一名乳水。即今陝西省商縣西乳河。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縣西南楚山。昔四皓隱於楚山,即此山也。其水兩源合舍於四皓廟東,又東逕高車嶺南,翼帶眾流,北轉入丹水(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丹水》)。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澤。巴山:①大巴山。巴山夜雨漲秋池。②泛指巴蜀一帶。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⑷巴人:①古巴州人。②古曲名。“《陽春》無和者,《巴人》皆下節。”晉張協《雜詩》之五試為《巴人》唱,和者乃數千。此詩中指古巴州人。 ⑸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鄉情也。 ⑹紇(hé)那:踏曲的和聲。劉禹錫另有《紇那曲》:"楊柳郁青青,竹枝無限情。周郎一回顧,聽唱紇那聲"。"踏曲興無窮,調同詞不同。願郎千萬壽,長作主人翁"。綠羅:①綠色的綺羅。②比喻綠水微波。③荔枝名。川人有稱荔枝為綠羅者。詩中所指解釋歷未能統一。三種解釋者皆有,也都講得通。

    白話譯文

    其一 楊柳青青江水寬又平,聽見情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下起雨,說是無晴但是還有晴。 其二 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長吟唱本鄉歌。 今朝北方客子思歸去,回鄉迎來紇那披綠羅。

    劉禹錫於唐穆宗長慶二年(822)正月至長慶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詞》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詞》分為兩組,這是其中一組二首,作於另九首(《竹枝詞九首》)之後,大約是詩人前組九首完成後,又重新創做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後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題,故又題為《竹枝詞二首》。

    文學賞析

    《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劉禹錫創作多首《竹枝詞》,分兩組,這是其中一組二首。 第一首是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裡,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生的內心活動。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後文要表達的情事。並無直接關係,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於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是敘事,寫這位少女在聽到情郎的歌聲時起伏難平的心潮。最後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兩個巧妙的隱喻,用的是語意雙關的手法。“東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晴”和“情”諧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隱語。“東邊日出西邊雨”,表面是“有晴”、“無晴”的說明,實際上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喻。這使這個少女聽了,真是感到難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她從最後一句辨清了情郎對她是有情的,因為句中的“有”、“無”兩字中,著重的是“有”。因此,她內心又不禁喜悅起來。這句用語意雙關的手法,既寫了江上陣雨天氣,又把這個少女的迷惑、眷戀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巧妙地描繪出來。 此詩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對於表現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內在感情,十分貼切自然。最後兩句一直成為後世人們所喜愛和引用的佳句。 這種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而形成的表現方式,是歷代民間情歌中所習見的。它們是諧聲的雙關語,同時是基於活躍聯想的生動比喻。它們往往取材於眼前習見的景物,明確地但又含蓄地表達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吳聲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這種諧聲雙關語來表達戀情。如《子夜歌》云:“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歡是當時女子對情人的愛稱。梧子雙關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歡的的,子行由豫情。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遲疑貌。芙蓉也就是蓮花。見蓮,雙關見憐。)《七日夜女歌》:“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桑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因為會少離多,所以朝思暮想。懸絲是懸思的雙關。) 這類用諧聲雙關語來表情達意的民間情歌,是源遠流長的,自來為人民民眾所喜愛。作家偶爾加以摹仿,便顯得新穎可喜,引人注意。劉禹錫這首詩為廣大讀者所愛好,這也是原因之一。 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樣以諧音寫含蓄情事,而是從身居蜀地耳聞巴人歌唱自然引發懷鄉幽思。 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的摹寫卻流露出詩人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案多年貶謫遠任的愁苦。楚地巴山遠離長安,雖然暫時避開政治漩渦,但對於心懷遠大抱負的詩人來說卻是心仍有不甘的。“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登金陵鳳凰台》)這也許正是詩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這不能不使人愁苦,傷心失意下也屬正常。壓在心頭的大石無法移開,難以消除的寂寞和煩悶更無法排遣。江雨又來,淅瀝不歇,更添傷情。 “巴人能唱本鄉歌。”於此傷情懷思之下巴人鄉歌又傳入耳。“歌者那知聽者愁,一聲一嘆總牽情。”巴人歌唱本屬常有之事,詩人卻將其平常事入詩中,可見詩人自己心緒卻是常常不平靜的。自然不是只因耳聽巴人歌聲才起的不平靜,人總是會因某事而及他情。這是再自然正常不過的了。本來由江雨多引起的傷情再又由巴人的歌唱更是雪上加霜了。 聞歌思歸,自然引出下兩句:“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長安,不算是自己的歸處,多次的貶謫打擊,他怕是早已對政治不懷希望了,長安那裡只是自己的傷心地而已。至於詩人想歸何處,可以從詩句中推測。《紇那》當是詩人家鄉的鄉歌。身披綠色綺羅踏著《紇那》曲的和聲邊舞邊歌的鄉人想必是歡迎自己歸來的一朝離鄉,飄零天涯。也只有那裡才不排拒自己。因有這樣的想法,窗外的綠水微波漸漸幻成故鄉人身上迎風而舞迎己歸來的綠色綺羅,耳邊聽聞的《紇那》節拍又顯得那樣的清晰明了。 組詩歌詞的風格明快活潑,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俗特色。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樣,劉禹錫從當地民歌中汲取素材,變民俗風情為文人風雅,創作出有別於文人文學的民歌體詩歌,顯示了文學創作中雅俗互補的重要意義。

