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胡惟庸 (14世紀—1380年3月6日), 安徽 定遠 人,與 李善長 同鄉。 明朝 開國功臣,最後一任 中書省 丞相。 因被疑叛亂,爆發了 胡惟庸案,後遭 明太祖 處死。 生平. [編輯] 胡惟庸出生年份不詳。 龍鳳 元年(1355年)投 朱元璋 於和州,授元帥府奏差,不久轉任宣使,又任 寧國縣 主簿,進升知縣,又升 吉安府 通判,再升 湖廣行省 僉事。 吳元年(1367年),任 太常寺 少卿,再進寺卿。 洪武三年(1370年),為 中書省 參知政事。 不久,接替 汪廣洋 任中書左丞。 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右丞相汪廣洋被貶任 廣東行省 參政。 明太祖因丞相人選難覓,所以很久沒任命丞相補缺。 胡惟庸於是獨專中書省事務。 七月,任右丞相,不久,升任左丞相,汪廣洋又出任右丞相 [2]。

  2. 胡惟庸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胡惟庸 (14世纪—1380年3月6日), 安徽 定遠 人,与 李善长 同乡。 明朝 開國功臣,最後一任 中書省 丞相 。 因被疑叛亂,爆發了 胡惟庸案 ,後遭 明太祖 處死 。 生平. 胡惟庸出生年份不詳。 龍鳳 元年(1355年)投 朱元璋 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不久转任宣使,又任 宁国县 主簿,进升知县,又升 吉安府 通判,再升 湖广行省 佥事。 吴元年(1367年),任 太常寺 少卿,再进寺卿。 洪武三年(1370年),为 中书省 参知政事。 不久,接替 汪广洋 任中书左丞。 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右丞相汪广洋被贬任 广东行省 参政。 明太祖因丞相人选难觅,所以很久没任命丞相补缺。 胡惟庸于是独专中书省事务。

  3. 2020年4月6日 · 胡惟庸是由淮西朋黨集團的領袖李善長推薦當上丞相的,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 他做了七年丞相,任期內在朝中遍植朋黨,不遺餘力地打擊異己,使得淮西朋黨集團的勢力不斷膨脹。 不過,胡惟庸犯的最大錯誤不是排除異己,而是在於很多生殺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請示,就擅自加以處理,這自然讓權力欲極強的朱元璋,深感宰相專權、皇權旁落的危機。 胡惟庸案牽連致死者多達三萬餘人!...

    • 胡惟庸1
    • 胡惟庸2
    • 胡惟庸3
    • 胡惟庸4
    • 胡惟庸5
  4. 胡惟庸(?-1380年2月12日),字子中,南直隸鳳陽府定遠縣(今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人,明朝初年宰相,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宰相。胡惟庸早年隨朱元璋起兵,頗受寵信。歷任元帥府奏差、寧國知縣、吉安通判、太常少卿等職。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主要影响
    • 历史评价
    • 轶事典故
    • 人物争议
    • 史料索引

    明朝初年宰相

    胡惟庸(?-1380年2月12日),字子中 ,南直隶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明朝初年宰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

    胡惟庸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知县、吉安通判、太常少卿等职。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并令陈宁坐中书省,阅天下兵马,准备谋反。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涂节上书举报胡惟庸谋反,胡惟庸以谋反罪被处死。

    胡惟庸为相多年,凭着明太祖的宠信,瞒上欺下,结党营私,为所欲为。他手中操纵着生杀黜陟之大权,忠臣义士敢于直言者,皆遭到胡惟庸的陷害。 胡惟庸被杀后,明太祖遂罢宰相,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一举措对以后500余年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投奔太祖

    胡惟庸在投奔明太祖之前生平不详,是南直隶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 ,胡惟庸在和州归附明太祖朱元璋,被授予元帅府奏差一职,不久转任宣使。 至正十七年(1357年),胡惟庸担任宁国县主簿,不久进升知县。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胡惟庸迁任吉安府通判。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胡惟庸升任湖广按察佥事。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胡惟庸贿赂李善长二百黄金,于是经李善长推荐,担任太常寺少卿,不久升任太常寺卿。

    任职中枢

    明洪武三年正月二十一日(1370年2月17日),拜为中书省参知政事。 洪武四年正月二日(1371年1月18日),李善长告老还乡,汪广洋担任右丞相,胡惟庸取代汪广洋任中书左丞。 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右丞相汪广洋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明太祖因丞相人选难觅,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不设丞相,胡惟庸于是独专中书省事务。 七月十三日(8月1日),胡惟庸升任中书右丞相。 九月五日(9月21日),明太祖授胡惟庸特进荣禄大夫。 洪武十年九月二十六日(1377年10月28日),胡惟庸升任左丞相,汪广洋又被任为右丞相。

