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目次. 羅布泊. 羅布泊 (維吾爾語: لوپنۇر ; 蒙古語: ᠯᠣᠪᠨᠠᠭᠤᠷ, 漢語拼音字母: Lop nur, 鮑培轉寫: Lop naɣur, 西里爾字母: Лоб нуур,意思是「匯入多水之湖」),古稱 鹽澤 、 泑澤 、 蒲昌海 、 牢蘭海 、 洛普池 、 輔日海 、 臨海 ...
乾涸了的羅布泊從衛星圖片來看就像人類耳朵的形狀,所以又有「地球之耳」的外號。 汉朝时期这里曾经有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 楼兰 王国。 它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有800多年历史。
其他人也問了
羅布泊位於哪裡?
羅布泊古東湖的分布範圍有多大?
羅布泊東湖北的島嶼有何特色?
羅布泊是黃河上源的觀點嗎?
羅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匯水中心嗎?
羅布泊為什麼被稱為死亡之海?
Leaflet | Map Data © Google. 罗布泊简介: 古称盐泽、泑泽、蒲昌海等,蒙古语及维吾尔语称“罗布淖尔、罗布诺尔”,意思是“汇入多水之湖”。. 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里木盆地东。. 罗布泊西边有著名的楼兰古城遗迹,而在孔雀河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地理情況
- 歷史變遷
- 附近居民
- 自然資源
- 現代研究
- 地區景點
- 核試驗
羅布泊(Lop Nor),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湖泊,由於形狀宛如人耳,被譽為“地球之耳”,又被稱作“死亡之海”,又名羅布淖(nào),《山海經》稱之為"幼澤",也有稱泑澤、鹽澤、蒲昌海、鹽澤、牢蘭海、輔日海、臨海、洛普池、羅布池等多種名稱。
羅布淖爾系蒙古語音譯名,意為多水匯集之湖,海拔780米左右,位於塔里木盆地東部的最低處,塔克拉瑪乾沙漠的最東緣,若羌縣北部,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東南部,中心位於北緯40.5°,東經90.3°。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匯集於此,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面積約2400-3000平方公里。
位置境域
羅布泊位於中國新疆塔里木盆地東部,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乾沙漠的最東緣,是世界上著名的乾旱中心,海拔780米左右,位於塔里木盆地東部的最低處,塔克拉瑪乾沙漠的最東緣,若羌縣北部,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東南部,地理位置39.5°-41.5°N,88°-92°E,中心位於北緯40.5°,東經90.3°。
地理環境
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海拔780米。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命名,如坳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洛普池等。元代以後,稱羅布淖爾。在20世紀中後期因塔里木河流量減少,周圍沙漠化嚴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乾涸(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自從羅布泊乾涸後納木錯成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 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匯集於此,曾經形成了巨大的湖泊。此後湖水減少,樓蘭城成為廢墟。1931年中國學者陳宗器、德國地質學家霍涅爾對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以來在羅布泊新形成的水域進行了實地考察, 並於1931 年完成了整個湖區的測量工作,實測羅布泊水域面積還有2375平方千米,水源來源於孔雀河,由北端入湖,進入湖心,向東膨脹,形如“靴子”,南北長85千米,湖區北部東西寬20千米,南部東西寬45千米, 湖水很淺,在某些區域甚至不能行船,時有擱淺,西南有一河道與喀拉和順湖相連。 1921年後塔里木河斷流,湖水又有加,1942年測量時湖水面積達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減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後乾涸,主要原因是因為塔里木河兩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斷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長度急劇萎縮至不足1000公里,使300多公里的河道乾涸,導致羅布泊最終乾涸。敦煌、哈密、鄯善、吐魯番、庫爾勒、若羌、且末、和田、阿克塞、肅北、瓜州、尉犁、民豐、于田、墨玉、玉門、鐵門關等都處於羅布泊周邊地區。 羅布泊乾涸時間是頗有爭議的一個焦點,大多文獻記述為1972年,自1972年美國公布已乾涸的羅布泊“大耳朵”衛星照片以來,“大耳朵”被認為是羅布泊東湖的乾涸湖盆。在已經結束的“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險之路”科學考察中,研究人員發現了羅布泊東湖連續向西延伸的湖岸線,由此測算出羅布泊古湖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 2006年DGPS實測結果表明羅布泊大耳朵湖盆地勢相對平緩,深度僅為5.2米,西南平均坡度0.19‰,東北平均坡度0.09‰,為一偏心的淺水湖盆,鹽盤覆蓋面積近5500平方千米,海拔約800米。
