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大衛像(義大利語:)是文藝復興時代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於1501年至1504年雕成。 雕像為白色大理石雕成的站立的男性裸體,高5.17(17.0英尺),重約6噸,一個佛羅倫薩藝術中最受歡迎的主題。 用以表現聖經中的猶太英雄大衛王。 原作目前置放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www.wikiwand.com/zh-tw/articles/大衛像
其他人也問了
米開朗基羅如何表現大衛?
米開朗基羅雕塑《大衛》的歷史從何時開始?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描繪了什麼?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的《大衛》雕像有何特色?
米開朗基羅在羅馬的創作是什麼?
米開朗基羅的父親是誰?
大衛像 (義大利語: David)是 文藝復興 時代 米開朗基羅 的作品,於1501年至1504年雕成。 雕像為白色大理石雕成的站立的男性 裸體,高5.17公尺(17.0英尺) [a],重約6噸,一個 佛羅倫薩 藝術中最受歡迎的主題 [b]。 用以表現 聖經 中的猶太英雄 大衛王。 原作目前置放於 義大利 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由於它所代表的人物的性質,這座雕像很快就成為了捍衛公民自由的象徵, 佛羅倫斯共和國 是一個獨立的 城邦,四面受到更強大的敵對國家和 麥第奇家族 的 霸權 的威脅。 大衛的眼睛帶著警告的目光,注視著麥第奇家族居住的 羅馬 [3]。 3D互動模型. 歷史. [編輯] 大衛像頭部. 雕刻工程從1464年開始。
2023年4月18日 · 1939 年美國加州的 Forest Lawn 墓地的《大衛像》複製品一度遭遮羞;1969 年澳洲雪梨一家商店的《大衛像》海報遭到沒收、店主遭起訴;延至 2021 年舉辦的 2020 年杜拜世界博覽會展出 3D 列印的《大衛像》複製品,卻因為當地風土民情,藉由設計巧妙分隔
大衛像 (義大利語: David)是 文藝復興 時代 米开朗基罗 的作品,於1501年至1504年雕成。 雕像为白色大理石雕成的站立的男性 裸体,高5.17米(17.0英尺) [a],重约6吨,一個 佛羅倫薩 藝術中最受歡迎的主題 [b]。 用以表現 圣经 中的犹太英雄 大衛王。 原作目前置放於 意大利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由於它所代表的人物的性質,這座雕像很快就成為了捍衛公民自由的象徵, 佛罗伦萨共和国 是一個獨立的 城邦,四面受到更強大的敵對國家和 美第奇家族 的 霸權 的威脅。 大衛的眼睛帶著警告的目光,注視著美第奇家族居住的 羅馬 [3]。 3D交互模型. 歷史. 大卫像头部. 雕刻工程从1464年开始。 雕刻家 多那太罗 签约完成一座大卫像,作为旧约中的12个英雄雕像群的一部分。
- 概觀
- 基本介紹
- 雕塑內容
- 創作背景
- 藝術鑑賞
- 名家點評
- 後世影響
- 歷史傳承
- 修復完善
- 複製信息
大衛像一般指本詞條
《大衛》是1501—1504年間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創作的大理石雕塑,現收藏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此雕塑為大理石雕像,高3.96米,連基座高5.5米。該雕像展現了一個年輕有力的裸體男子形象,體態健美、神情堅定、肌肉飽滿、有生命力,似乎能夠感覺到人物身體血管的跳動,更突出了大衛作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
《大衛》體現了人體的神聖美與大衛即將迸發出的巨大熱情,從而成為西方美術史上值得誇耀的男性裸體雕像之一。
•中文名:大衛
•外文名:David
•作者: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
•創作年代:1501—1504年
•雕塑類型:圓雕
•現收藏地:義大利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大衛》雕像是一個赤身裸體、身材高大、肌肉健壯、發育很好的青年男性。他的站立姿態十分自然、優美:兩腿自然張開,右手下垂自然放鬆,頭部轉向左側,生殖器自然下垂。大衛的面孔看起來格外英俊,眼晴大而有神,鼻部很高,稜角突出,看起來很有立體感。歐羅巴人種男性普遍身材高大,毛髮很多,這個雕塑作品中的男性頭髮濃密捲曲,陰部的毛也較多。
歷史題材
