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度颱風米塔 (英語: Typhoon Mitag,國際編號: 1918,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WP192019,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Onyok)是 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 第18個被命名的 熱帶氣旋。 「米塔」一名是由 密克羅尼西亞 提供,是 雅蒲 語「我的 眼睛」之意,亦為當地女性名稱之一。 [ 1 ][ 2 ] 9月25日,一個 低壓區 在 關島 東南方海面形成。 下午2時,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給予擾動編號91W。 同時, 日本氣象廳 將其升為 熱帶性低氣壓。 9月26日上午5時,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將其評級提升為「中」。 晚上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 烈風警報,同時, 台灣中央氣象局 將其升格為 熱帶性低氣壓,並給予編號24。

  2. 颱風降雨集中在宜蘭地區的迎風面,海上颱風警報期間最大累積雨量為492.5毫米,彙整各部會署災情資訊,共有8 筆淹水災點、7處坡地災害,全臺農林漁牧產業物及民間設施損失合計279萬元。 COPYRIGHT © 2018 NCDR ALL RIGHTS RESERVED.

  3. 2019年9月29日 · 氣象局預估,米塔颱風不排除深夜增強為中颱,明(29)日將以中颱之姿靠近台灣,尤其明晚至周二凌晨,愈晚風雨愈強。 各縣市是否停班停課? 以下為您整理:

  4. 2019年9月30日 ·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米塔颱風昨晚增強為中度颱風,中央氣象局表示,目前仍認為颱風中心將以相當接近宜蘭陸地的方式,進入北部海面,然後 ...

  5. 2019年9月29日 ·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輕度颱風米塔」飆速靠近台灣,預計30日將是距台最近的時間,昨(28)晚氣象局大幅修正路徑,預報資料不斷向西調整。 對此,臉書「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宜蘭、基隆、大台北、桃園、新竹、花蓮以及苗栗是受「米塔」影響最大的地區。 根據氣象局最新觀測顯示,「米塔」28日20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7.6度,東經129.3 度,以每小時25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 中心氣壓992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23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30公尺,七級風暴風半徑100公里。 對此,「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在臉書發文指出,氣象局最新一報路徑顯示,「米塔」大幅西修將更靠近台灣,暴風圈將籠罩陸地,提醒民眾趕緊做好防颱措施,也透露「米塔」移動速度快,影響時間約1天。

  6. 颱風在菲律賓東方海面生成後向西北移動,朝臺灣東北部海面前進,30日暴風圈通過臺灣東半部及中部以北陸地後,持續向北朝東海海面前進。 災情

  7. 2019年9月29日 · (中央社網站29日電)中央氣象局9月29日晚上8時30分發布颱風米塔的陸上警報。 氣象局預測,米塔未來可能再增強,30日最靠近台灣,愈晚風雨愈明顯,台中以北、花蓮以北應防豪雨,宜蘭及花蓮北邊、新北山區要防大豪雨。 全台各地9月30日停班停課情形整理如下: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中央氣象局9月29日晚上8時30分發布颱風米塔的陸上警報。 氣象局預測,米塔未來可能再增強,30日最靠近台灣,愈晚風雨愈明顯,台中以北、花蓮以北應防豪雨,宜蘭及花蓮北邊、新北山區要防大豪雨。 全台各地9月30日停班停課情形整理如下:

  8. 2019年9月30日 · 今年第 18 號颱風「米塔」過去 3 小時強度又略為增強, 7 級風暴風半徑仍維持 180 公里,上午 8 時中心位置在宜蘭南南東方 730 公里海面上,以每小時 27 公里速度向北北西前進,未來將接近東北部沿海後,進入北部海面遠離,氣象局不排除颱風路徑會再向台灣陸地靠近,午後各地風雨更為顯著。...

  9. 第18號米塔颱風為2019年第4個侵襲臺灣的颱風事件,所幸米塔颱風在靠近花東外海時,受臺灣地形及導引氣流影響,颱風中心轉為往北行進,並未如預期往臺灣宜蘭陸地靠近,致使風雨狀況大為減弱,對臺灣陸地影響程度顯著降低。

  10. 2019年9月28日 · 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在今天上午8時,被日本氣象廳升級為第18號颱風米塔」,目前中心最大風速為每秒18公尺,最大瞬間風速每秒25公尺。 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由日本氣象廳升級為今年第18號颱風「米塔」(Mitag,由密克羅尼西亞提供,是雅蒲語「我的眼睛」的意思)。 (圖擷取自日本氣象廳) 中央氣象局指出,颱風未來以從台灣東部外海至琉球海域北上機率較高,但距離遠近仍存在不確定性,請留意氣象局發布的最新資訊。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表示 ,原呂宋島東方海面之熱帶低壓於今天形成今年第18號颱風米塔,預計未來向西北西轉北北西朝台灣東方海面前進的機率較大,並逐漸增強,下週一到下週二最接近。 從目前各國的路徑來看,米塔颱風將朝台灣東部接近。 (圖擷取自NCDR)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