氣候
羅布泊地區氣候異常乾燥、炎熱,年平均氣溫11.6℃,夏季最高氣溫> 40℃,冬季最低氣溫-20℃以下,年降水量 20毫米,蒸發量> 3000毫米,年日照時數> 3200h,年積溫> 4500℃。且風蝕強烈,全年盛行風方向為NE,3~5月為多風季節,6~8月為大風季節,8級大風日> 60d,常常引起沙暴天氣,位於羅布泊下風向的若羌、且末地區每年浮塵天氣有115 ~193d。
歷史
古羅布泊誕生於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18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被分割成幾塊窪地。 漢朝時期這裡曾經有一個人口眾多,頗具規模的古代樓蘭王國。它於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公元630年消亡,有800多年歷史。它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向漢武帝上書:“樓蘭,師邑有城郭,臨鹽澤”。此後,它成為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南支的咽喉門戶。而羅布泊“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它的豐盈,使人猜測它“潛行地下,南也積石為中國河也”。這種誤認羅布泊為黃河上源的觀點,由先秦至清末,流傳了2000多年。歷史上,羅布泊最大面積為5350平方公里。 據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到公元四世紀,曾經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羅布泊西之樓蘭,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和嘗試,但在此之後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曾幾何時繁華興盛的樓蘭,無聲無息地退出了歷史舞台;盛極一時的絲路南道,黃沙滿途,行旅裹足;煙波浩淼的羅布泊,也變成了一片乾涸的鹽澤。 至清代末葉,羅布泊水漲時,僅有“東西長八九十里,南北寬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區區一小湖。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東流,經注羅布泊,至1950年代,湖的面積又達2000多平方公里。 1931年,陳宗器等人測得面積為1900平方公里。 1941年,在蘇制1:50萬地形圖上,量得面積為3006平方公里。 新中國成立後,興起多次開墾浪潮,大批內地人遷移西部組成建設兵團,開展土地平整運動,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著增加。擴大後的耕地要用水,開採礦藏需要水,人們拚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庫130多座,盲目地用水像個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河抽乾了,致使塔里木河由60年代的1321平方公里萎縮到1000平方公里,320公里的河道乾涸,以致沿岸5萬多畝耕地受到威脅。19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斷流,羅布泊迅速乾涸。到1972年,羅布泊最後乾涸部分為450平方公里。 羅布泊乾涸後,周圍生態環境發生巨變,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樹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羅布泊推進,很快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乾沙漠融為一體。羅布泊從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作“死亡之海”。
研究
羅布泊和因它而繁盛的樓蘭古國,一度吸引了很多國內外的探險者。幾千年來,不少中外探險家來羅布泊考察,寫下了許多專著和名篇,發表了不少有關羅布泊的報導。但是,由於各種局限和偏見,也製造了許多訛誤,為羅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義大利商人馬可·波羅,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美國人哥丁頓,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國人邦瓦洛等,都考察過羅布泊,並留下精彩的描寫。 清代地理學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記》的插圖中標明塔里木河匯注孔雀河下泄羅布泊。 阿彌達深入湖區考察,撰寫《河源紀略》卷九中載:“羅布淖爾為西域巨澤,在西域近東偏北,合受偏西眾山水,共六七支,綿地五千,經流四千五百里,其餘沙嘖限隔,潛伏不見者不算。以山勢撰之,迴環紆折無不趨歸淖爾,淖爾東西二面百餘里,南北百餘里,冬夏不盈不縮……” 1876年,沙俄軍官普爾熱瓦爾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後,以其片面之見,錯誤的認定卡拉河和順湖即中國古記所記羅布泊。他的學生科茲洛夫和英國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國地理學家范李希霍芬卻持反對的觀點。 