《大衛》取材於《舊約》中的神話故事。大衛是一個聖經中的人物,公元前1010年至970年是以色列王。他在位時推翻了異族非利士人的統治,使以色列得到統一。這位英雄在年輕時有一個精彩動人的故事。當時,以色列王掃羅在位。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非利士人中有一位武士,名叫哥利亞,身高八尺,頭戴鋼盔,身穿鎧甲,力大無窮,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以色列人死傷無數。哥利亞出戰40餘天,以色列人不敢出戰。大衛的三個哥哥都到前線打仗了,他由於年幼不能參戰,就去前線給哥哥們送飯。當大衛到達了前線時,他看到敵方的巨人哥利亞沖了上來,以色列人抵擋不住。這時,大衛滿腔怒火要求出戰,以雪民族之恥。掃羅王見大衛信心很大,就把自己的鎧甲給他。大衛拒絕了盔甲,仍是一身牧童打扮,他率眾走上戰場,大聲地痛罵哥利亞,等到哥利亞被罵的頭昏腦脹時,大衛用甩石機甩出石頭打昏了哥利亞。大衛衝上前去,拔出利刃割下了哥利亞的頭,挽救了以色列。從此,少年大衛成了全國聞名的英雄。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鬥時的狀態。
時代背景
米開朗基羅生活在義大利社會動盪的年代,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對所生活的時代產生了懷疑。痛苦失望之餘,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並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大衛》就是這種思想的代表。
理論背景
對立式平衡(contrapposto)是一個藝術性用語,它來源於義大利語中“對立位置”一詞,指的是將大部分體重放在左右任意一條腿上的不對稱站姿。這是古希臘雕刻家波留克列特斯(公元前5世紀)在追求理想的人體比例時所確立的,他將這個理論具象化後完成了《荷矛者》等作品。對立式平衡對之後的美術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古羅馬也曾經沿用這個理論。在文藝復興時期(14~16世紀),義大利很多藝術家又重新發現了這個理論。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作品《大衛》也是利用對立式平衡理論創作出的作品。
主題
《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讚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
人物形象
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鬥時的狀態。他精心刻畫了大衛臨戰前的剎那神情: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面容英俊,頭部微微轉向左方,雙目緊緊凝視著敵人,仿佛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尋著敵人,隨時準備投入一場新的戰鬥;他左手持握肩上的投石器,右手自然下垂,略握拳狀;右腿堅定地屹立於大地,左腿則略顯休閒地微屈。 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視著前方,表情中充滿了全神貫注的緊張情緒和堅強的意志,身體中積蓄的偉大力量似乎隨時可以爆發出來。與前人表現戰鬥結束後情景的習慣不同,米開朗基羅在這裡塑造的是人物產生激情之前的瞬間,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態似乎有些像是在休息,但軀體姿態表現出某種緊張的情緒,使人有強烈的“靜中有動”的感覺。雕像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為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雄偉壯觀,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得大衛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滿了巨人感。整個雕像體魄雄偉強健,肌肉起伏有力,外輪廓剛毅健美,臉部顯示出高尚、勇敢、堅強的神情和不可戰勝的氣概。這些正是當時受外來侵略者所蹂躪的義大利人民所渴望的。雕塑家在大衛身上寄託著人民的希望和愛國者的理想。
整體形象
大衛體格雄偉健美,神態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使塑像具有內在的緊張感與動感,體現著外在的和內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 大衛的胸部隱見的肋骨和顯見的肌肉共同組成起伏的波紋。而大衛的頭部是緊張而機警、帶有挑戰性的,頭部、頸部與身體的和諧,隱含著一個驕傲的男性在袒露自己身軀時所特有的、像雄雞或雄性鳳凰一樣的自豪感、誇耀感。大衛的雙手是巨大的,巨大的雙手在炫耀著男性力度的同時,也誇張著男性在性美感、肉體美感指向外在時所具有的付出、奉獻、自信的心理感覺。 大衛的腰部極具魅力,“腰部成了塑像的主要興趣所在,從那裡放射出身體的所有其他平面”。
美國畫家、藝術評論家約翰·基西克:這一作品是時代生動的人格化,其“對立式”姿勢象徵著人體完美的和諧。
《大衛》進一步推動了人文主義思潮的發展。
