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成立三十餘年來,透過病患照顧、經濟補助、大眾教育、海外援助,幫助每個先天顱顏缺陷的孩子修補生命的缺口,建立他們的自信,也鼓勵他們長大後回饋社會,把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再傳出去。

  2. 羅慧夫 (英語: Samuel Noordhoff ,1927年6月29日—2018年12月3日), 美國 愛荷華州 人, 整形外科 醫生 ,曾任 馬偕醫院 院長、 長庚醫院 院長等職,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長期貢獻於 唇顎裂 整形修復,成立臺灣第一個 加護病房 、灼傷中心、唇顎裂暨顱顏中心、 生命線 、小兒麻痺重建中心等機構,為第六屆 醫療奉獻獎 得主。 生平. [ 編輯] 早年期間. [ 編輯] 羅慧夫為1927年6月29日生於美國愛荷華洲橙鎮 [1] 。 服役被分配在軍醫院開刀房擔任技術助理,他退伍之後就靠著那兩年臨床經驗,一邊到醫院打工賺取學費,一邊準備醫學院的入學考試,最後終於如願申請到醫學院 [2] 。

  3. 羅慧夫 (英語: Samuel Noordhoff ,1927年6月29日—2018年12月3日), 美國 愛荷華州 人, 整形外科 醫生 ,曾任 馬偕醫院 院長、 長庚醫院 院長等職,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長期貢獻於 唇顎裂 整形修復,成立臺灣第一個 加護病房 、灼傷中心、唇顎裂暨顱顏中心、 生命線 、小兒麻痺重建中心等機構,為第六屆 醫療奉獻獎 得主。 生平 [ 编辑] 早年期間 [ 编辑] 羅慧夫為1927年6月29日生於美國愛荷華洲橙鎮 [1] 。 服役被分配在軍醫院開刀房擔任技術助理,他退伍之後就靠著那兩年臨床經驗,一邊到醫院打工賺取學費,一邊準備醫學院的入學考試,最後終於如願申請到醫學院 [2] 。 1950年進入 愛荷華大學 醫學院,1954年畢業後與白如雪結婚 [1] 。

  4. 羅慧夫醫生自 1999 年退休返美後,每年仍像侯島般往返台美之間,到處演講、傳授唇腭裂手術經驗及理念,關心他開刀過的病人後續的狀況與基金會的發展,2013 年羅醫師表示因年事已高,無法承受長途飛行的疲累,為他們夫妻最後一次返台。

  5. 2000 年出版《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台灣行醫四十年》傳記文學,推廣羅醫師不畏艱難、視病如親、樂於助人的精神,成為醫學院學生學習的典範。 深耕台灣,邁向國際 ( 2002~2019 )

  6. 2018年12月4日 · 圖/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編按】 被尊稱為台灣整形外科之父、有「補臉天使」盛譽的美籍醫師羅慧,不幸於美國時間12月3日凌晨3時逝世,享壽91歲 ...

  7. 羅慧夫醫師自1959年以宣教士醫師的身份由美國至台灣,在台灣行醫40年間, 總將患者最佳利益擺在優先。 開創了許多的第一:第一個加護病房、燒燙傷中心、自殺防治中心、唇顎裂顱顏中心等,不僅用愛與行動改寫了台灣的醫療史,更捐出自己的儲蓄300萬成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為台灣的顱顏患者 (如唇顎裂、小耳症或其他罕見顱顏缺陷)點燃一盞明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