    名家點評

    《苕溪漁隱叢話》:《竹枝歌》云:“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爾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也有情。”予嘗舟行苕溪,夜聞舟人唱吳歌,歌中有此後兩句,餘皆雜以俚語。豈非夢得之歌,自巴渝流傳至此乎? 《四溟詩話》:李義山“江上晴雲雜雨雲”,不如劉夢得“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情”。又:劉禹錫曰:“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情。”措詞流麗,酷似六朝。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陸時雍曰:《子夜》遺情。周珽曰:起興於楊柳、江水,而借景於東日、西雨,隱然見唱歌、聞歌無非情之所流注也。 《唐風定》:六朝《讀曲歌》體,如此方妙。“長恨人心不如水”,淺而俚矣。 《唐詩摘鈔》:此以“晴”字雙關“情”字,其源出於《子夜》、《讀曲》。 《唐詩箋注》:“道是無晴卻有晴”,與“只應同楚水,長短入淮流”,同一敏妙。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詩中諧隱始於古《槁砧》詩,唐賢間師此意。劉禹錫“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溫飛卿“玲瓏骰子安紅豆,人骨相思知不知”,古趣盎然,勿病其俚與纖也。 《唐賢小三昧集》:雙關語妙絕千古,宋元人作者極多似此,元音杳不可得。 《詩境淺說》:此首起二句,則以風韻搖曳見長。後二句言東西晴雨不同,以“晴”字借作“情”字,無情而有情,言郎踏歌之情費人猜想。雙關巧語,妙手偶得之。 《詩辯詆》:劉夢得《竹枝》,所寫皆兒女子口中語,然頗有雅味。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竹枝詞》本始自劉郎,因巴渝之舊調而易以新詞,自成絕調。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唐德宗年號,公元785~805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4. 竹枝詞九首. 《竹枝詞九首》是 唐代 文學家 劉禹錫 的 組詩 作品。. 竹枝詞原是古代四川東部人口頭傳唱的一種 民歌。. 這組民歌體詩在形式上都是七絕,可以看成是組詩,但在寫法上與詩有所不同,有人認為這是早期的詞。. 這些作品從各個側面表現 夔州 ...

  5. 賞析. 竹枝詞的起源是一種民歌,在唐代劉禹錫書寫之後開始被文人注意到,由此而產生了這種形式近似七言絕句,但格律要求教不嚴格的詩歌類型。. 其內容多以歌詠地方風土為主,最大的特色是其風格樸實,單純輕快,且用詞不忌俚俗。. 有點類似《詩經》在 ...

  6. 賞析. 賴惠川,嘉義人,本名尚益,又署名「悶紅老人」。 其竹枝詞的創作數量、同題詩的寫作篇幅,皆是歷代文人之冠,同時也是第一位出版個人詠物詩別集的文人。 整首詩一開始,便以台灣自漢人移墾以來,即被認為是古書所稱之「蓬萊」、「瀛洲」等神仙所居住的海上仙島破題。 而下句以台灣實際文風鼎盛、士子如林而被美稱「海濱鄒魯」承接,首句寫「地」、後句寫「人」,兩相輝映。 後半寫台灣物產豐饒,「年獲三冬」的典故即是借自清代俗諺「台灣好賺食,作一冬(年)吃三冬(年)」,後句以信手拈來之實例證明所言非虛,整首詩以物產豐饒、地為仙境、文風鼎盛,「天」、「地」、「人」三全,互相呼應、互相凸顯。 本詩以簡單淺顯的文字,將臺灣的人文薈萃及物產豐饒的特點呈現出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