接著,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統的提出一套關於羅布泊游移的理論,認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於湖底周期性沉積、抬升和風飽蝕降低的結果。這種游移說,曾長期為中外學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國人亨庭頓提出了“盈虧湖”的理論。 經過中國科學家實地考察,證實了羅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點和集流區,湖水不會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積物3600年僅1.5厘米),乾涸後變成堅固的鹽殼,短期內湖底地形不會劇烈變化。對湖底沉積物通過年代測定和孢粉分析證明,羅布泊長期是塔里木盆地的匯水中心。從而證明了游移說是不切實際的推斷。
羅布泊人是新疆維吾爾族最古老的民族,他們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不種五穀,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魚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這是一個單一食魚的民族,喝羅布麻茶,穿羅布麻衣,豐富的營養使許多人都很長壽。八九十歲都是好勞力,甚至還有一百歲的新郎。羅布人結婚的陪嫁,有時是一個小海子(小湖泊)。
羅布泊有全中國最豐富的鉀鹽礦藏資源,羅布泊地區北部鉀鹽儲量2.5億噸以上,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鉀鹽礦中次大的一個超大型鉀鹽礦,預計羅布泊鎮將會取代格爾木成為中國最大的鉀鹽生產基地。
中科院遙感所邵芸研究員表明,在古代羅布泊,西湖是疊加在古東湖上的,而東湖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
邵芸帶領團隊承擔的國家863計畫“新型成像雷達地下目標探測與隱伏特徵提取技術研究”課題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驗收。3年多來,課題組共開展了5次野外調查,採集了大量野外樣品,進行了實驗室分析,探地雷達的探測驗證,充分利用雷達遙感技術對乾沙層、乾燥鹽殼層的穿透能力,探測了被埋藏的羅布泊古湖岸線,對羅布泊“大耳朵”的成因之謎提出了新的見解。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在遙感圖像上發現乾涸的羅布泊呈現神奇的耳朵形狀,從此,羅布泊“大耳朵”就因其特殊的形態及成因不明而引起了地學界的廣泛關注。
邵芸團隊通過多源雷達遙感圖像解譯以及極化雷達特徵分析,取得三項重大科學發現:
首先,在遙感圖像上呈現“大耳朵”形狀的羅布泊是由於羅布泊古東湖的西半部分為西湖所覆蓋,使得原來圈閉的湖岸線被部分切割和掩蓋,因此在遙感圖像上能看到古東湖的東半部分,故呈現“耳朵”形狀。利用雷達遙感技術能夠透視風成沉積層和極端乾燥鹽殼層的能力,發現了埋藏於西湖湖相沉積物之下的古東湖湖岸線,證實了古東湖連續向西延伸的湖岸線的存在,說明西湖(鹹淡水混合)是疊加在古東湖(鹹水)之上的。這一科學發現表明羅布泊古湖岸線原來是呈圈閉狀態的,而不僅僅是“耳朵”狀的。
其次,在野外科學考察中,找到了羅布泊古東湖的北部和西部湖岸線,確認了羅布泊的邊界,由此推測,羅布泊古東湖分布範圍可能遠遠大於原來測量的5350平方公里,初步測算超過1萬平方公里。
•
離庫爾勒60公里處的一座保持較好的古烽火台遺址。有學者根據修建長城的防禦意義,認為古長城的西端應包括了尉犁縣的古烽火台,若此成立,該烽火台應是西長城的起始。漢代烽火台
•營盤漢代遺址
一處羅布泊地區中保存較完好的古遺址。有一圓形城牆,直徑300米,牆殘高近6米,城西有一佛塔遺址,碎土坯形成金字塔形。古城北邊兩公里處的高台地上,存有佛塔基座,佛塔基座西邊則是著名的古墓群,為羅布泊地區最大的墓葬群。據資料介紹,營盤是官辦的屯兵驛站,一方面也扼守絲綢之路的中道,起保護商旅作用,一方面孔雀河就於城旁流過,土地可以屯墾。
•
龍城雅丹
罗布泊是 孔雀河 的 尾闾湖,在塔里木河夺昆入泊之前也曾一度是 塔里木河 的尾闾湖,巅峰时期面积约5,350平方公里 [1]。 今天,孔雀河已改道流入塔里木河故道成为支流,而塔里木河的尾闾湖 台特马湖 也成为孔雀河的新尾闾湖。 历史. 據1958年的測量,面积曾達到5,350平方公里,一度成为中国第一大湖。 由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断流,上世纪六十年代完全乾涸, [2] 成為一处 戈壁,不過直至21世紀許多新 地圖 仍舊未更正其消失的區域,因此看到的是20世紀時罗布泊的水域範圍與形狀。 乾涸了的羅布泊從衛星圖片來看就像人類耳朵的形狀,所以又有「地球之耳」的外號。 [3] 历史上它曾接纳西部的 塔里木河 、 孔雀河 和 车尔臣河 和东部的 疏勒河。
Map of Lop Nur by Folke Bergman, 1935. Kara-Koshun where the terminal lake was found in 1867 is located to the south-west of Lop Nor, and the lake had shifted back to Lop Nor by the time this map was drawn. Taitema Lake was a smaller transit lake and located to the west of Kara-Koshun.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 氢弹 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41] 1964—1996年,罗布泊一共进行过45次核试验,其中23次是大气核试验。. [42] 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