    骄纵跋扈

    自从杨宪被诛后,明太祖认为胡惟庸有才干,很宠信他。胡惟庸也自觉奋进,曾以遇事小心谨慎博得明太祖欢心,进一步获得明太祖的宠信。胡惟庸为此当了多年独相,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报告明太祖便独断专行。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来看,凡是不利于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面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走于其门,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胜计。大将军徐达极恨胡惟庸的奸恶,向明太祖进言其恶行。胡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害徐达,但被福寿揭发。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刘基生病,明太祖派胡惟庸带医生探视,胡惟庸便对刘基下毒。 刘基死后,他更加无所顾忌。他与太师李善长相勾结,将哥哥的女儿嫁给李善长的侄子李佑为妻。学士吴伯宗弹劾胡惟庸,差点大祸临头。此后,胡惟庸权势更盛。 洪武十二年(1379年),在胡惟庸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笋,出水数尺深,献媚的人争相说这是祥瑞之兆。他们还说胡惟庸祖父三代的坟墓上,晚上都有火光,照亮夜空。胡惟庸更加高兴和自负,从此有了异心。

    胡惟庸为相多年,凭着皇帝的宠信,瞒上欺下,结党营私,为所欲为。或内外诸司上书言事,必先取阅,与己不利的就匿而不报;或军政大事不上报皇帝,就自行决定执行。他手中操纵着生杀黜陟之大权,忠臣义士敢于直言者,皆遭到胡惟庸的陷害。朝野之中,人人畏惧。心中虽恨,但口不敢言。地方上一些不学无术而又想谋个一官半职的人,争相走其后门,朝中功臣武将中那些失职犯法的人也多有贿赂。胡惟庸家中,来路不明的金银财宝、名马玩好,数不胜数。

    “胡党”而受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等一公二十一侯。胡惟庸被杀后,明太祖遂罢宰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宰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宰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一举措对以后500余年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太祖朱元璋:①胡惟庸私构群小夤缘为奸,或枉法以惠罪,或挠政以诬贤,因是发露,人各伏诛。 (《明太祖实录》引)②奸臣胡惟庸等擅作威福,谋为不轨,僣用黄罗帐幔,饰以金龙凤文。 (《明太祖实录》引)③惟庸与宁,自广洋去后,独署省台,协诚匡济,举直错枉,精勤不怠。 (《明太祖文集》)

    韩宜可:三人(胡惟庸、陈宁、涂节)险恶似忠,奸佞似直,恃功怙宠,内怀反侧,擢置台端,擅作威福。 (《明史》引)

    刘基:譬之驾,惧其偾辕也。 (《明史》引)

    吴伯宗:胡惟庸罪状,不宜独任以政,恐滋久为国大蠹。 (《殿阁词林记》引)

    王世贞:惟庸为人雄爽有大略,而阴刻险鸷,众多畏之。 (《弇州别集》)

    查继佐:雄爽有大略,性阴刻险鸷。 (《罪惟录》)

    •训猴为仆

    据《已疟编》记载,胡惟庸饲养了很多猢狲,它们身着人的衣冠,有客人来就让它们上茶敬酒,还令它们拜跪、作揖、让坐,吹奏竹笛,声音特别优美,又能持红绸跳舞,因此人们称它们为“孙慧郎”。

    明代史籍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有矛盾, 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中丞涂节觉得谋反不会成功,而自首投案。二是胡惟庸诡言其后院井中忽出甘泉,请朱元璋驾幸参观。暗中却调兵入府,藏于复壁之间,屏风之后,花木丛中。俟朱元璋一到,齐出掩而杀之。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此事为宫中守西华门的内侍云奇得知。云奇遂冒死拦驾,但由于气郁于胸,口不能言,被朱元璋命左右乱杖打开,胳膊都快要断了,还用手指着胡惟庸的府第。朱元璋疑心顿起,登皇城楼眺望胡府,但见花树丛中,兵甲林立。朱元璋急发禁兵包围了胡府,一网打尽。

    因此,关于胡惟庸是否确实谋反,当时便有人怀疑,明代史学家郑晓、王世贞等皆持否定态度。 也有学者指出:所谓的胡惟庸案只是一个借口,目的就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结果是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

    张廷玉等《明史·卷三百十八·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王世贞《弇州别集·胡惟庸》 (《国朝献徵录·卷十一》引)

  5. 胡惟庸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指明太祖朱元璋誅殺宰相 胡惟庸事件,隨後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宿將。 胡惟庸及開國元勳李善長被殺,明初朱元璋同鄕的淮西官僚集團覆滅。

  6. 基本介紹. 本名 :胡惟庸. 所處時代 : 明朝.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濠州 定遠縣. 去世時間 :1380年. 官職 :宰相. 人物生平. 官拜左相. 龍鳳 元年(1355年),胡惟庸投 朱元璋 於 和州 ,歷任 元帥府 奏差 、 寧國 主簿、 知縣 、 吉安 通判 、 湖廣 僉事 、 太常少卿 、太常卿等職。 吳元年(1367年),召為太常少卿,進本寺卿。 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書省 參知政事 。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憑 李善長 推薦,任 右丞相 ,約至洪武十年(1377年)進 左丞相 ,位居百官之首。 驕縱跋扈. 自從 楊憲 被誅後,朱元璋認為胡惟庸有 才幹 ,很寵信他。 胡惟庸也自覺奮進,曾以遇事 小心謹慎 博得朱元璋歡心,進一步獲得朱元璋的 寵信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