《大衛》雕像體格雄偉健美,神情勇敢堅定,是一個外在和內在都體現著全部男性美的理想化身,這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共同追求,是古希臘人體美的觀念的進一步發揮,是反對宗教的虛偽、確立人的自由權和創造潛力的完整體現。因此,《大衛》對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法國雕塑家羅丹受他的偶像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大衛》影響,創作出了雕塑《人性的覺醒》。
義大利雕塑家、建築家貝爾尼尼受到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影響,創作出了雕塑《大衛》。
原作歷史傳承
1504年1月25日,當雕像接近完工的時候,佛羅倫斯當局不得不承認他們不可能將這個超過6噸的雕像搬到大教堂的頂上去。他們召集了由30個佛羅倫斯的市民組成的委員會,其中有許多藝術家包括李奧納多·達·文西和聖桑羅·波提切利,他們決定為大衛找一個合適的位置。當他們討論放置這個雕像的九個不同的位置時,大多數成員似乎嚴格地分成兩個陣營:一組由桑加羅·達·聖伽羅領導並由李奧納多·達·文西和皮耶羅·迪·柯西莫支持,這組中的人認為由於大理石的缺陷,這個雕塑應該放在領主廣場的蘭奇長廊的屋頂下面;另一組認為它應該放在這個城市的市政廳領主宮的入口處。只有少數人,在波提切利的支持下認為雕塑應該放在大教堂上面或者附近。1504年6月,大衛被放置在靠近領主宮入口的地方,取代了多納泰羅雕刻的朱迪絲和赫羅福尼斯青銅雕像,他們表現出一種類似的英勇抵抗的主題。人們將這個雕像從米開朗基羅的工作室搬到領主廣場,雖然中間只有半英里的距離,但是花了四天時間才完成搬運過程。 早期大衛像的裸露曾引起爭議,被強行穿上28片銅製無花果樹葉來遮羞。1527年佛羅倫斯暴動中被敲斷左前臂,也曾經遭受雷擊。 1873年,大衛的雕像被搬離廣場,以便保護它,使它免受損害,並且將它陳列在佛羅倫斯的學院畫廊。1910年,一個複製品被放在領主廣場。
模型歷史傳承
米開朗基羅在雕刻《大衛》石雕之前,精心製作了它的模型。《大衛》巨像完成後,模型被米開朗基羅小心的珍藏了起來,由於他終身未婚,沒有後裔,1564年逝世後,這具模型轉由他的學生保存。許多年後,該模型又轉到了佛羅倫斯公爵米蒂奇手裡。這位收藏家對米開朗基羅的雕刻藝術及作品非常崇拜,在獲得《大衛》模型後,把它藏在家中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不幸的是,1690年的一場大火席捲了佛羅倫斯城,公爵的家未能幸免於難,被燒得面目全非,慘不忍睹。大火過後,這具模型便不知去向了。 1987年3月5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研究歐洲文藝復興的學者弗里得列克・哈特宣布:失傳已久的《大衛》模型已在在日內瓦找到。這位學者說,他是1986年在日內瓦找到該模型的。他發現它與《大衛》像原作極為相像,且模型人物背上也有一根吊帶,頭部和和四肢也已殘缺不全。他於是開始考證。他花了9個月的時間收集證據。1987年3月5日,在紐約的一次學術討論會上,他向學者們展示了證據和巨幅照片。學者們一致認為,該模型極可能是米開朗基羅親手製作的那具。
1843年,修復者用大劑量的鹽酸修復《大衛》。
《大衛》在露天一直待到1873年,並在19世紀用腐蝕材料和酸性物質對其進行過數次修復。
1991年,瘋狂藝術家拿錘子敲傷《大衛》的腳趾,後經細心修護復原。
2003年9月佛羅倫斯藝術學院的藝術品修補家帕妮格尼率隊用“濕洗”方法對《大衛》進行了清洗。
在佛羅倫斯,後繼者共複製有二尊大衛像擺放在公眾場所展出,一尊是在米開朗基羅廣場中央,另一尊在市政廣場的大門前。
大衛 (米開朗基羅雕塑作品) 《大衛》是1501—1504年間義大利雕塑家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 創作的大理石雕塑,現收藏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此雕塑為大理石雕像,高3.96米,連基座高5.5米。. 該雕像展現了一個年輕有力的裸體男子形象,體態健美、神情 ...
2017年11月9日 · 深受新柏拉圖主義的影響的米開朗基羅認為,每一塊石頭都蘊藏了生命,而他在創作前能預見大理石內的「胚胎」——他的工作只是用鑿刀把多餘的表面部份剔除掉,把生命從禁錮他的石塊中解放出來。
大衛像 (義大利語: David)是 文藝復興 時代 米開朗基羅 的作品,於1501年至1504年雕成。 雕像為白色大理石雕成的站立的男性 裸體,高5.17公尺(17.0英尺) [a],重約6噸,一個 佛羅倫薩 藝術中最受歡迎的主題 [b]。 用以表現 聖經 中的猶太英雄 大衛王。 原作目前置放於 義大利 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Quick Facts 大衛像, 藝術家 ... Close. 由於它所代表的人物的性質,這座雕像很快就成為了捍衛公民自由的象徵, 佛羅倫斯共和國 是一個獨立的 城邦,四面受到更強大的敵對國家和 麥第奇家族 的 霸權 的威脅。 大衛的眼睛帶著警告的目光,注視著麥第奇家族居住的 羅馬 [3]。 3D互動模型. 歷史. 大衛像頭部. 雕刻工程從1464年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